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滴灌系统、生态护坡及其制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739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02 09:35
一种生态护坡滴灌系统、生态护坡及其制作方法,该滴灌系统包括与水源连通的滴灌管,滴灌管上设置有滴灌孔,滴灌管内设置有由保水剂形成的滴灌保水柱,滴灌保水柱在水流浸泡后膨胀直至滴灌系统达到滴灌状态,在滴灌状态下,滴灌保水柱封堵所述滴灌管的进水口,水源的水流经所述滴灌保水柱流入至所述滴灌管中。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保水剂在滴灌管内形成滴灌保水柱,能够在膨胀至一定程度时使滴灌系统进入滴灌状态,在滴灌状态下,水源的水流无法灌入滴灌管,而是缓慢地沿滴灌保水柱渗透至滴灌管内,从而确保滴灌管能够自动补水滴灌,替代了现有技术中利用电控实现水流量控制的方式,大幅地降低维护、养护难度,提高了边坡土壤的湿润程度。提高了边坡土壤的湿润程度。提高了边坡土壤的湿润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护坡滴灌系统、生态护坡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态护坡的滴灌系统,以及采用该滴灌系统的生态护坡、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公路、铁路等交通道路的建造,矿山的开挖,以及房地产商开发半山别墅等设施建设对山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形成了大量裸露的边坡,造成原有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各种环境问题,使得裸露的边坡成为了生态修复领域里备受关注的话题。
[0003]目前针对山体坡度较大的边坡的生态修复方法主要是坡脚覆土,并在其坡上种植藤本,若水源条件不好,则采用人工洒水车养护绿植,若水源条件好,则采取预埋喷淋水管养护绿植。但是,山区地形复杂,在地势高、台段多、高差大的地方铺设水管较为困难,并且更关键的是,水管铺设后通常采用电控的方式控制滴灌系统的水源滴灌边坡上的绿植,因此,需要定期派遣工作人员巡逻、维护,巡逻难度大、维护成本高,若维护不及时,则滴灌系统将失去供水功能;同时,因山区地形高差大,洒水车水管扬程受限,浇灌难度也较大。
[0004]护坡水源供给不足将导致土壤缺水、结块开裂,植被区域的植物根系无法及时补充水分,久而久之植物生长缓慢或干枯而死,工程总体种植植物生长速度慢、存活率低,进而导致土壤、绿植在自然风雨、地表径流水冲刷时容易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护坡滴灌系统,利用滴灌保水柱保持土壤湿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山体护坡水源供给不足而导致的无法留住土壤中的水分、绿植易枯死、绿植成活率低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生态护坡的滴灌系统,包括与水源连通的滴灌管,所述滴灌管上设置有滴灌孔,所述滴灌管内设置有由保水剂形成的滴灌保水柱,所述滴灌保水柱在水流浸泡后膨胀直至所述滴灌系统达到滴灌状态,在所述滴灌状态下,所述滴灌保水柱封堵所述滴灌管的进水口,所述水源的水流经所述滴灌保水柱流入至所述滴灌管中。
[0008]本技术方案中,与水源连通的滴灌管用于将水源的水流引导至边坡。滴灌管上设置有若干滴灌孔,滴灌孔沿滴灌管的轴向,也即母线方向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分布,因此,水流可经滴灌管的进水口流入后,沿滴灌管移动,最后经滴灌孔滴灌至土壤。
[0009]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滴灌保水柱的设置。滴灌保水柱的主要成分为保水剂,保水剂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保水剂,例如,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保水剂的主要成分为丙烯酰胺

丙烯酸盐的共聚交联物、淀粉接枝丙烯酸盐的共聚交联物、或者两者的结合。保水剂的吸水能力强,并且吸水后体积膨胀,释水会体积缩小。
[0010]利用滴灌保水柱吸水膨胀的特点,将滴灌保水柱设置于滴灌管中,能够使滴灌系
统在滴灌保水柱膨胀至一定体积后进入滴灌状态。在滴灌状态下,自水源流入滴灌管内的水流量大幅降低,且水流主要通过滴灌保水柱渗透、浸润至滴灌管内,最终缓慢从滴灌孔中流出。
[0011]具体地,在初始状态下,滴灌管内的滴灌保水柱为干涸状态,此时若没有采用弹性网管,则保水剂未形成滴灌保水柱;之后,水源的水流经滴灌管的进水口流入,保水剂吸水逐渐膨胀,当保水剂的体积增大至滴灌保水柱的直径等于滴灌管进水口的内径时,滴灌管与水源的连接中断,进入滴灌管的水流量大幅降低,这一过程根据滴灌管规格、保水剂用量不同而存在差异,通常设置在5~20分钟;进水口被滴灌保水柱封堵后,一方面,滴灌管进水口处由于始终与水源的水流接触而保持膨胀状态,确保水流无法直接灌入到滴灌管中,另一方面,水流量大幅减少后,滴灌保水柱远离进水口的部分在滴水和挥发的作用下会逐渐干燥,进水口处的水流会沿滴灌保水柱缓慢向干燥的区域渗透、浸润,补充该区域的水分,进而确保在滴灌管内各处滴灌的水量基本相同,且滴灌管能够自动补水滴灌。
[0012]本技术方案利用保水剂在滴灌管内形成滴灌保水柱,能够在膨胀至一定程度时使滴灌系统进入滴灌状态,在滴灌状态下,水源的水流无法灌入滴灌管,而是缓慢地沿滴灌保水柱渗透至滴灌管内,从而确保滴灌管能够自动补水滴灌,替代了现有技术中利用电控实现水流量控制的方式,大幅地降低维护、养护难度,提高了边坡土壤的湿润程度;同时,滴灌管内各处滴灌的水流量基本相同,不会造成进水口近端水流量大、远端水流量小的问题,滴灌更加均匀;此外,滴灌保水柱膨胀后能够填充滴灌管内部,进而减少水流中的异物、沙石等杂物经滴灌孔进入到土壤中,一定程度上净化水流。
[0013]进一步地,所述滴灌管内设置有弹性网管,所述弹性网管用于装入形成所述滴灌保水柱的保水剂,所述弹性网管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保水剂的最小粒径。弹性网管为由弹性网编织而成的管状结构,在保水剂处于干燥状态下时,保水剂的最小粒径大于网管上的第一通孔的直径,以避免保水剂经滴灌孔流失至土壤中。同时,弹性网管具有一定的基本结构,在保水剂膨胀时,能够约束保水剂更好地形成柱状结构,促使滴灌保水柱各处与滴灌管内壁的间隙基本一致,进一步提高滴灌管各处滴灌水量的均匀性。除此之外,弹性网管便于拆装更换保水剂,提高维护效率。
[0014]进一步地,所述滴灌管的内壁上设置有沿滴灌管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与所述滴灌孔连通。在保水剂膨胀形成滴灌保水柱时,由于滴灌保水柱的外径与滴灌管的内径基本相同,水流在滴灌保水柱和滴灌管之间的间隙中流动的速度非常缓慢,并且在流动过程中容易再次被保水剂吸收。本技术方案中,滴灌管内壁上开设的导流槽自滴灌管的进水口近端向进水口远端延伸。导流槽的设置显著地提高了滴灌保水柱上释放的水流的流动空间,释放的水流能够汇集于导流槽中,并沿导流槽移动一段距离后经滴灌孔滴灌至土壤中,提高了滴灌水的利用率。
[001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了上述滴灌系统的生态护坡,所述生态护坡除了滴灌系统外,还包括固土保水网格,所述固土保水网格包括第一网格,所述第一网格对应所述滴灌管的至少一个滴灌孔,所述第一网格底部设置有渗水孔,所述第一网格用于容纳土壤保水砖,所述土壤保水砖能够吸水膨胀。
[0016]本技术方案中,生态护坡包括滴灌系统和固土保水网格两部分。其中,固土保水网格包括若干第一网格,第一网格用于放置土壤保水砖。土壤保水砖是由主要成分为土壤保
水剂的材料制成的砖块。
[0017]滴灌管或位于固土保水网格上方,或穿过固土保水网格的壁面。滴灌管的滴灌孔位于第一网格内,每一个第一网格内至少有一个滴灌孔,以使得滴灌管内渗透释放的水流能够经滴灌孔进入到第一网格内。与第一网格内的土壤保水砖接触后,土壤保水砖一定程度膨胀并保持湿润。第一网格的底面上设置有若干渗水孔,由土壤保水砖缓慢释放的水流经过渗水孔流入至下放的土壤中,从而确保固土保水网格下方的土壤湿润,避免土壤干涸。另外,第一网格内的土壤保水砖不仅具有保水的功能,而且在吸水膨胀后,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固定边坡上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网格之间的土壤,起到固土的作用,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护坡滴灌系统,包括与水源(5)连通的滴灌管(41),所述滴灌管(41)上设置有滴灌孔(42),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管(41)内设置有由保水剂形成的滴灌保水柱(43),所述滴灌保水柱(43)在水流浸泡后膨胀直至所述滴灌系统达到滴灌状态,在所述滴灌状态下,所述滴灌保水柱(43)封堵所述滴灌管(41)的进水口,所述水源(5)的水流经所述滴灌保水柱(43)流入至所述滴灌管(41)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管(41)内设置有弹性网管(44),所述弹性网管(44)用于装入形成所述滴灌保水柱(43)的保水剂,所述弹性网管(44)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保水剂的最小粒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滴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管(41)的内壁上设置有沿滴灌管(41)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导流槽(45),所述导流槽(45)与所述滴灌孔(42)连通。4.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滴灌系统(4),所述生态护坡还包括固土保水网格(6),所述固土保水网格(6)包括第一网格(62),所述第一网格(62)对应所述滴灌管(41)的至少一个滴灌孔(42),所述第一网格(62)底部设置有渗水孔(61),所述第一网格(62)用于容纳土壤保水砖(7),所述土壤保水砖(7)能够吸水膨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管(41)的外壁上设置有包膜(46),所述包膜(46)上设置有第二通孔(48),所述第二通孔(48)连通包膜(46)内部和土壤保水砖(7),所述包膜(46)内设置有封堵柱(47),所述封堵柱(47)用于在土壤保水砖(7)膨胀时封堵所述滴灌孔(42)。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谦罗业富李秋实任耕北魏超颖刘玲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市靓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