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全向车的转向驱动轮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8049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应于全向车的转向驱动轮系,包括分别被转向装置以及驱动装置带动转向以及转动的全向轮,所述全向轮为圆锥形车轮并且其圆锥形周向外表面与地面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锥形结构的全向车轮行驶,外观新颖。转向机构承载能力强,能够实现车轮绕固定轴360度转向。向。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全向车的转向驱动轮系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全向转动车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于全向车的转向驱动轮系。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化工业中,提倡快速、高效、可靠,提倡将人从繁重、简单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用机器替代部分人的劳动。特种车辆如转载车、叉车、AGV车等便是基于此研发生产而来的,它们是工业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设备,主要储运各类物料,为系统柔性化、集成化、高效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在产品生产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它们可根据仓储货位要求、生产工艺流程等改变而灵活配置。特种车辆如转载车、叉车、AGV小车等,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车辆需要在狭小空间中灵活运行,甚至能够实现原地转向。因此特种车辆需具有大负载、小半径转弯、斜行及原地转向等功能,同时考虑该类特种车辆的使用工况,车轮需能够显著降低车辆在转弯过程中车轮对地面、涂层、轮胎等的磨损。现有的常见的特种车辆如转载车、叉车、AGV车转向不够灵活,需要较大的转向空间,在使用中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应于全向车的转向驱动轮系。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适应于全向车的转向驱动轮系,包括分别被转向装置以及驱动装置带动转向以及转动的全向轮,所述全向轮为圆锥形车轮并且其圆锥形周向外表面与地面接触。
[0005]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固定在车体上的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外表面通过第一转向轴承连接被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转动的转向驱动件,所述转向驱动件下端固定连接车轮安装座,所述车轮安装座内部空心,所述车轮安装座内通过第三传动轴承转动连接倾斜设置的轮轴,所述轮轴上固定设置所述全向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被第二驱动机构带动转动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空心轴到达所述车轮安装座的内部空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车轮安装座之间通过第一传动轴承连接并上下限位;所述传动轴下端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带动所述轮轴转动。
[0006]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下端的伞齿轮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轮轴下端的轴头,所述轴头背面设置与所述伞齿轮配合的一圈齿槽,所述伞齿轮转动带动所述轴头转动,所述轴头转动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0007]所述轴头外表面包括二层圆柱结构,二层圆柱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轴头的从上开始第二层圆柱外圆周面与所述车轮安装座的内壁表面之间设置第二传动轴承;所述车轮安装座上与所述第二传动轴承上表面对应的位置设置定位面对所述第二传动轴承进行定位;所述轴头的最上层圆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传动轴承上表面接触。
[0008]所述轮轴底部连接所述全向轮,所述全向轮通过圆周分布的轮毂螺栓与所述轴头相连,所述车轮安装座上位于所述全向轮背面的一侧固定设置轮毂盖。
[0009]所述第一传动轴承上下两端设置限位机构对所述传动轴进行上下限位:所述车轮
安装座上设置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一轴承孔下端面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承的外径,所述第一轴承孔对所述第一传动轴承的下表面限位;所述第一传动轴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空心轴的下端面,所述空心轴下端面对所述轴承上表面进行限位。
[0010]所述转向驱动件为涡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转向电机通过转向减速器带动的转向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转向驱动件啮合带动所述转向驱动件转动;所述转向蜗杆一端设置转向编码器。
[0011]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驱动减速器,所述驱动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连接并传递扭矩动力给所述传动轴。
[0012]所述全向轮包括轮辋以及轮胎,所述轮辋外形为圆锥形结构、内部中空,所述轮辋周向外表面设置外形为圆锥形的轮胎,所述轮胎通过浇筑在所述轮辋上同时实现轮胎成型以及安装在所述轮辋上或者所述轮胎通过机加工成型安装在所述轮辋上。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全向车转向驱动轮系,采用锥形结构的全向车轮行驶,外观新颖。转向机构承载能力强,能够实现车轮绕固定轴360度转向。本专利技术的锥形全向车轮中轮辋轮胎一体化,该锥形车轮结构紧凑,负载能力大。在360度转弯过程中能显著降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降低轮胎的磨损及对路面的破坏。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转向驱动轮系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的另一侧视图。
[0016]图3是转向驱动轮系省略第二驱动机构的示意图。
[0017]图4是图3的A

A项视图。
[0018]图5是全向轮示意图。
[0019]其中,1是空心轴、2是第一转向轴承、3是全向轮、4是转向驱动件、5是车轮安装座、6是第三传动轴承、7是轮轴、8是传动轴、9是第一传动轴承、10是伞齿轮、11是轴头、12是第二传动轴承、13是轮毂螺栓、14是轮毂盖、15是轮毂盖支座、16是转向电机、17是转向减速器、18是转向蜗杆、19是转向编码器、20是驱动电机、21是驱动减速器、22是第一驱动外壳、23是车体、24是蜗杆轴承、25是蜗杆固定弹簧、26是蜗杆固定架、30是轮辋、31是轮胎、32是车轮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术语“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
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者“上方”或者“上面”等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或“下方”或“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诸如第一、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外一个实体或者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2]如图1

5所示,一种适应于全向车的转向驱动轮系,包括分别被转向装置以及驱动装置带动转向以及转动的全向轮3,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向轮3为圆锥形车轮并且其圆锥形周向外表面与地面接触。
[0023]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固定在车体23上的空心轴1,所述空心轴1外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于全向车的转向驱动轮系,包括分别被转向装置以及驱动装置带动转向以及转动的全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向轮为圆锥形车轮并且其圆锥形周向外表面与地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适应于全向车的转向驱动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固定在车体上的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外表面通过第一转向轴承连接被第一驱动机构带动转动的转向驱动件,所述转向驱动件下端固定连接车轮安装座,所述车轮安装座内部空心,所述车轮安装座内通过第三传动轴承转动连接倾斜设置的轮轴,所述轮轴上固定设置所述全向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被第二驱动机构带动转动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穿过所述空心轴到达所述车轮安装座的内部空间,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车轮安装座之间通过第一传动轴承连接并上下限位;所述传动轴下端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带动所述轮轴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适应于全向车的转向驱动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下端的伞齿轮以及固定设置在所述轮轴下端的轴头,所述轴头背面设置与所述伞齿轮配合的一圈齿槽,所述伞齿轮转动带动所述轴头转动,所述轴头转动带动所述传动轴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适应于全向车的转向驱动轮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头外表面包括二层圆柱结构,二层圆柱的直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轴头的从上开始第二层圆柱外圆周面与所述车轮安装座的内壁表面之间设置第二传动轴承;所述车轮安装座上与所述第二传动轴承上表面对应的位置设置定位面对所述第二传动轴承进行定位;所述轴头的最上层圆柱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传动轴承上表面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超刘业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