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重缓冲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256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5 1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阀体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重缓冲阀,解决了油压变化时,易造成输油管受压脱出的问题,其包括上阀体的顶端插接有调节杆,上阀体的底端安装有下阀体,下阀体的底端安装有底部油口,下阀体的外壁等角度开设有侧面油口,侧面油口的外侧安装有连通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的集流管内部出油量增大时,此时集流管内部油压增大,而受力压杆底端开设有斜面,从而使得受力压杆底端斜面受压增大,从而推动受力压杆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三角块向上移动,继而推动推块朝着空槽一侧移动,并压缩空槽内部液体移动后,推动卡块向下移动,从而插入卡槽内部,继而提高输油管与集流管的连接牢固程度。油管与集流管的连接牢固程度。油管与集流管的连接牢固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重缓冲阀


[0001]本技术属于阀体设备
,具体为一种双重缓冲阀。

技术介绍

[0002]在传统的液压控制系统中,如吊车的液压系统,液压马达的正反转回路为对称的结构。液压马达正转时吊车起吊;在液压马达反转时吊车下降。在吊车吊起重物后,从悬停到下降的瞬间,重物的负载靠液压马达内的高压油支撑,由于液压马达压力改变,会在瞬间对液压系统和液压马达产生一次严重的冲击,损害液压马达的寿命。常见的解决方法是在液压马达的油路上串联一个限流量的缓冲阀或并联一个吸收过大流量的缓冲阀。
[0003]由于缓冲阀的油口处与回转马达的油口连接通过输油管连接,同时在工作过程中,缓冲阀的油口处油压变化,在油压升高时,易造成输油管受压脱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重缓冲阀,有效的解决了油压变化时,易造成输油管受压脱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重缓冲阀,包括上阀体,所述上阀体的顶端插接有调节杆,上阀体的底端安装有下阀体,下阀体的底端安装有底部油口,下阀体的外壁等角度开设有侧面油口,侧面油口的外侧安装有连通组件。
[0006]优选的,所述连通组件包括等角度开设于下阀体外侧的滑槽,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进油口,进油口等角度安装于连通环的内壁上,连通环安装于下阀体的外侧,连通环的内部开设有连通槽。
[0007]优选的,所述滑槽的内壁开设有螺槽,螺槽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与连通环卡接,连通环的一侧安装有固定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于连通环一侧的集流管,集流管的一侧安装有输油管,输油管的外壁开设有卡槽。
[0009]优选的,所述集流管的内壁等角度开设有活动槽,活动槽的内部安装有受力压杆,受力压杆贯穿至集流管内部,受力压杆的顶端安装有活动板,活动板的顶端安装有压缩弹簧,活动板的一侧安装有三角块。
[0010]优选的,所述三角块的一侧开设有空槽,空槽等角度开设于集流管的内部,空槽的内部安装有推块,空槽的一侧安装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的底端安装有卡块。
[0011]优选的,所述受力压杆的底端开设有斜面,推块的一侧开设有斜角,且斜角与三角块相适配,卡块与卡槽卡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1)、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的集流管内部出油量增大时,此时集流管内部油压增大,而受力压杆底端开设有斜面,从而使得受力压杆底端斜面受压增大,从而推动受力压杆向上移动,从而使得三角块向上移动,继而推动推块朝着空槽一侧移动,并压缩空槽内部液体
移动后,推动卡块向下移动,从而插入卡槽内部,继而提高输油管与集流管的连接牢固程度;
[0014]2)、在工作中,通过设置的活动板顶端安装有压缩弹簧,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使得活动板下压后,使得推块的一侧失去压力,从而能够使得卡块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卡块缩入空槽内,从而使得集流管与输油管脱离,从而便于输油管的拆装。
附图说明
[00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6]在附图中: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下阀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侧面油口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连通环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连通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集流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的活动板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上阀体;2、下阀体;3、调节杆;4、底部油口;5、侧面油口;6、连通组件;601、滑槽;602、连通环;603、固定螺栓;604、进油口;605、连通槽;7、固定组件;701、集流管;702、输油管;703、卡槽;704、活动槽;705、空槽;706、受力压杆;707、活动板;708、压缩弹簧;709、复位弹簧;710、卡块;711、推块;712、三角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一,由图1

图7给出,本技术包括上阀体1,上阀体1的顶端插接有调节杆3,上阀体1的底端安装有下阀体2,下阀体2的底端安装有底部油口4,下阀体2的外壁等角度开设有侧面油口5,侧面油口5的外侧安装有连通组件6。
[0027]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连通组件6包括等角度开设于下阀体2外侧的滑槽601,滑槽6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进油口604,进油口604等角度安装于连通环602的内壁上,连通环602安装于下阀体2的外侧,连通环602的内部开设有连通槽605,滑槽601的内壁开设有螺槽,螺槽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栓603,固定螺栓603与连通环602卡接,连通环602的一侧安装有固定组件7;
[0028]在安装时,将连通环602上的进油口604顺着下阀体2外侧的滑槽601向上移动至滑槽601的最顶端,从而使得进油口604与侧面油口5对应,随后在连通环602的底端拧上固定螺栓603,将连通环602固定,将连通环602一侧的集流管701和底部油口4均通过输油管702
与回转马达的两个油口连接,在调节杆3的移动过程中,推动下阀体2内部的液压油移动,由于进油口604和侧面油口5紧贴,从而将液压油从侧面油口5处从进油口604推入连通槽605内,而连通槽605与集流管701相连通,继而使得液压油进入到集流管701内,便于液压油的集中。
[0029]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固定组件7包括安装于连通环602一侧的集流管701,集流管701的一侧安装有输油管702,输油管702的外壁开设有卡槽703,集流管701的内壁等角度开设有活动槽704,活动槽704的内部安装有受力压杆706,受力压杆706贯穿至集流管701内部,受力压杆706的顶端安装有活动板707,活动板707的顶端安装有压缩弹簧708,活动板707的一侧安装有三角块712,三角块712的一侧开设有空槽705,空槽705等角度开设于集流管701的内部,空槽705的内部安装有推块711,空槽705的一侧安装有复位弹簧709,复位弹簧709的底端安装有卡块710,受力压杆706的底端开设有斜面,推块711的一侧开设有斜角,且斜角与三角块712相适配,卡块710与卡槽703卡接;
[0030]当集流管701处油压增高时,此时由于受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重缓冲阀,包括上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体(1)的顶端插接有调节杆(3),上阀体(1)的底端安装有下阀体(2),下阀体(2)的底端安装有底部油口(4),下阀体(2)的外壁等角度开设有侧面油口(5),侧面油口(5)的外侧安装有连通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重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组件(6)包括等角度开设于下阀体(2)外侧的滑槽(601),滑槽(6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进油口(604),进油口(604)等角度安装于连通环(602)的内壁上,连通环(602)安装于下阀体(2)的外侧,连通环(602)的内部开设有连通槽(6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重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601)的内壁开设有螺槽,螺槽内部安装有固定螺栓(603),固定螺栓(603)与连通环(602)卡接,连通环(602)的一侧安装有固定组件(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重缓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7)包括安装于连通环(602)一侧的集流管(701),集流管(7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世展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鑫源油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