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用车辆连接减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785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41
一种轨道交通用车辆连接减震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一侧安装第一自动车钩,第二连接板的一侧安装第二自动车钩,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间有移动板,移动板的一侧连接数个横管,横管另一端有丝母,丝母内有丝杠,移动板一侧有竖轴,竖轴两端有第一斜齿轮,丝母外周有第二斜齿轮,竖轴中部有齿轮,齿轮一侧有条形齿条。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调节第二自动车钩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第一自动车钩与第二自动车钩之间的连接,无需多次调节两个车厢之间的距离,便于车厢相互连接,同时能够利用车厢之间的牵引力,使第二自动车钩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复位,避免两个车厢之间的距离过大,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市场需求。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用车辆连接减震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交通运输工具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轨道交通用车辆连接减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轨道交通车辆中,车厢之间一般通过自动车钩相连接,但车厢连接时,需要使两个车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需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导致车厢连接操作繁琐,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故而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轨道交通用车辆连接减震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用车辆连接减震结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轨道交通用车辆连接减震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一侧通过竖向铰接轴铰接安装第一自动车钩,第二连接板的一侧通过横向铰接轴铰接安装第二自动车钩,第一自动车钩与第二自动车钩能够挂接配合,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板与第三连接板之间活动设有移动板,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数个横管的一端,横管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丝母,丝母内螺纹安装丝杠,丝杠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移动板的另一侧与第三连接板通过第一弹簧杆相连接,移动板的一侧转动安装竖轴,竖轴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一斜齿轮,丝母的外周固定安装第二斜齿轮,第二斜齿轮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斜齿轮啮合配合,竖轴的中部固定安装齿轮,齿轮的一侧啮合配合设有条形齿条,条形齿条与第三连接板通过第二弹簧杆相连接。
[0006]如上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辆连接减震结构,所述丝母的外周设有手柄。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辆连接减震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包括两个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第一转动板与第二转动板相邻侧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板的一侧开设数个球形槽,球形槽内分别插接配合安装半圆球,半圆球与第二转动板通过小弹簧杆相连接。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用车辆连接减震结构,所述的第一自动车钩与第二自动车钩均为詹式车钩。
[0009]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构思巧妙,能够调节第二自动车钩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第一自动车钩与第二自动车钩之间的连接,无需多次调节两个车厢之间的距离,便于车厢相互连接,同时能够利用车厢之间的牵引力,使第二自动车钩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复位,避免两个车厢之间的距离过大,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适合推广。使用本专利技术时,首先将第一连接板固定安装在一个车厢的一端,再将第三连接板固定安装在另一个车厢的一端,两个车厢相连接时,使第一自动车钩与第二自动车钩相对,再使两个车厢相对移动,至第一自动车钩与第二自动车钩之间距离适当,然后拧动丝母,使丝杆带动第二连接板、第二自动车钩沿丝母向左移动,使第二自动车钩继续向第一自动车钩移动,至第一自动车钩与第二自动车钩卡接配合,丝母转动时通过第二斜齿轮带动第一斜齿轮、竖轴、齿轮转动,齿轮带动条形齿条向左移动,使第二弹簧杆被拉伸,当车厢启动行驶时,第三
连接板相对移动板背离移动,第一弹簧杆被拉伸,第二弹簧杆被进一步拉伸,至第二弹簧杆被拉伸到最长,第二弹簧杆带动条形齿条相对移动板向右移动,条形齿条带动齿轮反向转动,从而使丝杠沿丝母向右移动,至条形齿条与齿轮分离,第二连接板与移动板之间的距离复位,随第一弹簧杆被拉伸,丝母不再转动,至第一弹簧杆被拉伸至最长,第二连接板、移动板、第三移动板之间的距离不再变化。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3]一种轨道交通用车辆连接减震结构,如图所示,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和第三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1的一侧通过竖向铰接轴4铰接安装第一自动车钩5,第二连接板2的一侧通过横向铰接轴6铰接安装第二自动车钩7,横向铰接轴6与竖向铰接轴4垂直,第一自动车钩5与第二自动车钩7能够挂接配合,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板2与第三连接板3之间活动设有移动板8,移动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数个横管9的一端,横管9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丝母10,丝母10内螺纹安装丝杠11,上下两个丝杠11的螺纹旋向相反,丝杠1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固定连接,丝母10与对应的横管9中心线共线,丝杠11的另一端位于横管9内,并能够沿横管9左右移动,移动板8的另一侧与第三连接板3通过第一弹簧杆12相连接,移动板8的一侧转动安装竖轴13,竖轴13外周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转动安装轴座,轴座与移动板8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竖轴1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一斜齿轮14,丝母10的外周固定安装第二斜齿轮15,第二斜齿轮15分别与对应的丝母10中心线共线,第二斜齿轮15分别与对应的第一斜齿轮14啮合配合,竖轴13的中部固定安装齿轮16,齿轮16与竖轴13中心线共线,齿轮16的一侧啮合配合设有条形齿条17,条形齿条17与第三连接板3通过第二弹簧杆18相连接,拉伸第一弹簧杆12所需的作用力远大于拉伸第二弹簧杆18所需的作用力。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构思巧妙,能够调节第二自动车钩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第一自动车钩与第二自动车钩之间的连接,无需多次调节两个车厢之间的距离,便于车厢相互连接,同时能够利用车厢之间的牵引力,使第二自动车钩与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复位,避免两个车厢之间的距离过大,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适合推广。使用本专利技术时,首先将第一连接板1固定安装在一个车厢的一端,再将第三连接板3固定安装在另一个车厢的一端,两个车厢相连接时,使第一自动车钩5与第二自动车钩7相对,再使两个车厢相对移动,至第一自动车钩5与第二自动车钩7之间距离适当,然后拧动丝母10,使丝杆11带动第二连接板2、第二自动车钩7沿
丝母10向左移动,使第二自动车钩7继续向第一自动车钩5移动,至第一自动车钩5与第二自动车钩7卡接配合,丝母10转动时通过第二斜齿轮15带动第一斜齿轮14、竖轴13、齿轮16转动,齿轮16带动条形齿条17向左移动,使第二弹簧杆18被拉伸,当车厢启动行驶时,第三连接板3相对移动板8背离移动,第一弹簧杆12被拉伸,第二弹簧杆18被进一步拉伸,至第二弹簧杆18被拉伸到最长,第二弹簧杆18带动条形齿条17相对移动板8向右移动,条形齿条17带动齿轮16反向转动,从而使丝杠11沿丝母10向右移动,至条形齿条17与齿轮16分离,第二连接板2与移动板8之间的距离复位,随第一弹簧杆12被拉伸,丝母10不再转动,至第一弹簧杆12被拉伸至最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用车辆连接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1)、第二连接板(2)和第三连接板(3),第一连接板(1)的一侧通过竖向铰接轴(4)铰接安装第一自动车钩(5),第二连接板(2)的一侧通过横向铰接轴(6)铰接安装第二自动车钩(7),第一自动车钩(5)与第二自动车钩(7)能够挂接配合,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板(2)与第三连接板(3)之间活动设有移动板(8),移动板(8)的一侧固定连接数个横管(9)的一端,横管(9)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丝母(10),丝母(10)内螺纹安装丝杠(11),丝杠(1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固定连接,移动板(8)的另一侧与第三连接板(3)通过第一弹簧杆(12)相连接,移动板(8)的一侧转动安装竖轴(13),竖轴(1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第一斜齿轮(14),丝母(10)的外周固定安装第二斜齿轮(15),第二斜齿轮(15)分别与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丽红潘玉军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