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9236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包括:圆管,所述圆管为圆柱形实体;在所述圆管第一端设置的保护盖;在所述圆管第二端设置的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解决了不能同步测量各需求水位及温度的问题。决了不能同步测量各需求水位及温度的问题。决了不能同步测量各需求水位及温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河流及地下水研究
,特别是指一种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河流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也越加深入,河流及地下水研究的相关经费也在增多,科学家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及更齐全的设备去研究河流及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相关问题,其中量化河水

地下水的水量交换成为了当下生态水文专业的一项前沿课题。河流与地下水的连接方式分为:饱和连接、过渡连接和完全脱节,其中过渡连接及完全脱节在量化河水

地下水的水量交换中较为困难,已有不少科学家为此发展了诸多理论及实际操作,大家都抓住了河床渗透系数(Kriv)这一量化河水与地下水之间水量交换的关键因素。
[0003]目前常用的测量河床渗透系数的方法:实验室分析法、数值模拟法及野外测定法,所获取的均是某一时刻瞬时温度下的河床渗透系数值,并在河水与地下水之间水量交换研究中通常忽略河水温度变化对其的影响。而已有的通过记录河床温度剖面来观测河水温度瞬变信号在河床内的传播过程,从而根据这个信号的形状和滞后时间估算向下的河水入渗速率的方法,是通过把温度感测器(固定在直径为4

5cm的钻孔中)来记录河床剖面温度信号,从而实现对整个河床断面Kriv值的估算。这样得到的温度信号与观测井得到的水位信息,不在同一个点,由于河流的复杂性,可能导致算得对应水位的温度并不匹配,影响Kriv值的输出。已有的观测井,功能单一,只能单一的测量河水水位或者地下水位,不能同时同步测量各需求水位及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解决同步测量各需求水位及温度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包括:
[0007]圆管,所述圆管为圆柱形实体;
[0008]在所述圆管第一端设置的保护盖;
[0009]在所述圆管第二端设置的连接板。
[0010]可选的,所述圆管通过所述连接板与尖端固定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尖端由金属制成,为圆锥形实体。
[0012]可选的,所述圆管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圆管固定连接的隔板,所述隔板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护盖固定连接,所述隔板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的第一端分别与测压管和测温管固定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测温管通过传输线路与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串联。
[0015]可选的,所述测压管和所述测温管均为圆管。
[0016]所述的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还包括:
[0017]水位计,位于所述位于所述测压管内部。
[0018]可选的,所述圆管和所述保护盖均设有孔。
[0019]可选的,所述圆管为PVC材料制成。
[0020]本技术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的上述方案,通过一种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包括:圆管,所述圆管为圆柱形实体;在所述圆管第一端设置的保护盖;在所述圆管第二端设置的连接板。解决了不能同步测量各需求水位及温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10、圆管;11、保护盖;12、测压管;13、测温管;14、隔板;15、传输线路;16、连接板;17、尖端;18、温度传感器;19、水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包括:
[0026]圆管10,所述圆管10为圆柱形实体;
[0027]在所述圆管10第一端设置的保护盖11;
[0028]在所述圆管10第二端设置的连接板16。
[0029]该实施例通过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包括:圆管10,所述圆管10为圆柱形实体;在所述圆管10第一端设置的保护盖11;在所述圆管10第二端设置的连接板16。实现同步同位动态测量河床剖面水位及温度,并将测得的温度信号及水位信息及时传输到服务器接收终端,保证了对应点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解决了不能同步测量各需求水位及温度的问题。
[0030]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的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直径20cm,包括三个部分:稳固部分、测量部分、传输部分。
[0031]稳固部分主要由尖端17、连接板16、测压管12、测温管13、圆管10、及保护盖11组成。主要起稳固系统,保证其在竖直方向扎根加深,在水平方向不被水流冲走。
[0032]测量部分主要由测压管12、测温管13及隔板14组成,测温管13内含温度传感器18、测压管12内含水位计19及管内空气与土壤,主要作用是测量对应位置剖面的水位及实时温度。
[0033]传输部分,由传输线路15构成,作用是将测量部分测得的实时数据及时传输到服务器接收终端。
[0034]本技术的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圆管10通过所述连接板16与尖端17固定连接。这样,通过连接板16与尖端17固定连接以实现带动圆管10向下延申,为本装置提供足够的自重,便于本装置向下铅锤下落。
[0035]本技术的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尖端17由金属制成,为圆锥形实体。尖端是由金属铁制成的圆锥形实心块体,能够有效的使系统向下延伸,钻到足够的深度,并使其不会因为水流的冲刷而移位,能够留在原处。金属铁机械强度高;耐久性好,不易老化;不易受到损伤,不易沾染灰尘及污物;尺寸稳定性佳。
[0036]本技术的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圆管10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圆管10固定连接的隔板14,所述隔板14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护盖11固定连接,所述隔板14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板16固定连接。
[0037]本技术的该实施例,保护盖11,高10cm,可以保护整体装置的安全,阻止外界砂石及其他可能影响实验数据精确性的干扰的出现。隔板14,其上分布有许多细而密的孔洞,它将整个圆管管身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测压管与测温管,并保证测压管与测温管内部水流及空气的自由流动,阻断其余物质的交换。圆管10,高出水面共50cm,其中有10cm为保护盖的高度。这样的设计能够测得最具代表性的同步同位动态河流剖面水位及温度数据,为河床渗透系数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数据支持。
[0038]本技术的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16的第一端分别与测压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管(10),所述圆管(10)为圆柱形实体;在所述圆管(10)第一端设置的保护盖(11);在所述圆管(10)第二端设置的连接板(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10)通过所述连接板(16)与尖端(17)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尖端(17)由金属制成,为圆锥形实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水与地下水水热交换测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管(10)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圆管(10)固定连接的隔板(14),所述隔板(14)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护盖(11)固定连接,所述隔板(14)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板(16)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水与地下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