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前柱外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构成前柱的前柱外部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车身包含前柱。前柱通过组合前柱内部件和前柱外部件等而构成。从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的观点来看,期望前柱为轻量。另一方面,从碰撞安全性的提高的观点来看,期望前柱为高强度。因此,对于前柱,要求轻量化和强度的提高。
[0003]提高了强度的车身部件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2014
‑
118009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
‑
310147号公报(专利文献2)以及日本特开2016
‑
2781号公报(专利文献3)。
[0004]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备加强部件的前柱下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加强部件包含与前轮相对的纵面部和高强度的横面部。专利文献1记载了如下内容:当车辆正面碰撞时,前轮向车辆后方移动。纵面部限制前轮的向车辆后方的移动。横面部吸收施加于纵面部的碰撞能量。由此,能够抑制由碰撞导致的前柱下部的变形。
[0005]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车身部件包括具有闭合截面的第1构造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前柱外部件,其包含玻璃面侧凸缘部、车门侧凸缘部、将所述玻璃面侧凸缘部和所述车门侧凸缘部相连的主体部,其中,在所述车门侧凸缘部的长度方向的局部的区域,与所述车门侧凸缘部的侧缘相连的第1板部折回,所述第1板部重叠于所述车门侧凸缘部,在所述玻璃面侧凸缘部的长度方向的局部的区域,与所述玻璃面侧凸缘部的侧缘相连的第2板部折回,所述第2板部重叠于所述玻璃面侧凸缘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柱外部件,其中,在将所述玻璃面侧凸缘部的长度设为L时,所述第1板部与所述车门侧凸缘部的重叠区域在所述车门侧凸缘部中设于相当于所述玻璃面侧凸缘部的后端的位置与距相当于所述玻璃面侧凸缘部的后端的位置的距离为L
×
2/3的位置之间的范围的局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柱外部件,其中,在将所述玻璃面侧凸缘部的长度设为L时,所述第1板部与所述车门侧凸缘部的重叠区域在所述车门侧凸缘部中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塚研一郎,东昌史,木本野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