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制造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24733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制造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该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即使使用廉价的钴原料,也能提高锂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并能提高低温下的电池容量。该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是以下粉末(A)和(B)的混合粉末:(A)将羟基氧化钴和锂化合物的混合物进行烧结生成的平均粒径为5~30μm的钴酸锂颗粒粉末;(B)将四氧化三钴和锂化合物的混合物进行烧结生成的平均粒径为0.1~10μm,且平均粒径小于上述(A)的平均粒径的钴酸锂颗粒粉末,其中,上述(A)和(B)的配合比例以重量比计为(A)∶(B)=95∶5~60∶40,且振实密度为1.8~3.0g/cm↑[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制造方法以及锂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制造方法以及循环特性优异、在低温下也具有高电池容量的锂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家用电器的便携化、无线化的飞速发展,锂离子二次电池实际应用于膝上型的个人电脑、手机、摄像机等小型电子产品的电源。自从1980年水岛等人揭示了钴酸锂可有效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以来(“マテリアルリサ一チブレテイン”(MaterialResearch Bulletin)Vol 15,P783~789(1980)),在锂离子二次电池领域,对锂系复合氧化物的相关研究开发就变得十分活跃,迄今为止人们已经提出了很多技术方案。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含有平均粒径D50为7~20μm的略球状的钴酸锂、和平均粒径D50为该钴酸锂大粒径颗粒的D50的10~30%的钴酸锂小粒径颗粒、且前者与后者的质量比为1/2~9/1的混合物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技术方案。另外,本专利技术人等提出了一种锂复合氧化物颗粒的平均粒径处于0.1~50μm的范围内,且该锂复合氧化物颗粒的粒度分布中存在2个以上的峰的正极活性物质(专利文献2),或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    该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是以下粉末(A)和(B)的混合粉末:    (A)将羟基氧化钴和锂化合物的混合物进行烧结生成的平均粒径为5~30μm的钴酸锂颗粒粉末;    (B)将四氧化三钴和锂化合物的混合物进行烧结生成的平均粒径为0.1~10μm,且平均粒径小于所述(A)的平均粒径的钴酸锂颗粒粉末,    其中,所述大颗粒粉末(A)和小颗粒粉末(B)的配合比例以重量比计为(A)∶(B)=95∶5~60∶40,且振实密度为1.8~3.0g/cm↑[3]。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4-4 2005-1074601.一种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该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是以下粉末(A)和(B)的混合粉末:(A)将羟基氧化钴和锂化合物的混合物进行烧结生成的平均粒径为5~30μm的钴酸锂颗粒粉末;(B)将四氧化三钴和锂化合物的混合物进行烧结生成的平均粒径为0.1~10μm,且平均粒径小于所述(A)的平均粒径的钴酸锂颗粒粉末,其中,所述大颗粒粉末(A)和小颗粒粉末(B)的配合比例以重量比计为(A)∶(B)=95∶5~60∶40,且振实密度为1.8~3.0g/cm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氧化钴是平均粒径为5~30μm、且3μm以下的颗粒的含量在20体积%以下的颗粒粉末。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二次电池正极活性物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粟野英明大石义英根岸克幸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