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电解液及使用该非水电解液的锂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电解液和使用该非水电解液的锂二次电池,更具体地涉及能够提供具有优良的电池特性如、电池循环性能、电容量和储存性能的锂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液,并且涉及使用该非水电解液的锂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来,锂二次电池被广泛地用作小电子设备等的驱动电源。这样的锂二次电池主要是由正极、非水电解液和负极构成的,并且具体而言,其中锂复合氧化物例如LiCoO2被用作正极并且碳材料或者锂金属被用作负极。用于这样的锂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液包括碳酸酯例如碳酸亚乙酯(EC)和碳酸亚丙酯(PC)。然而,需要具有更好的特性、即电池循环性能和电容量的二次电池。在将LiCoO2、LiMn2O4、LiNiO2等用作正极的锂二次电池中,非水电解液中的部分溶剂在充电的过程中局部地氧化分解,并且分解产物抑制了希望的电池电化学反应,从而降低了电池的性能。这被认为是由正极材料和非水电解液之间的界面处的溶剂的电化学氧化所引起的。此外,在另外一种使用高度结晶的碳材料例如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作为负极的锂二次电池中,非水电解液中的溶剂在充电的过程中在负极的表面上还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液,在该非水电解液中电解质盐溶解于非水溶剂中,所述非水电解液以该非水电解液的0.01-10重量%的量包括由下面的通式(Ⅰ)-(Ⅳ)表示的甲酸酯化合物: [化学式1] *** (Ⅰ) 其中X↑[1]-X↑[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环己基或者苯基, [化学式2] H-*-O-Z-O-*-R↑[1] (Ⅱ) 其中R↑[1]表示氢原子、C↓[1]-C↓[12]直链或支链烷基、C↓[3]-C↓[8]环烷基或C↓[6]-C↓[12]芳基;并且Z表示C↓[2]-C↓[12]饱和或不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3-22 082663/2004;JP 2004-3-22 082664/20041、一种用于锂二次电池的非水电解液,在该非水电解液中电解质盐溶解于非水溶剂中,所述非水电解液以该非水电解液的0.01-10重量%的量包括由下面的通式(I)-(IV)表示的甲酸酯化合物:[化学式1]其中X1-X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原子、C1-C6直链或支链烷基、环己基或者苯基,[化学式2]其中R1表示氢原子、C1-C12直链或支链烷基、C3-C8环烷基或C6-C12芳基;并且Z表示C2-C12饱和或不饱和烃基,[化学式3]其中m表示1-4的整数;n表示0-3的整数;W表示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C3-C8(m+n)价连接基团;(m+n)是3或4;并且R1与上述相同,-->[化学式4]Y表示C4-C20直链或支链烷基、C2-C20直链或支链烯基、或者C2-C20直链或支链炔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中由通式(I)表示的甲酸酯化合物是选自于甲酸苯酯、甲酸邻氟苯酯、甲酸间氟苯酯、甲酸对氟苯酯、甲酸五氟苯酯、甲酸4-环己基苯酯和甲酸联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中由通式(II)表示的甲酸酯化合物是选自于二甲酸乙二醇酯、二甲酸1,3-丙二醇酯、二甲酸1,4-丁二醇酯、二甲酸1,2-丙二醇酯、二甲酸1,3-丁二醇酯、二甲酸2-甲基-1,3-丙二醇酯和二甲酸1,1,3-三甲基-1,3-丙二醇酯的一种或多种。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中由通式(II)表示的甲酸酯化合物是选自于二甲酸2-丁烯-1,4-二醇酯、二甲酸2-丁炔-1,4-二醇酯、二甲酸3-己炔-2,5-二醇酯、二甲酸2,5-二甲基-3-己炔-2,5-二醇酯、二甲酸2,4-己二炔-1,6-二醇酯和二甲酸1,1,6,6-四甲基-2,4-己二炔-1,6-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多种。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其中由通式(II)表示的甲酸酯化合物是选自于甲酸乙酸乙二醇酯、甲酸乙酸1,3-丙二醇酯、甲酸乙酸1,4-丁二醇酯、甲酸乙酸1,2-丙二醇酯、甲酸乙酸1,2-丁二醇酯、甲酸乙酸1,3-丁二醇酯、甲酸乙酸2-甲基-1,3-丙二醇酯和甲酸-->乙酸1,3-二甲基-1,4-丁二醇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部浩司,三好和弘,桑田孝明,
申请(专利权)人: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