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096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51
提供一种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能够实现光学特性的修正。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中间体包含:导光体,其包含第一主面和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多个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二主面侧;配线层,其配置于所述第二主面侧,与所述光源电连接。使所述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在所述中间体形成对所述光学特性进行修正的要素的工序。进行修正的要素的工序。进行修正的要素的工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将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和导光板组合的发光模块被广泛利用于例如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源等面状光源。伴随着对液晶显示屏的薄型化的要求提高,例如,在背光源设置于液晶面板的背面的直下式液晶显示屏中,液晶面板和发光模块的距离变近,因而发光模块的辉度分布和色度分布等光学特性容易对液晶显示屏的光学特性产生影响。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美国特许第7997771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修正光学特性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0008]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中间体包含:导光体,其包含第一主面和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多个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二主面侧;配线层,其配置于所述第二主面侧,与所述光源电连接;使所述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在所述中间体形成修正所述光学特性的要素的工序。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中间体包含:配线基板;导光体,其配置在所述配线基板上,并且包含第一主面、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即与所述配线基板相对配置的第二主面、从所述第一主面贯通至所述第二主面的多个第一孔部;多个光源,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孔部内的所述配线基板上;使所述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将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光源更换为其他光源而在所述配线基板上进行再配置的工序。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案,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具备:准备包含配线基板和在所述配线基板上配置的多个光源在内的中间体的工序;使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将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光源更换为其他光源而再配置于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工序;在对所述光源进行再配置之后,将包含第一主面、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即与所述配线基板相对配置的第二主面在内的导光体配置于所述配线基板上的工序。
[0012]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光学特性的修正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0014]图1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中间体的示意俯视图。
[0015]图1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中间体的示意俯视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中间体的示意剖视图。
[0017]图3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中间体的示意剖视图。
[0018]图3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中间体的示意剖视图。
[0019]图3C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中间体的示意剖视图。
[0020]图4A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21]图4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22]图4C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23]图4D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24]图4E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25]图4F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26]图4G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27]图4H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28]图4I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29]图4J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30]图4K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31]图4L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32]图4M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33]图4N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34]图4O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35]图4P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顶视图。
[0036]图4Q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光源的示意剖视图。
[0037]图5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38]图5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39]图6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俯视图。
[0040]图6B是图6A的VIB

VIB线的示意剖视图。
[0041]图7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42]图7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43]图8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俯视图
[0044]图8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俯视图。
[0045]图8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俯视图。
[0046]图9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47]图9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48]图9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49]图10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50]图10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51]图10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52]图11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53]图11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54]图11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55]图11D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56]图11E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57]图12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58]图12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59]图1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60]图13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61]图14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62]图14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剖视图。
[0063]图1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准备中间体的工序,该中间体包含:导光体,其包含第一主面和所述第一主面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多个光源,其配置于所述导光体的所述第二主面侧;配线层,其配置于所述第二主面侧,与所述光源电连接;使所述多个光源发光,对所射出的光的光学特性进行测定的工序;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在所述中间体形成对所述光学特性进行修正的要素的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在所述导光体形成隔断槽的工序,该隔断槽划分包含所述导光体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光源的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所述导光体包含隔断槽,该隔断槽划分包含至少一个的所述光源的区域,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在俯视图中在所述隔断槽与所述光源之间的所述导光体形成光调节孔的工序。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在所述光源上形成使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反射的光调节部件的工序。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在所述光源上或所述光源附近形成荧光体层的工序。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所述中间体进一步具备配线基板,该配线基板包含对所述配线层进行支承的绝缘基材,所述导光体使所述第二主面与所述配线基板相对而配置于所述配线基板上,所述导光体包含从所述第一主面贯通至所述第二主面的多个第一孔部,所述光源配置在所述第一孔部内的所述配线基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在俯视图中,在所述第一孔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光源的侧面之间的所述配线基板上形成光反射性部件的工序。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一孔部包含:第一区域,其所述第一孔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光源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区域,其所述第一孔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光源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在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配线基板上形成所述光反射性部件。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所述导光体具有:第三区域,其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四区域,其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为大于所述第三距离的第四距离;在所述第三区域的所述第一孔部内的所述配线基板上形成所述光反射性部件。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所述第一孔部包含:第一区域,其所述第一孔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光源的侧面之间的距
离为第一距离;第二区域,其所述第一孔部的内侧面与所述光源的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形成槽的工序,该形成槽的工序在所述导光体的包含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之间的所述光源在内的剖面中的所述第一区域侧的部分形成槽。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所述导光体具有:第三区域,其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四区域,其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为大于所述第三距离的第四距离,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在所述第三区域中,在与所述光源间的中心相比而更靠近所述光源的位置的导光体上形成槽的工序。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包含在所述槽的内部形成光反射性部件的工序。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形成所述要素的工序包含在所述第一孔部内配置透光性部件的工序。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模块的制造方法,基于所述光学特性的测定结果来选择所述透光性部件的折射率。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榎村惠滋中林拓也桥本启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