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轮安装总成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88218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车轮安装总成及汽车,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其中,该前车轮安装总成包括前副车架和摆臂,前副车架的左侧和右侧均连接有摆臂,摆臂包括相交的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第一臂段包括前方的连接端和后方的转动端,第二臂段包括靠近前副车架的脱开端和远离前副车架的安装端,连接端与第二臂段的后部紧固连接,转动端与前副车架转动连接,脱开端与前副车架紧固连接,摆臂被构造为在安装端受到来自前方且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一作用力时,第一臂段朝向前副车架发生形变并触压前副车架,以使脱开端从前副车架上脱开。该汽车包括上述前车轮安装总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前车轮安装总成及汽车,可提高摆臂的脱开端与前副车架的连接强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前车轮安装总成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前车轮安装总成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前车轮安装总成用于连接前车轮和车身,以将前车轮安装在车身上。小偏置碰撞工况指汽车正面与车身横向宽度的重叠量较小的壁障撞击时的工况。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和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均以与车身横向宽度的重叠量为25%的壁障来进行小偏置碰撞工况测试。汽车在发生小偏置碰撞时,碰撞部位受到的压强大、溃缩程度大,会使前车轮受到猛烈的撞击。此时,为避免前车轮后移侵入驾乘空间,影响驾乘人员的生存空间,可使受到撞击的前车轮向车身横向的外侧甩出。
[0003]现有的前车轮安装总成包括前副车架和摆臂,前副车架用于与车身紧固连接,摆臂用于连接前车轮和前副车架。为使受到撞击的前车轮向车身横向的外侧甩出,摆臂设有呈三角形分布的安装端、脱开端和转动端,安装端用于与前车轮紧固连接,脱开端在发生碰撞前与前副车架紧固连接,转动端与前副车架转动连接,脱开端和安装端均在转动端的前方,脱开端与前副车架连接处的强度小于摆臂的强度、安装端与前车轮的连接强度以及转动端与前副车架的连接强度。在前车轮受到来自前方的撞击时,脱开端脱开,并使安装端连接的前车轮绕转动端转动,以将前车轮横向甩到驾乘空间的外侧
[0004]现有的前车轮安装总成,依靠弱化脱开端与前副车架连接处的强度,在前车轮受到来自前方的撞击时使脱开端从前副车架上脱开,脱开端和前副车架的连接处的强度弱化后,其抗疲劳和耐久性能会随之减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前车轮安装总成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须要弱化摆臂的脱开端与前副车架连接处的强度才能使脱开端从前副车架上脱开的问题。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前车轮安装总成,该前车轮安装总成包括:前副车架和摆臂,前副车架的左侧和右侧均连接有摆臂。
[0007]摆臂包括相交的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第一臂段包括前方的连接端和后方的转动端,第二臂段包括靠近前副车架的脱开端和远离前副车架的安装端,连接端与第二臂段的后部紧固连接,转动端与前副车架转动连接,脱开端与前副车架紧固连接。
[0008]摆臂被构造为在安装端受到来自前方且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一作用力时,第一臂段朝向前副车架发生形变并触压前副车架,以使脱开端从前副车架上脱开。
[0009]可选的,第一臂段至少部分的抗弯强度小于第二臂段的抗弯强度。
[0010]可选的,第一臂段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的前端为连接端,第一段的后端与第二段的前端紧固连接,第二段的后端为转动端,第二段的抗弯强度小于第一段的抗弯强度,且小于第二臂段的抗弯强度。
[0011]可选的,第一段的径向截面和第二段的径向截面均为由多条侧边首尾依次连接围
成的平面,第一段的径向截面的侧边的数量大于第二段的径向截面的侧边的数量。
[0012]可选的,第一段周向的至少一个拐角处设有倒角结构或者圆角结构。
[0013]可选的,第一段的表面紧固连接有加强板。
[0014]可选的,第二段上设有减重孔。
[0015]可选的,连接端到前副车架的距离大于转动端到前副车架的距离,第一臂段为朝向前副车架方向弯曲的弧形臂段。
[0016]可选的,第二臂段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
[0017]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车身、前车轮以及上述的前车轮安装总成。
[0018]前车轮安装总成的前副车架与车身的前端紧固连接,前车轮安装总成左右两侧的摆臂的安装端与均紧固连接有车轮。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前车轮安装总成及汽车,该前车轮安装总成的摆臂被构造为在安装端受到来自前方且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一作用力时,第一臂段朝向前副车架发生形变并触压前副车架,第一臂段发生形变并触压前副车架时,前副车架对第一臂段会产生一个与第一臂段对前副车架的触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第二作用力,第二作用力可随摆臂传递到脱开端,与随摆臂传递到脱开端的第一作用力一起形成使脱开端脱开的脱开力。在遭受相同程度的撞击产生同样大小的第一作用力时,脱开端处增加了来自前副车架产生的第二作用力的作用,脱开端受到的脱开力显著增大,可在脱开端与前副车架的连接强度更高时,依然能够使脱开端脱开,脱开端的脱开可不依靠弱化脱开端与前副车架连接处的强度,脱开端与前副车架的连接强度可更高,利于提高脱开端与前副车架的连接处的抗疲劳和耐久性能,解决了前车轮安装总成的抗疲劳和耐久性能与碰撞安全性能之间的设计矛盾。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前车轮安装总成的实施例中,前副车架与摆臂连接处在第一视角下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前车轮安装总成的实施例中,前副车架与摆臂连接处在第二视角下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前车轮安装总成的实施例中,前副车架与摆臂连接处在第三视角下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前车轮安装总成的实施例中,摆臂的第一臂段发生形变并与触压前副车架时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4的受力分析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前车轮安装总成的实施例中,摆臂的脱开端从前副车架脱开后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前车轮安装总成的实施例中的摆臂在第四视角下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前车轮安装总成的实施例中的摆臂在第五视角下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前车轮安装总成的实施例中的摆臂的底面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00、前副车架;200、摆臂;210、第一臂段;211、第一段;212、第二段;213、连接端;214、转动端;215、倒角结构;216、减重孔;217、加强板;220、第二臂段;221、安装端;222、脱开端;223、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4]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车轮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副车架和摆臂,所述前副车架的左侧和右侧均连接有所述摆臂;所述摆臂包括相交的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所述第一臂段包括前方的连接端和后方的转动端,所述第二臂段包括靠近所述前副车架的脱开端和远离所述前副车架的安装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臂段的后部紧固连接,所述转动端与所述前副车架转动连接,所述脱开端与所述前副车架紧固连接;所述摆臂被构造为在所述安装端受到来自前方且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一作用力时,所述第一臂段朝向所述前副车架发生形变并触压所述前副车架,以使所述脱开端从所述前副车架上脱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车轮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段至少部分的抗弯强度小于所述第二臂段的抗弯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车轮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段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前端为所述连接端,所述第一段的后端与所述第二段的前端紧固连接,所述第二段的后端为所述转动端,所述第二段的抗弯强度小于所述第一段的抗弯强度,且小于所述第二臂段的抗弯强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车轮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孝汪黎黄飞李立友鲁慧才唐莉王鹏翔
申请(专利权)人: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