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的集成式套笼的建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5107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的集成式套笼的建造工艺,包括其工艺如下:圈梁的制作:圈梁由顶底板及内外侧腹板以及内部加劲板组成,主体圈梁为350x350mm/250x250mm箱型梁,钢板厚度16mm,材质Q355C;外平台圈梁为250x400mm的箱型梁,钢板厚度16mm,材质Q355C;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六等分竖立支墩,保证六等分竖立支墩相互连接;安装圈梁锁紧装置,将圈梁安装在水平胎的顶端,确保牢固、可靠;组装焊接含外平台3个圈梁为上部组焊;在上部组焊和下部组焊的外壁安装爬梯、栏杆和靠泊等散件,从而使得集成式套笼在安装的过程中更加精确整合,降低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失误,增加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的集成式套笼的建造工艺的实用性和集成式套笼的使用寿命。式套笼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的集成式套笼的建造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的集成式套笼的建造工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的集成式套笼的建造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海上风力发电是利用海上风力资源发电的新型发电方式,在石油资源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各国均将眼光投向了风力资源巨大的海域,海上风力发电风速较陆上更大,风垂直切变更小,湍流强度小,有稳定的主导方向,年利用小时长。此外,海上风电不占用土地资源,且接近沿海用电负荷中心,就地消纳避免了远距离输电造成的资源浪费,海上风力发电成为沿海城市发电的一大优势。
[0003]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的集成式套笼的建造工艺均为组装焊接后进行移种,使得集成式套笼在安装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安装偏差等安全隐患,降低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的集成式套笼的建造工艺的实用性和集成式套笼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的集成式套笼的建造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的集成式套笼的建造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的集成式套笼的建造工艺,包括其工艺如下:步骤一、圈梁的制作:圈梁由顶底板及内外侧腹板以及内部加劲板组成,主体圈梁为350x350mm/250x250mm箱型梁,钢板厚度16mm,材质Q355C;外平台圈梁为250x400mm的箱型梁,钢板厚度16mm,材质Q355C;步骤二、爬梯的制作:爬梯由爬行部分、护笼及连接件等部分组成,组焊爬梯,焊接并修整焊接变形,组装护笼,焊接并修整焊接变形,组焊连接件,修整焊后参与后续组装;步骤三、栏杆制作:栏杆分为弧形栏杆及直栏杆两种,零件下料、加工线型,放样,根据地样线制作栏杆专用胎架,组装栏杆各部件,焊接并修整焊接变形,热镀锌后参与后续组装;步骤四、靠泊制作:将管材相贯线数控下料,划地样线,在专用胎架上陆续组焊单件,组焊连接管件,修整后参与后续组装;步骤五、水平胎架制作:六等分竖立支墩,保证六等分竖立支墩相互连接;步骤六、圈梁上胎定位:安装圈梁锁紧装置,将圈梁安装在水平胎的顶端,确保牢固、可靠;步骤七、组装支撑管及圈梁:安装时利用码板连接支撑管与圈梁,焊接时保证对称施焊,焊完冷却后再拆除码板,组装焊接两个圈梁为下部组焊;步骤八、组焊上层圈梁结构:注意圆心和层高尺寸,及时拉设防风绳,做好安全防
护工作,组装焊接含外平台3个圈梁为上部组焊;步骤九、在上部组焊和下部组焊的外壁安装爬梯、栏杆和靠泊等散件。
[0006]优选的,所述下料前应检查材料的牌号、规格、质量,并应使轧制方向与零件的受力方向一致,所有零件优先采用精密切割下料,对于矩形板块,下料时,沿长度方向的两边要同时切割,防止板件在板平面内侧向弯曲,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用计算机放样确定几何尺寸,并采用数控切割机精切下料,并应适当加入补偿量,消除热变形的影响。
[0007]优选的,所述组装应在平台上进行,首先根据地样线,准确划出各零件相应位置,误差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在组装时,针对各自的节点形式组装到位,定位焊施焊时距端部30mm,间隔400~600mm,长度50~100mm。
[0008]优选的,所述焊接时,焊件需水平搁置或在专用胎架上完成。
[0009]优选的,所述组装前必须熟悉图纸和工艺,核对零件确认符合图纸和工艺要求方可组装。
[0010]优选的,所述组装前必须彻底清除待焊区的铁锈、氧化皮、底漆、油污、水等有害物质,使其表面显露出金属光泽。
[0011]优选的,所述所有焊缝均采用CO2气体保护焊,焊接均采用焊接工艺评定合格的焊接工艺参数及焊接材料施焊,焊后24h进行探伤检测。
[0012]优选的,所述组拼完成后,标记梁段编号及方向识别码。首轮组拼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论证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轮的制造。根据上次组拼累计误差,修正本次组拼梁段长度,不使误差积累。梁段在堆放、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止变形,堆放支点必须尽量使各点受力均匀,保证构件的平衡稳定,且须架设带缆。堆放场地坚固可靠,不允许堆放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
[0013]优选的,各圈梁层间的标高、垂直度等重要尺寸的测量。测量用的标准尺在使用前与被检测工件同条件存放,使二者温度一致,并定期送计量检测部门检定。
[001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通过六等分竖立支墩,保证六等分竖立支墩相互连接;安装圈梁锁紧装置,将圈梁安装在水平胎的顶端,确保牢固、可靠;安装时利用码板连接支撑管与圈梁,焊接时保证对称施焊,焊完冷却后再拆除码板,组装焊接两个圈梁为下部组焊;注意圆心和层高尺寸,及时拉设防风绳,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组装焊接含外平台3个圈梁为上部组焊;在上部组焊和下部组焊的外壁安装爬梯、栏杆和靠泊等散件,从而使得集成式套笼在安装的过程中更加精确整合,降低建造过程中产生的偏差失误,增加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的集成式套笼的建造工艺的实用性和集成式套笼的使用寿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的集成式套笼的建造工艺,包括其工艺如下:
步骤一、圈梁的制作:圈梁由顶底板及内外侧腹板以及内部加劲板组成,主体圈梁为350x350mm/250x250mm箱型梁,钢板厚度16mm,材质Q355C;外平台圈梁为250x400mm的箱型梁,钢板厚度16mm,材质Q355C;步骤二、爬梯的制作:爬梯由爬行部分、护笼及连接件等部分组成,组焊爬梯,焊接并修整焊接变形,组装护笼,焊接并修整焊接变形,组焊连接件,修整焊后参与后续组装;步骤三、栏杆制作:栏杆分为弧形栏杆及直栏杆两种,零件下料、加工线型,放样,根据地样线制作栏杆专用胎架,组装栏杆各部件,焊接并修整焊接变形,热镀锌后参与后续组装;步骤四、靠泊制作:将管材相贯线数控下料,划地样线,在专用胎架上陆续组焊单件,组焊连接管件,修整后参与后续组装;步骤五、水平胎架制作:六等分竖立支墩,保证六等分竖立支墩相互连接;步骤六、圈梁上胎定位:安装圈梁锁紧装置,将圈梁安装在水平胎的顶端,确保牢固、可靠;步骤七、组装支撑管及圈梁:安装时利用码板连接支撑管与圈梁,焊接时保证对称施焊,焊完冷却后再拆除码板,组装焊接两个圈梁为下部组焊;步骤八、组焊上层圈梁结构:注意圆心和层高尺寸,及时拉设防风绳,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组装焊接含外平台3个圈梁为上部组焊;步骤九、在上部组焊和下部组焊的外壁安装爬梯、栏杆和靠泊等散件。
[0017]下料前应检查材料的牌号、规格、质量,并应使轧制方向与零件的受力方向一致,所有零件优先采用精密切割下料,对于矩形板块,下料时,沿长度方向的两边要同时切割,防止板件在板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的集成式套笼的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其工艺如下:步骤一、圈梁的制作:圈梁由顶底板及内外侧腹板以及内部加劲板组成,主体圈梁为350x350mm/250x250mm箱型梁,钢板厚度16mm,材质Q355C;外平台圈梁为250x400mm的箱型梁,钢板厚度16mm,材质Q355C;步骤二、爬梯的制作:爬梯由爬行部分、护笼及连接件等部分组成,组焊爬梯,焊接并修整焊接变形,组装护笼,焊接并修整焊接变形,组焊连接件,修整焊后参与后续组装;步骤三、栏杆制作:栏杆分为弧形栏杆及直栏杆两种,零件下料、加工线型,放样,根据地样线制作栏杆专用胎架,组装栏杆各部件,焊接并修整焊接变形,热镀锌后参与后续组装;步骤四、靠泊制作:将管材相贯线数控下料,划地样线,在专用胎架上陆续组焊单件,组焊连接管件,修整后参与后续组装;步骤五、水平胎架制作:六等分竖立支墩,保证六等分竖立支墩相互连接;步骤六、圈梁上胎定位:安装圈梁锁紧装置,将圈梁安装在水平胎的顶端,确保牢固、可靠;步骤七、组装支撑管及圈梁:安装时利用码板连接支撑管与圈梁,焊接时保证对称施焊,焊完冷却后再拆除码板,组装焊接两个圈梁为下部组焊;步骤八、组焊上层圈梁结构:注意圆心和层高尺寸,及时拉设防风绳,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组装焊接含外平台3个圈梁为上部组焊;步骤九、在上部组焊和下部组焊的外壁安装爬梯、栏杆和靠泊等散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海上风力发电的集成式套笼的建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前应检查材料的牌号、规格、质量,并应使轧制方向与零件的受力方向一致,所有零件优先采用精密切割下料,对于矩形板块,下料时,沿长度方向的两边要同时切割,防止板件在板平面内侧向弯曲,对于形状复杂的零件,用计算机放样确定几何尺寸,并采用数控切割机精切下料,并应适当加入补偿量,消除热变形的影响。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飞飞刘红梅刘强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华川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