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环件滚压圆度的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5115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57
一种改善环件滚压圆度的装置,属于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圆弧型腔体、外导槽、观察窗口、内导槽、夹紧件、加工区、封闭装置、内导向轮、内联轴杆、外导向轮、外联轴杆。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一种改善环件滚压圆度的导向装置对加工件进行滚压辅助,可以对滚压过程中存在的圆度问题进行较好的控制,同时通过对内导向轮和外导向轮进行镀层处理可以减少导向轮与坯料之间的摩擦,减少对坯料表面的损坏。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对一些大型环类零件进行滚压辅助,也适合环类零件的多道次滚压成形辅助。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单易行,结构装置简单,并且成形模具可以进行更换,可以实现对不同截面的环类零件进行滚压辅助。以实现对不同截面的环类零件进行滚压辅助。以实现对不同截面的环类零件进行滚压辅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环件滚压圆度的导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材料加工
,涉及一种改善环件滚压圆度的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核能工业等众多领域的发展,许多机械零件需要具有应付各种极端环境的能力,这就对零部件的性能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要求,同时,以往传统的橡胶密封技术已经不足以满足使用要求,这也就对应用于其中的密封零件提出了更加高的使用条件,密封性能提高百分之一,发动机的推力可以增加百分之一,同时油耗也可相应的降低百分之零点一。为此,要求密封件具有良好的回弹量和形状尺寸。
[0003]目前针对封严环的生产工艺主要是滚压成形、旋压成形、液压胀形等方式。其中滚压成形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工艺,滚压工艺是在旋压工艺中演变过来的,是对坯料同时进行“滚”和“压”的一种复合加工工艺。滚压后的坯料强度大、不易变形、表面质量好、规整度一致、生产效率较高,容易与上下工序组成联动的生产线,所以在航空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0004]但是在滚压过程中也往往容易出现破裂、失稳、椭圆度高等特点,特别是在大型环件的滚压中,椭圆度是一项极其难以保证的标准,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有必要对滚压过程进行改善,使滚压环件的圆度得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对圆度把控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改善环件滚压圆度的导向装置,该装置能够随意拆卸、装夹在不同的机架上对零件滚压进行辅助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成形零件的圆度,提高产品零件的形状尺寸、截面形状规整性。<br/>[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改善环件滚压圆度的装置,包括圆弧型腔体、外导槽、观察窗口、内导槽、夹紧件、加工区、封闭装置、内导向轮、内联轴杆、外导向轮、外联轴杆。
[0008]所述圆弧型腔体由两片圆弧形壳体闭合而成,每片圆弧形壳体断面为正梯形或类正梯形(本专利技术所指的类正梯形为半圆被平行底边的直线切割后的图形,闭合后的圆弧型腔体的内腔形状如图3所述),每片圆弧形壳体相对于闭合面的外侧面,开有两条圆弧形导槽,圆弧形导槽为间断的、相互对应,圆弧形导槽均匀分布于外侧面,并与另一片圆弧形壳体圆弧形导槽的位置相对应;每片圆弧形壳体外边缘中部相对应位置开有观察槽,两片圆弧形壳体的观察槽相合后形成所述的观察窗口;沿两片圆弧形壳体内、外边缘两两对应地均匀焊接有若干封闭装置,用于两片壳体开合,用于坯料的放置和取出。两片圆弧形壳体外侧还分别焊接有夹紧件,闭合后的圆弧型腔体通过夹紧件用螺栓直接固定在机架上,使用时,将夹紧件放置在机架上端,通过螺栓连接起到固定整个装置作用。
[0009]所述两片圆弧形壳体的两条圆弧形导槽分为外导槽和内导槽。
[0010]所述的外导槽位于圆弧型腔体内腔的外侧,外联轴杆固定在两条外导槽上,外导向轮安装在外联轴杆中间位置。
[0011]所述内导槽位于圆弧型腔体内腔的内侧,内联轴杆固定在两条内导槽上,内导向轮安装在内联轴杆中间位置。
[0012]所述的内导向轮与外导向轮在所处位置断面图中处于在同一条垂直线上;所述内导向轮和外导向轮直接与加工件相接触,以保证加工件的整体加工圆度。
[0013]所述的外导槽和内导槽的作用是给外联轴杆和内联轴杆提供固定位置。
[0014]所述观察窗口用于观察圆弧型腔体内加工件的成型情况。
[0015]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互为凹凸模关系,凹凸模的形状取决于加工件最终成型的形状,主动轮与从动轮分别分布在加工件的加工区的上下两侧且在同一条垂直线上,主动轮与从动轮的间隔距离可根据加工件的形状进行调整。
[0016]所述的导向轮的个数按相邻两导向轮圆心与圆弧型腔体圆心连线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
设置。圆弧型腔体加工件进、出端口的两导向轮圆心与圆弧型腔体圆心连线与圆弧型腔体圆心的垂线的夹角为30
°‑
45。
[0017]所述的间断的圆弧形导槽的个数,与导向轮的个数相同。
[0018]进一步说,所述的闭合后的圆弧型腔体的夹紧件与机架也可以是通过法兰固定的。
[0019]本专利技术的导向装置的组装过程。
[0020](1)打开位于圆弧型腔体两片圆弧形壳体内、外边缘的封闭装置,为放置加工件做准备。
[0021](2)确定内导向轮的个数,将确定好的内导向轮沿圆弧型腔体内部周向方向均匀放置在圆弧型腔体的内。
[0022](3)将内联轴杆穿过内导向轮中的滚珠轴承,用螺母与内联轴杆上两侧螺纹连接,将内联轴杆固定在圆弧型腔体上两条平行圆弧形的内导槽中,螺母直接贴紧壳体的表面,保证在滚压过程中不出现松动的情况,并调整内导向轮位置处于内联轴杆中间处。
[0023](4)将坯料按照内导向轮的轮廓进行放置。
[0024](5)采用与内导向轮相同的连接方式,将外导向轮装配至圆弧型腔体内,外联轴杆固定在圆弧型腔体上两条平行圆弧型的外导槽中,外导向轮样式与内导向轮一样,数目一样,并且圆弧型腔体、内导向轮、外导向轮三个部件的圆心应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0025](6)调整好内导向轮、加工件、外导向轮之间的间隙,内导向轮与加工件之间留出1mm间隙,外导向轮和加工件之间留出1mm间隙。
[0026](7)将圆弧型腔体关闭,用螺栓将处于圆弧型腔体上下端的封闭装置进行关闭,防止在加工时圆弧型腔体因为震动而打开。
[0027](8)调整好加工区位置,使加工区处于主动轮、从动轮中间。主动轮、从动轮利用机床电机驱动,主动轮和从动轮互为凹凸模关系,凹凸模的形状取决于加工件最终成型的形状。
[0028](9)所述的夹紧件通过螺纹螺母连接或者法兰连接,将整个机构固定在机床的机架上。
[0029](10)打开机床,主动轮、从动轮被机床电机带动旋转,两轮的转速相同,旋转方向
相反,并且控制两轮的进给量,通过圆弧型腔体上的观察窗口观察加工件成型状况,结合加工件情况不断调整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和进给大小。
[0030](11)加工件加工完成后,控制主动轮、从动轮返回初始位置,关闭机床电机。
[0031](12)松开夹紧件上的螺栓,圆弧型腔体从机架上取下,松开圆弧型腔体上下端封闭装置中的螺栓和内联轴杆、外联轴杆两侧的螺母,将内联轴杆、外联轴杆分别从内导槽、外导槽的一侧抽出。
[0032](13)打开圆弧型腔体,将内导向轮和外导向轮取出,最后将成型好的加工件整体拿下。
[0033]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
[0034](1)本专利技术利用一种改善环件滚压圆度的导向装置对滚压零件进行辅助,可以对滚压过程中存在的圆度问题进行较好的控制,同时通过对内导向轮和外导向轮进行镀层处理可以减少导向轮与坯料之间的摩擦,减少对坯料表面的损坏。
[0035](2)本专利技术适合对一些大型环类零件进行滚压辅助,由于大型环类零件在滚压加工刚开始存在刚度不足的问题,所以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环件滚压圆度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圆弧型腔体、外导槽、观察窗口、内导槽、夹紧件、加工区、封闭装置、内导向轮、内联轴杆、外导向轮、外联轴杆;所述圆弧型腔体由两片圆弧形壳体闭合而成,每片圆弧形壳体断面为正梯形或类正梯形;每片圆弧形壳体相对于闭合面的外侧面,开有两条圆弧形导槽,圆弧形导槽为间断的、相互对应,圆弧形导槽均匀分布于外侧面,并与另一片圆弧形壳体圆弧形导槽的位置相对应;每片圆弧形壳体外边缘中部相对应位置开有观察槽,两片圆弧形壳体的观察槽相合后形成所述的观察窗口;沿两片圆弧形壳体内、外边缘两两对应地均匀焊接有若干封闭装置,用于两片壳体开合;两片圆弧形壳体外侧还分别焊接有夹紧件,闭合后的圆弧型腔体通过夹紧件用螺栓直接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外导槽位于圆弧型腔体内腔的外侧,外联轴杆固定在两条外导槽上,外导向轮安装在外联轴杆中间位置;所述内导槽位于圆弧型腔体内腔的内侧,内联轴杆固定在两条内导槽上,内导向轮安装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正华史明智赵刚要吴庆捷李神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长江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