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耙齿菌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50472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耙齿菌发酵茶,将白耙齿菌与茶叶进行共发酵培养而得。据此,发明专利技术人还建立了相应的制备方法,经茶水培养获得的白耙齿菌菌丝挑至茶叶中驯化、培养、长满,晒干即得白耙齿菌发酵茶。该法将白耙齿菌接种于含有茶叶的培养基内进行发酵培养,驯化后的白耙齿菌与茶叶共发酵,形成白耙齿菌发酵茶,而在此过程中会产生白耙齿菌发酵茶的新的次生代谢产物。进一步研究表明,白耙齿菌发酵茶能显著性降低高血脂模型小鼠的血脂指标TG、TC、LD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耙齿菌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白耙齿菌
,尤其涉及白耙齿菌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为属担子菌门,伞菌纲,多孔菌目,皱孔菌科,耙齿菌属;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吉林长白山等地区。该药用真菌主要生长于树皮表面,平展生长,边缘反卷表面呈白色,有细长毛,菌管长1-2mm孔面呈白色或蛋黄白色,其野生状态下寄生于油松上。在培养基上呈致密的白色绒毛,后期培养基背面呈浅黄色。白耙齿菌具有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与细胞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因子产生、增强体液免疫反应的作用,并且能够产生保护肾脏功能的皂苷以及肽链物质,常用于治疗肾炎,肾衰竭,腰痛,血压升高、肌酐高等症状。白耙齿菌多糖已经被开发生产并制成益肾康胶囊,用于治疗慢性肾炎。也有研究表明白耙齿菌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0003]高血脂症与遗传、饮食以及一些原发疾病等因素具有紧密联系,其中饮食因素为大多数高血脂症的主要发病原因,高血脂会使得脂代谢紊乱,其直接危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会造成供血不足、缺氧等,危害人类健康。
[0004]茶叶在日常生活被人们广泛饮用,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茶多酚、茶氨酸、儿茶素等物质,同时具有降脂、消食和降胆固醇等功效。茶叶主要有绿茶、红茶、黑茶三类,在江浙、福建、广西、云南等地广泛种植生产,资源丰富容易获取。
[0005]目前,未见白耙齿菌用于发酵茶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白耙齿菌发酵茶及其制备方法。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白耙齿菌发酵茶,将白耙齿菌添加至茶叶进行发酵培养而得。
[0009]上述白耙齿菌发酵茶或其提取物浸膏在制备降血脂药物、保健品或食品中的应用。
[0010]白耙齿菌发酵茶提取物浸膏按以下操作制备:取白耙齿菌发酵茶加入蒸馏水,茶叶与蒸馏水重量比为1:100,于100℃下提取10min,过滤得滤液,重复三次上述提取过程,合并三次滤液,滤液浓缩即得。
[0011]降血脂针对饮食因素所致的高血脂症。
[0012]上述白耙齿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经培养获得的白耙齿菌菌丝挑至茶叶中培养、长满,将菌茶晒干即得。
[0013]经培养获得的白耙齿菌菌丝按以下操作获得:将白耙齿菌菌种使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活化,利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和绿茶水葡萄糖培养基对白耙齿菌进行生长驯化,通过逐步降低培养基中葡萄糖的含量,使白耙齿菌能够在只有茶叶水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0014]上述白耙齿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称取茶叶放于培养瓶中,在茶叶中加入茶叶干重的30%~80%的蒸馏水,121℃条件下灭菌30min,将驯化后的白耙齿菌菌丝挑至茶叶中,并于20~35℃培养箱中培养;待白耙齿菌菌丝在茶叶中长满,将茶叶倒出晒干即得白耙齿菌(固体)发酵茶。
[0015]茶叶为绿茶、红茶、白茶、黄茶、代用茶。
[0016]为充分利用我国药用真菌以及满足茶叶新品种需求,专利技术人首次将白耙齿菌与固体茶叶相结合,研制了一种白耙齿菌发酵茶,将白耙齿菌添加至茶叶进行发酵培养而得。据此,专利技术人还建立了相应制备方法,经茶水培养获得的白耙齿菌菌丝挑至茶叶中培养、长满,晒干即得。该法将白耙齿菌接种于含有茶叶的培养基内进行发酵培养,驯化后的白耙齿菌和茶叶共发酵,二者的次生代谢产物在发酵过程中充分融合、转化,形成白耙齿菌发酵茶特有的成分。进一步研究表明,白耙齿菌发酵茶能显著性降低高血脂模型小鼠血脂指标T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性提高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降血脂有良好效果,并且,白耙齿菌发酵茶具有优于白耙齿菌和茶叶的降血脂功效,显示其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这为深入研究与开发白耙齿菌及白耙齿菌茶降血脂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各例所用茶叶均购自广西横县南方茶厂。
[0018]实施例1白耙齿菌发酵绿茶的制备
[0019](1)白耙齿菌菌种的驯化:将白耙齿菌菌种使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马铃薯浸出粉6g、葡萄糖20g,加热溶解于1000ml蒸馏水中)活化,利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和绿茶水葡萄糖培养基(葡萄糖20g,加热溶解于1000ml浓度为5%的绿茶水中),对白耙齿菌进行生长驯化,绿茶水葡萄糖培养基的占比按10%、30%、50%、70%、90%、100%逐渐增加。然后,将上述驯化的白耙齿菌继续在不断减少葡萄糖占比的绿茶水葡萄糖培养基上驯化,绿茶水葡萄糖培养基中葡萄糖占比按照2%、1.5%、1%、0.5%、0.25%、0.125%、0%逐渐减少,最终使白耙齿菌能够在只有绿茶水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0020](2)称取绿茶放于培养瓶中,在绿茶中加入绿茶干重的60%的蒸馏水,对绿茶进行121℃灭菌30min,将驯化后的白耙齿菌菌丝挑至绿茶中,并于25℃培养箱中培养;待白耙齿菌菌丝在绿茶中长满,将茶叶倒出晒干即得白耙齿菌固体发酵绿茶。取白耙齿菌固体发酵绿茶加入蒸馏水,绿茶与蒸馏水重量比为1:100,于100℃下提取10min,过滤得滤液,重复三次上述提取过程,合并三次滤液,滤液浓缩即制成白耙齿菌发酵绿茶提取浸膏。
[0021]实施例2白耙齿菌发酵红茶的制备
[0022](1)将白耙齿菌菌种使用马铃薯葡萄糖活化,利用一定比例的红茶水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白耙齿菌进行生长驯化,通过逐步降低培养基中葡萄糖的含量,使其能够在只有红茶水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0023](2)称取红茶放于培养瓶中,在红茶中加入红茶干重的75%的蒸馏水,对红茶进行121℃灭菌30min,将驯化后的白耙齿菌菌丝挑至红茶中,并于26℃培养箱中培养;待白耙齿菌菌丝在红茶中长满,将茶叶倒出晒干即得白耙齿菌固体发酵红茶。取白耙齿菌固体发酵红茶加入蒸馏水,红茶与蒸馏水重量比为1:100,于100℃下提取10min,过滤得滤液,重复三
次上述提取过程,合并三次滤液,滤液浓缩即配成白耙齿菌发酵茶浸膏。
[0024]实施例3白耙齿菌发酵代用茶(荷叶)的制备
[0025](1)将白耙齿菌菌种使用马铃薯葡萄糖活化,利用一定比例的荷叶水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白耙齿菌进行生长驯化,通过逐步降低培养基中葡萄糖的含量,使其能够在只有荷叶水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0026](2)称取干荷叶放于培养瓶中,在荷叶中加入荷叶干重的65%的蒸馏水,对茶叶水进行121℃灭菌30min,将驯化后的白耙齿菌菌丝挑至荷叶中,并于28℃培养箱中培养,待白耙齿菌菌丝在荷叶中长满,将荷叶倒出晒干即得白耙齿菌固体发酵荷叶茶。取白耙齿菌固体发酵荷叶茶加入蒸馏水,荷叶茶与蒸馏水重量比为1:100,于100℃下提取10min,过滤得滤液,重复三次上述提取过程,合并三次滤液,滤液浓缩即配成白耙齿菌发酵荷叶茶浸膏。
[0027]实施例4白耙齿菌发酵黄茶的制备
[0028](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耙齿菌发酵茶,其特征在于将白耙齿菌添加至茶叶进行共发酵培养而得。2.权利要求1所述白耙齿菌发酵茶或其提取物浸膏在制备降血脂药物、保健品或食品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物浸膏按以下操作制备:取白耙齿菌发酵茶加入蒸馏水,茶叶与蒸馏水重量比为1:100,于100℃下提取10~15min,过滤得滤液,重复三次上述提取过程,合并三次滤液,滤液浓缩即得。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血脂针对的是饮食因素所致的高血脂症。5.权利要求1所述白耙齿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培养获得的白耙齿菌菌丝挑至茶叶中,培养、长满,将菌茶晒干即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白耙齿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经培养获得的白耙齿菌菌丝按以下操作获得:将白耙齿菌菌种使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活化,利用马铃薯葡萄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