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活门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154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动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活门及发动机,活门包括:阀套,阀套上设有介质流入口及介质流出口;弹簧座,封堵在阀套的第一端处;阀芯,可移动地设置在阀套内,阀芯与阀套密封接触,阀芯的第一端与弹簧座之间形成弹簧腔,介质流出口设在弹簧腔的侧壁上,阀芯设有流通通道,流通通道的第一端与弹簧腔连通,流通通道的第二端设置在阀芯的侧壁上,阀芯的第二端设有压力腔;弹簧,一端设在弹簧座上,一端与阀芯相抵;入口通道,包括与压力腔相连通的第一支道以及与介质流入口相通的第二支道。该活门能够满足在低压力和高压力时不允许介质从活门流出外部,而在中间段压力时,要求介质从活门流出外部的需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的活门及发动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动力系统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活门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分配器位于泵调节器和喷嘴之间,且在喷嘴前设置单向阀,单向阀设置的目的是一方面在停车时,避免分配器内部介质流向喷嘴,一方面避免燃烧室反压造成其它杂质进入分配器及泵调节器。发动机停车后,因环境温度等变化,会引起分配器内部压力升高,此时不允许介质经单向阀流向喷嘴,因此需在分配器内部设置活门等部件实现介质排放,但当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又不允许介质从活门流向外部。也就是需要一个或几个活门来实现在低压力和高压力时不允许介质从活门流出外部,而在中间段压力时,要求介质从活门流出外部。目前已有的方案是设计两个活门配合实现这个功能,实际使用时需两个活门配合使用,互相影响,调节过程也相对繁琐,需对两个活门反复调整。且两个活门零件数量多,占用空间大,以致产品尺寸大,重量大,不符合轻量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需要采用两个活门来实现对介质的流出进行控制,活门零件数量多,占用空间大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仅需一个活门就能实现对介质的流出进行控制,可减少零件数量,减少占用空间的发动机的活门及发动机。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的活门,包括:
[0005]阀套,所述阀套上设有介质流入口及介质流出口;
[0006]弹簧座,封堵在所述阀套的第一端处;
[0007]阀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套内,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套密封接触,所述阀芯的第一端与所述弹簧座之间形成弹簧腔,所述介质流出口设在所述弹簧腔的侧壁上,所述阀芯设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弹簧腔连通,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阀芯的侧壁上,所述阀芯的第二端设有压力腔;
[0008]弹簧,一端设在所述弹簧座上,一端与所述阀芯相抵;
[0009]入口通道,包括与所述压力腔相连通的第一支道以及与所述介质流入口相通的第二支道;
[0010]所述入口通道的压力小于第一预设压力时,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介质流入口的远离所述弹簧腔的一侧;所述入口通道的压力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压力时,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介质流入口的靠近所述弹簧腔的一侧;所述入口通道的压力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时,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介质流入口相对。
[0011]可选地,沿与所述阀芯的轴线相平行的方向,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二端的宽度大于所述介质流入口的宽度。
[0012]可选地,所述流通通道包括位于所述阀芯中部的轴向段以及与所述轴向段相垂直的径向段,所述径向段包括与所述轴向段相连的第一段以及与所述第一段相连的第二段,所述第二段的远离所述第一段的端部构成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二端,沿与所述阀芯的轴线相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二段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段的宽度。
[0013]可选地,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套间隙配合,由所述阀芯的第二端至所述阀芯的第一端,所述阀芯与所述阀套之间依次设有第一密封组件、第二密封组件、第三密封组件,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和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分布在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二端的两侧,所述入口通道的压力小于第一预设压力时,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和所述第三密封组件分布在所述介质流入口的两侧。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圈和环绕在所述第一密封圈外的第一密封环;
[0015]和/或,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包括第二密封圈和环绕在所述第二密封圈外的第二密封环;
[0016]和/或,所述第三密封组件包括第三密封圈和环绕在所述第三密封圈外的第三密封环。
[0017]可选地,由所述阀芯的第二端至所述阀芯的第一端,所述阀芯上依次设有第一环槽、第二环槽、第三环槽,所述第一密封组件设在所述第一环槽中,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设在所述第二环槽中,所述第三密封组件设在所述第三环槽中。
[0018]可选地,所述阀套与所述弹簧座之间通过第四密封圈密封连接。
[0019]可选地,所述阀套外设有第五密封圈、第六密封圈,所述第五密封圈和所述第六密封圈分别位于所述介质流入口的两侧。
[0020]可选地,所述第二支道上设有节流嘴。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所述的发动机的活门。
[0022]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的活门,在低压力时,也即入口通道的压力未达到第一预设压力P1时,弹簧的弹性力作用在阀芯上,抵消压力腔受到的压力,阀芯不移动或者移动的距离较小,使阀芯的流通通道的第二端位于介质流入口的远离弹簧腔的一侧,此时介质流入口被阀芯的侧壁封堵遮挡,介质不能够经介质流入口、流通通道流入弹簧腔并经介质流出口流出;在中间段压力时,也即当入口通道的压力进一步升高到第一预设压力P1时,阀芯向弹簧腔方向移动,使流通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介质流入口相对,此时介质经第二支道、介质流入口、流通通道流入弹簧腔并经介质流出口流出,当入口通道的压力未达到第二预设压力P2的过程中,介质流入口的介质均能流入流通通道中;在高压力时,也即当入口通道的压力进一步升高到第二预设压力P2时,阀芯继续向弹簧腔移动,介质流入口再次被阀芯的侧壁封堵遮挡,介质不能够经介质流入口、流通通道流入弹簧腔并经介质流出口流出,活门被关闭,介质停止流出;当压力继续升高时,最终由弹簧座止动;当入口通道处的压力卸掉,阀芯在弹簧的作用下迅速回弹,保持在最初关闭状态。因此,该活门能够满足在低压力和高压力时不允许介质从活门流出外部,而在中间段压力时,要求介质从活门流出外部的需求,零件数量少,占用空间小,重量小,符合轻量化要求。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活门在低压力时的剖视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活门在中间段压力时的剖视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活门在高压力时的剖视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阀套;101、介质流入口;102、介质流出口;2、弹簧座;3、阀芯;301、压力腔;302、轴向段;303、第一段;304、第二段;4、弹簧腔;5、入口通道;501、第一支道;502、第二支道;6、弹簧;7、第一密封圈;8、第一密封环;9、第二密封圈;10、第二密封环;11、第三密封圈;12、第三密封环;13、第四密封圈;14、第五密封圈;15、第六密封圈;16、节流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的活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套(1),所述阀套(1)上设有介质流入口(101)及介质流出口(102);弹簧座(2),封堵在所述阀套(1)的第一端处;阀芯(3),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阀套(1)内,所述阀芯(3)与所述阀套(1)密封接触,所述阀芯(3)的第一端与所述弹簧座(2)之间形成弹簧腔(4),所述介质流出口(102)设在所述弹簧腔(4)的侧壁上,所述阀芯(3)设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弹簧腔(4)连通,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阀芯(3)的侧壁上,所述阀芯(3)的第二端设有压力腔(301);弹簧(6),一端设在所述弹簧座(2)上,一端与所述阀芯(3)相抵;入口通道(5),包括与所述压力腔(301)相连通的第一支道(501)以及与所述介质流入口(101)相通的第二支道(502);所述入口通道(5)的压力小于第一预设压力时,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介质流入口(101)的远离所述弹簧腔(4)的一侧;所述入口通道(5)的压力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压力时,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二端位于所述介质流入口(101)的靠近所述弹簧腔(4)的一侧;所述入口通道(5)的压力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且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时,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介质流入口(101)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活门,其特征在于,沿与所述阀芯(3)的轴线相平行的方向,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二端的宽度大于所述介质流入口(101)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的活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通道包括位于所述阀芯(3)中部的轴向段(302)以及与所述轴向段(302)相垂直的径向段,所述径向段包括与所述轴向段(302)相连的第一段(303)以及与所述第一段(303)相连的第二段(304),所述第二段(304)的远离所述第一段(303)的端部构成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二端,沿与所述阀芯(3)的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正宋学洋张骁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