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圈压入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504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密封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密封圈压入模组,包括外固套筒、压入筒、支杆和气动杆,外固套筒的上端设有压入筒,压入筒的顶部设有支杆,支杆的表面设有气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外固套筒、爪钩和爪钩控制键,工作人员将外固套筒对准密封套安装设备后通过持续按下爪钩控制键的方式可控制爪钩缓缓长开,当爪钩调整至合适大小后按下另一个爪钩控制键将爪钩回收,从而确保爪钩能够将外固套筒将密封套安装设备固定,使得装置能牢固的固定于密封圈安装设备上,避免密封圈在压入过程中装置脱落,不仅有效避免划伤密封圈安装设备,而且确保密封圈压入角度的精确度。确度。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封圈压入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圈
,具体为密封圈压入模组。

技术介绍

[0002]密封圈材料的选择对其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密封圈的使用性能,密封圈可用于五金塑胶,给水排水,暖通空调,消防、制药、船舶、等管道系统、汽车﹑摩托车﹑各种机械﹑家用电器﹑电子﹑玩具﹑运动器材﹑气动元件及卫浴等。
[0003]但是现有的密封圈压入模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装置不能牢固的固定于密封圈安装设备上,从而导致密封圈在压入过程中装置容易脱落,不仅容易划伤密封圈安装设备,而且可能造成密封圈压入角度出现偏差,导致装置整体的精度角度,且装置需要人力将密封圈推入安装设备内部,而通过此种方式压入密封圈的弊端在于压入力度不易把控,从而导致密封圈的压入位置不能达到施工标准,需要反复进行调整,极大降低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密封圈压入模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结构设计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密封圈压入模组,装置不能牢固的固定于密封圈安装设备上,从而导致密封圈在压入过程中装置容易脱落,不仅容易划伤密封圈安装设备,而且可能造成密封圈压入角度出现偏差,导致装置整体的精度角度,且装置需要人力将密封圈推入安装设备内部,而通过此种方式压入密封圈的弊端在于压入力度不易把控,从而导致密封圈的压入位置不能达到施工标准,需要反复进行调整,极大降低了装置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密封圈压入模组,包括外固套筒、压入筒、支杆和气动杆,所述外固套筒的上端设有压入筒,所述压入筒的顶部设有支杆,所述支杆的表面设有气动杆;
[0007]所述压入筒呈嵌入状与外固套筒衔接,所述支杆内部呈空心状,所述气动杆设有四组,且气动杆呈等距环绕状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外固套筒和压入筒的内部均呈空心状,且外固套筒的底部设有两组爪钩,所述爪钩与外固套筒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压入筒沿外固套筒的顶部中间嵌入,且压入筒的内壁处设有环形凹槽。
[0009]优选的,所述支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螺杆和下螺杆,且上螺杆和下螺杆分别衔接控制器和压入筒,所述上螺杆和下螺杆的外圈均呈螺纹状,且上螺杆和下螺杆内部呈中空状。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顶部设有启动开关,且控制器的一侧表面分别设有下压按键和爪钩控制键,所述控制器的另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控制器的后端四角均安装有固定架。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一端与气泵固定,所述气泵的一侧中间设有中空状的导气管,且导气管的一端与支杆衔接,所述气泵的一端设有与电机串联的线束。
[0012]优选的,所述气动杆的一端与外固套筒衔接,且气动杆与支杆的衔接处均设有活动球头,所述气动杆的中间均安装有加压杆。
[001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密封圈压入模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装置能牢固的固定于密封圈安装设备上,从而避免密封圈在压入过程中装置脱落,不仅有效避免划伤密封圈安装设备,而且确保密封圈压入角度的精确度,且装置不需要人力将密封圈推入安装设备内部,可通过装置本身产生的压力将密封圈压入,有效确保密封圈的压入位置能达到施工标准,不需要反复进行调整,极大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0014]1、通过设置外固套筒、爪钩和爪钩控制键,工作人员将外固套筒对准密封套安装设备后通过持续按下爪钩控制键的方式可控制爪钩缓缓长开,当爪钩调整至合适大小后按下另一个爪钩控制键将爪钩回收,从而确保爪钩能够将外固套筒将密封套安装设备固定,使得装置能牢固的固定于密封圈安装设备上,避免密封圈在压入过程中装置脱落,不仅有效避免划伤密封圈安装设备,而且确保密封圈压入角度的精确度。
[0015]2、通过设置压入筒、凹槽、支杆、气动杆、加压杆和活动球头,工作人员将密封套放入压入筒凹槽内部进行放置,由于气动杆与支杆的衔接处安装有活动球头,当气动杆通过加压杆收缩进行压入工作时气动杆可通过活动球头进行一定幅度的活动,并通过加压杆产生的下压力带动支杆底部的压入筒下移完成压入工作,使得装置不需要人力将密封圈推入安装设备内部,可通过装置本身产生的压力将密封圈压入,有效确保密封圈的压入位置能达到施工标准,不需要反复进行调整,极大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支杆和气动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外固套筒和压入筒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外固套筒;101、爪钩;2、压入筒;201、凹槽;3、支杆;301、上螺杆;302、下螺杆;4、控制器;401、启动开关;402、下压按键;403、爪钩控制键;404、电机;5、固定架;6、气泵;601、导气管;602、线束;7、气动杆;701、加压杆;702、活动球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实施例:如图1

3所示,密封圈压入模组,包括外固套筒1、压入筒2、支杆3和气动杆7,由于外固套筒1的上端设有压入筒2,当外固套筒1放置于密封套安装设备后通过压入筒2下压的方式完成密封圈的压入工作,由于压入筒2的顶部设有支杆3,支杆3的表面设有气动杆7,当气动杆7在压缩气压带动下能够带动支杆下端的压入筒2向下移动。
[0023]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3,由于外固套筒1和压入筒2的内部均呈空心状,且外固套
筒1的底部设有两组爪钩101,爪钩101与外固套筒1之间为活动连接,当爪钩101张开时工作人员将外固套筒1放于密封套安装设备的上端,并通过爪钩101回收的方式进行固定,由于压入筒2沿外固套筒1的顶部中间嵌入,且压入筒2的内壁处设有环形凹槽201,使得压入筒2在下压时能够保持平稳下压,而密封圈通过放入凹槽201内部的方式放入压入筒2内部。
[0024]具体的,请参阅图1和图2,由于支杆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螺杆301和下螺杆302,且上螺杆301和下螺杆302分别衔接控制器4和压入筒2,使得支杆3可通过分别将上螺杆301和下螺杆302旋转拧入控制器4和压入筒2的方式完成拼接安装,由于上螺杆301和下螺杆302的外圈均呈螺纹状,且上螺杆301和下螺杆302内部呈中空状,使得上螺杆301和下螺杆302通过外圈螺纹进行装置拼接的同时,保留支杆3的通气性能。
[0025]具体的,请参阅图2,由于控制器4的顶部设有启动开关401,使得控制器4可通过按下启动开关401的方式进行通电使用,且由于控制器4的一侧表面分别设有下压按键4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密封圈压入模组,包括外固套筒(1)、压入筒(2)、支杆(3)和气动杆(7),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套筒(1)的上端设有压入筒(2),所述压入筒(2)的顶部设有支杆(3),所述支杆(3)的表面设有气动杆(7);所述压入筒(2)呈嵌入状与外固套筒(1)衔接,所述支杆(3)内部呈空心状,所述气动杆(7)设有四组,且气动杆(7)呈等距环绕状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压入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套筒(1)和压入筒(2)的内部均呈空心状,且外固套筒(1)的底部设有两组爪钩(101),所述爪钩(101)与外固套筒(1)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压入筒(2)沿外固套筒(1)的顶部中间嵌入,且压入筒(2)的内壁处设有环形凹槽(2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圈压入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螺杆(301)和下螺杆(302),且上螺杆(301)和下螺杆(302)分别衔接控制器(4)和压入筒(2),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田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德源密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