一种检测避震前叉管的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6171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9 1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检测避震前叉管的检具,包括:检测平台、夹持装置及形状检测装置,检测平台,设在底部,用以承载夹持装置及形状检测装置,并为检测避震前叉管提供检测空间,检测平台的顶面为光滑水平面;夹持装置,固定连接于检测平台的上表面,用以固定避震前叉管;形状检测装置,设在夹持装置上方,用以通过滑动检测避震前叉管,形状检测装置包括滑动底板及检测立板,滑动底板设在底部且滑动底板的底面为光滑平面,检测立板垂直固定连接于滑动底板的顶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检测平台的顶面为光滑水平面,形状检测装置的底面也设置成光滑平面,无需搬动,直接滑动至预定检测位置,即可对避震前叉管进行快速检测。对避震前叉管进行快速检测。对避震前叉管进行快速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测避震前叉管的检具


[0001]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零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检测避震前叉管的检具。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是传统产业,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绿色环保的倡导以及交通拥堵等现实问题,近年来,自行车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并已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以及休闲娱乐型转变,每年全世界的自行车需求量巨大,由此带动了自行车制造行业的久盛不衰。
[0003]自行车架是整个自行车的骨架,其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骑行姿势的正确性和舒适性。因此,自行车架体的组成钢管的加工尺寸及角度的精度要求很高,其中一端为单根粗圆管,另一端为双根细圆管所构成的避震前叉管便是自行车架的重要组成之一。
[0004]自行车避震前叉管因结构异形,但两个细管之间的间距误差要求较严格,需经人工逐个质检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工序,在现有技术中,因没有专用的检具,需人工逐个测量检查,检测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大批量避震前叉管的检测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行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测避震前叉管的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平台、夹持装置及形状检测装置,所述检测平台,设在底部,用以承载所述夹持装置及形状检测装置,并为检测避震前叉管提供检测空间,所述检测平台的顶面为光滑水平面;所述夹持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检测平台的上表面,用以固定所述避震前叉管;所述形状检测装置,设在所述夹持装置上方,用以通过滑动检测所述避震前叉管,所述形状检测装置包括滑动底板及检测立板,所述滑动底板设在底部且所述滑动底板的底面为光滑平面,所述检测立板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滑动底板的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检测避震前叉管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前叉管包括单管部、双管部及连接翼片,所述单管部与所述双管部固定连接,所述双管部包括两件平行的细支管,所述连接翼片的数量为两件,两件所述连接翼片固定连接在所述双管部远离所述单管部的一端,且两件所述连接翼片相互平行;所述检测立板的侧面设有第一检测沟槽,所述第一检测沟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滑动底板,所述第一检测沟槽的数量与所述连接翼片的数量相同,且所述第一检测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连接翼片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检测避震前叉管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沟槽的数量为两件,两件所述第一检测沟槽相互靠近的两个侧面的间距等于两件所述连接翼片的内侧表面的最小间距,两件所述第一检测沟槽相互远离的两个侧面的间距等于两件所述连接翼片的外侧表面的最大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检测避震前叉管的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立板上还设有第二检测沟槽,所述第二检测沟槽设在所述检测立板背向所述第一检测沟槽的侧面,且所述第二检测沟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滑动底板,所述第二检测沟槽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吉纳尔车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