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板、LED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99379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板、LED模组及电子设备,该背光板包括PCB板及LED阵列,PCB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呈鱼叉结构设置,第一板体的一侧朝向第二板体延伸形成第一鱼叉齿部,第二板体的一侧朝向第一板体延伸形成第二鱼叉齿部,LED阵列均匀排布在第一鱼叉齿部和第二鱼叉齿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PCB板设置成鱼叉结构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在满足LED散热需求时,减少板材的使用面积,提高板材有效利用率,降低PCB成本;同时鱼叉齿部采用均匀间隔设置,减少背光板的内应力,改善背光板的翘曲,提高背光板厂的出货良率和SMT的制程良率;通过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实现拼版生产,增加LED的分布数量,提高背光板厂的生产效率和SMT的贴装效率。效率和SMT的贴装效率。效率和SMT的贴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板、LED模组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板、LED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半导体行业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LED显示行业经历了长久的发展,技术路线在不断地变革,从传统的LCD+LED背光到LCD+Mini LED背光。
[0003]2021年被称为Mini LED量产元年,国内外诸多电视终端品牌厂均推出了多款新品,Mini LED背光产品的关注度大幅提升。Mini LED背光主要面对的竞争对手是已经捷足先登高端电视市场的OLED,面对价格敏感的消费市场,成本或许会成为Mini LED背光能否取胜的关键。而PCB在Mini LED背光成本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如何降低Mini LED背光的PCB成本,找到最优的产品设计,实现最优的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0004]如图1所示,目前Mini LED背光通常使用方形片状的背板结构设计,而LED阵列所占用的面积较大,存在着PCB板材浪费大、有效利用率低、成本高以及SMT贴装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板、LED模组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上述相关技术的不足。
[000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背光板,包括PCB板以及排布在所述PCB板上的LED阵列,所述PCB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均呈鱼叉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板体延伸形成第一鱼叉齿部,所述第一鱼叉齿部呈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板体延伸形成第二鱼叉齿部,所述第二鱼叉齿部呈均匀间隔设置,所述LED阵列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一鱼叉齿部和所述第二鱼叉齿部上。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相互插接形成所述PCB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对应的连接件,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相互插接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上均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一板体及所述第二板体的边角位置。
[0010]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上均设有碳纳米管。
[0011]进一步的,所述LED阵列包括LED灯条,所述LED灯条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鱼叉齿部及所述第二鱼叉齿部上。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鱼叉齿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二鱼叉齿部的宽度相同,所述LED灯条的走线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鱼叉齿部的宽度。
[0013]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LED模组,包括上述的背光板。
[0014]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LED模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PCB板设置成鱼叉结构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使得在满足LED散热需求时,减少了板材的使用面积,提高了板材有效利用率,大幅度降低了PCB成本;同时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鱼叉齿部采用均匀间隔设置,减少了背光板的内应力,改善背光板的翘曲,提高了背光板厂的出货良率和SMT的制程良率;通过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实现拼版生产,增加了LED的分布数量,提高背光板厂的生产效率和SMT的贴装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板的俯视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背光板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板体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板体的俯视图。
[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1]背光板100第二板体112PCB板110LED灯体121LED阵列120连接件151碳纳米管130连接部152定位部140第一鱼叉齿部1111连接结构150第二鱼叉齿部1121第一板体111
ꢀꢀ
[002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请参阅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背光板100,采用方形片状的PCB板110结构设计,并在该PCB板110上均匀铺设LED阵列120,而该PCB板110上相连的两排LED之间的间隔较大,导致背光板100材的浪费、有效利用率低,同时也使得LED贴装分布较少。
[0027]请参阅图2至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背光板100,包括PCB板110,该PCB板
110包括两呈鱼叉结构的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所述第一板体111及所述第二板体112均包括固定部以及由所述固定部的一端向内延伸形成的鱼叉齿部,所述鱼叉齿部呈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PCB板110上排布设有LED阵列120,所述LED阵列120均匀排布于所述鱼叉齿部上。
[0028]可以理解的,通过将PCB板110设置成鱼叉结构的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使得在满足LED散热需求时,减少了板材的使用面积,提高了板材有效利用率,大幅度降低了PCB成本;在本申请中,鱼叉齿部包括第一鱼叉齿部1111以及第二鱼叉齿部1121,同时第一鱼叉齿部1111以及第二鱼叉齿部1121均采用均匀间隔设置,减少了背光板100的内应力,改善背光板100的翘曲,提高了背光板100厂的出货良率和SMT的制程良率。
[0029]进一步的,将所述第一板体111倒置后,与所述第二板体112相互插接即可形成完整的PCB板110,通过拼版实现生产,并且增加了LED的分布数量,提高背光板100厂的生产效率和SMT的贴装效率。
[0030]具体的,所述背光板100还包括连接结构150,该连接结构150包括设置在第一板体111上的连接部152以及设置在第二板体112上的连接件151,所述连接件151与所述连接部152对应设置,当所述第一板体111与所述第二板体112相互插接时,所述连接件151与所述连接部152固定连接。
[0031]可以理解的,第一板体111与第二板体112之间采用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以及排布在所述PCB板上的LED阵列,所述PCB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均呈鱼叉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二板体延伸形成第一鱼叉齿部,所述第一鱼叉齿部呈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第二板体靠近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朝向所述第一板体延伸形成第二鱼叉齿部,所述第二鱼叉齿部呈均匀间隔设置,所述LED阵列均匀排布在所述第一鱼叉齿部和所述第二鱼叉齿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相互插接形成所述PCB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上设有连接部,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与所述连接部对应的连接件,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相互插接时,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向和周华黎月德赵靖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兆驰光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