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啮合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653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啮合齿轮泵,涉及齿轮泵技术领域,包括:内齿轮、外齿圈、前盖、后盖、轴套、泵体和轴,其中内齿轮、外齿圈和轴为运动组件,前盖、后盖、轴套为摩擦组件,泵体为结构组件,将运动组件采用硬度以及强度较高的合金材料碳化钨制做,摩擦组件采用硬度以及耐磨性较高的陶瓷材料氧化锆制做,结构复杂的结构组件采用易于加工的不锈钢材质制成,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内啮合齿轮泵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降低加工成本。影响的前提下降低加工成本。影响的前提下降低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啮合齿轮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齿轮泵
,特别是涉及一种内啮合齿轮泵。

技术介绍

[0002]内啮合齿轮泵是一种容积泵,它由前后盖、外齿圈和偏心安置的内齿轮组成,内齿轮和外齿圈存在齿数差,在内齿轮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内齿轮齿顶和外齿圈齿谷之间构成若干个容积连续扩大缩小循环的密闭空间,容积扩大时在泵吸入腔处产生真空度,将液体吸入泵内,容积缩小时在泵排出腔处产生压力,将液体排至泵外,循环往复以上过程,即完成了泵的吸排液过程。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齿轮泵的工作性能和寿命,需要尽量降低泵内配合间隙和提高泵工作零件的耐磨性能,需要高精度的耐磨材质零件。行业内多采用陶瓷或硬质合金材质,但是由于陶瓷和硬质合金有高强度、高硬度、脆性大的特点,传统的车铣钻等加工方式难以达到精度要求,最初只能采用磨削方法进行加工,能够精确控制尺寸的结构多为外圆直径、平板厚度等,具有局限性。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目前可采用的加工工艺也有增加,例如化学加工,电加工,光学加工等,但是加工成本和效率对比磨屑加工未必有优势。鉴于水泵产品的需要严格控制成本以扩大市场的应用范围,陶瓷和硬质合金的加工工艺应当尽量采用磨屑,然而现有的齿轮泵无论是运动组件、结构件还是紧固件都采用陶瓷或硬质合金材料,这就导致齿轮泵的加工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啮合齿轮泵,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降低加工成本。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啮合齿轮泵,包括:内齿轮、外齿圈、前盖、后盖、轴套、泵体和轴,所述内齿轮设置于所述外齿圈内并与所述外齿圈内的齿啮合,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外齿圈外周,所述泵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内齿轮、所述外齿圈以及所述轴套的容置腔,所述轴套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外齿圈在所述轴套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且所述外齿圈、所述内齿轮均抵接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朝向所述容置腔的端面上,所述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后盖、伸进所述容置腔内并插入于所述内齿轮的轴孔中,另一端用于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轴与所述内齿轮沿周向相对固定;所述内齿轮、所述外齿圈、所述轴均由碳化钨制成,所述轴套、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均由氧化锆制成,所述泵体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0007]优选的,所述泵体内设置有通道,所述容置腔由部分所述通道形成,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均设置于所述通道内,所述前盖、所述后盖和所述轴套的外周面均与所述通道的内周面紧密接触,且所述轴套的外周面与所述通道内周面为过盈配合。
[0008]优选的,所述轴的两端均设置有自端部向所述轴的中心延伸的第一限位面,所述
第一限位面与所述轴的中心线平行,所述内齿轮的轴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自所述轴孔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轴的一端插入所述轴孔内后,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平行、接触,所述轴另一端的第一限位面用于与驱动装置上的相应结构相配合。
[0009]优选的,所述轴两端的所述第一限位面均设置有两个,所述轴孔内的所述第二限位面也设置有两个。
[0010]优选的,所述轴上还套设有密封泛塞,所述密封泛塞位于所述后盖背离所述容置腔一侧的所述通道内,所述密封泛塞背离所述后盖的一侧设置有向外侧且垂直于所述密封泛塞轴线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朝向所述容置腔一侧的所述通道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缘相配合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一凸缘抵接于所述第二凸缘上。
[0011]优选的,所述前盖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
[0012]优选的,所述泵体包括前密封帽和后泵体,所述前盖、所述轴套、所述后盖以及所述密封泛塞的外径依次变小,所述前密封帽和所述后泵体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所述前盖设置于所述第一子通道内,所述前盖背离所述容置腔一侧的所述第一子通道内设置有自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内壁向所述第一子通道中心线延伸的第三凸缘,所述第三凸缘朝向所述前盖的端面抵接于所述前盖上,所述第三凸缘朝向所述前盖的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轴套、所述后盖以及所述密封泛塞均设置于所述第二子通道内,所述后泵体的一端嵌插于所述前密封帽的一端,所述后泵体与所述前密封帽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0013]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啮合齿轮泵包括:内齿轮、外齿圈、前盖、后盖、轴套、泵体和轴,其中内齿轮、外齿圈和轴为运动组件,前盖、后盖、轴套为摩擦组件,泵体为结构组件,因此,将运动组件采用硬度以及强度较高的合金材料碳化钨制做,摩擦组件采用硬度以及耐磨性较高的陶瓷材料氧化锆制成,结构复杂的结构组件采用易于加工的不锈钢材质制成,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啮合齿轮泵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降低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啮合齿轮泵的剖视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啮合齿轮泵的外观图;
[0018]图3为轴、内齿轮、外齿圈以及轴套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轴、内齿轮、外齿圈、前盖、后盖、密封泛塞以及轴套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后泵体以及其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泵体、2

轴、3

轴套、4

外齿圈、5

内齿轮、6

前盖、7

后盖、8

密封泛塞、9

密封圈槽、11

后泵体、12

前密封帽、61

流体进口、62

流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啮合齿轮泵,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降低加工成本。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啮合齿轮泵,如图1~6所示,包括:内齿轮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齿轮、外齿圈、前盖、后盖、轴套、泵体和轴,所述内齿轮设置于所述外齿圈内并与所述外齿圈内的齿啮合,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外齿圈外周,所述泵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内齿轮、所述外齿圈以及所述轴套的容置腔,所述轴套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外齿圈在所述轴套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分别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两端,且所述外齿圈、所述内齿轮均抵接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朝向所述容置腔的端面上,所述轴的一端穿过所述后盖、伸进所述容置腔内并插入于所述内齿轮的轴孔中,另一端用于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轴与所述内齿轮沿周向相对固定;所述内齿轮、所述外齿圈、所述轴均由碳化钨制成,所述轴套、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均由氧化锆制成,所述泵体由不锈钢材质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内设置有通道,所述容置腔由部分所述通道形成,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均设置于所述通道内,所述前盖、所述后盖和所述轴套的外周面均与所述通道的内周面紧密接触,且所述轴套的外周面与所述通道内周面为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的两端均设置有自端部向所述轴的中心延伸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轴的中心线平行,所述内齿轮的轴孔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面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自所述轴孔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轴的一端插入所述轴孔内后,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平行、接触,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强兴黄杰陶凯元
申请(专利权)人:三明索富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