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高精度纺织横机插片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6191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高精度纺织横机插片检测设备,包括上料工位、搬运工位、检测工位和下料工位,所述上料工位运行方向的末端设置搬运工位,搬运工位的末端设置有下料工位,所述搬运工位上设置有对待检测插片进行视觉与厚度两次检测的检测工位;所述上料工位用于实现待检测纺织横机插片的输送,搬运工位用于实现待检测纺织横机插片的运输搬运,检测工位用于完成对待检测纺织横机插片的表面缺陷以及尺寸厚度检测,下料工位用于实现检测已完成的纺织横机插片的输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有操作简单、使用便捷,可以对纺织横机插片进行实时三维度检测的特点。检测的特点。检测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高精度纺织横机插片检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高精度纺织横机插片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生产插片的流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有许多种表面缺陷产生,如裂纹、夹杂、斑块、麻点、压入氧化铁皮、划伤等。目前插片生产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分拣工作大多由人工进行,检验工作量巨大。现有监测系统会因插片表面具有的杂乱纹理、油污等干扰缺陷边缘的提取从而影响检验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高精度纺织横机插片检测设备,具体有操作简单、使用便捷,可以对纺织横机插片进行实时三维度检测的特点。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智能高精度纺织横机插片检测设备,包括上料工位1、搬运工位2、检测工位3和下料工位4,所述上料工位1运行方向的末端设置搬运工位2,搬运工位2的末端设置有下料工位4,所述搬运工位2上设置有对待检测插片进行视觉与厚度两次检测的检测工位3;
[0006]所述上料工位1用于实现待检测纺织横机插片的输送,搬运工位2用于实现待检测纺织横机插片的运输搬运,检测工位3用于完成对待检测纺织横机插片的表面缺陷以及尺寸厚度检测,下料工位4用于实现检测已完成的纺织横机插片的输送。
[0007]所述搬运工位2的水平末尾位置设置有不合格插片下料装盘5。
[0008]所述上料工位1包括用于放置待检测的纺织横机插片的弹夹结构,所述弹夹结构共四个通过机械锁固定在上料工位1的水平面上,所述弹夹结构为上方可以装下插片尺寸的钢板,下方为正常尺寸钢板,中间由六根圆钢柱固定两块钢板。
[0009]所述待检测插片通过上料直线模组15推动,上料直线模组15通过上料伺服电机14提供动力使得插片沿上料直线模组15,位于上料直线模组15顶部设置有上料光纤传感器17,所述待检测插片通过上料推料气缸16推动至搬运工位2,所述上料推料气缸16上设置有上料电磁阀组13,所述上料工位1通过上料分割器11控制进行转动。
[0010]所述搬运工位2包括用于吸取待检测插片的第一真空发生器22,第一真空发生器22后方依次设置有搬运第一电机310、搬运第二电机320和搬运第三电机330,所述搬运第一电机310处设置有第一真空发生器22和搬运第一推料气缸23,所述搬运第二电机320处设置有第二真空发生器24和搬运第二推料气缸25,所述第三电机330处设置有第三真空发生器26和搬运第三推料气缸27,所述搬运第三电机330用于将待测插片至下料工位4进行下料操作。
[0011]所述检测工位3包括视觉检测料架38,视觉检测料架38上方设置有用于进行补光
的补光灯套组35、补光灯40,视觉检测CCD工业相机32、视觉检测伺服电机33、视觉检测直线模组31、厚度检测料架39、厚度检测激光对射模组37、厚度检测激光对射模组41、厚度检测伺服电机34和厚度检测直线模组36,其中视觉检测CCD工业相机32固定在钢板上后与视觉检测直线模组31相互固定,视觉检测伺服电机33带动视觉检测直线模组31运动,厚度检测激光对射模组37和厚度检测激光对射模组41固定在厚度检测直线模组36上,通过厚度检测伺服电机34转动带动厚度检测直线模组36进行检测。视觉检测料架38与补光灯35和补光灯40连接固定在视觉检测工位,厚度检测激光对射模组37和厚度检测激光对射模组41与厚度检测料架39在一个竖直平面进行厚度检测。
[0012]所述下料工位4包括用于装载已检测为良品的纺织横机插片的弹夹,所述弹夹结构为上方可以装下插片尺寸的钢板,下方为正常尺寸钢板,中间由六根圆钢柱固定两块钢板,四个弹夹呈现90度固定在下料工位上,下料推料气缸46将搬运工位3上已检测完毕的插片回拉至弹夹上方,下料推料气缸46上设置有下料电磁阀组43,已检测完毕的插片通过下料直线模组45带动移动,所述下料直线模组45通过下料伺服电机44提供动力,位于下料直线模组45上方设置有上料光纤传感器47,所述下料工位4通过下料分割器48带动进行转动。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高精度纺织横机插片检测设备,设备包括四部分:上料工位、搬运工位、检测工位以及下料工位。设备通过上料工位能够实现待检测纺织横机插片的输送;通过搬运工位能够实现待检测纺织横机插片的运输搬运;通过检测工位能够完成对待检测纺织横机插片的表面缺陷以及尺寸厚度检测;通过下料工位能够实现检测已完成的纺织横机插片的输送。整个纺织横机插片检测设备不仅集成化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且检测效率高,所需的操作人员少,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少,极大满足了工业上对纺织横机插片的检测需求。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设备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设备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设备上料工位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设备搬运工位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设备检测工位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设备下料工位结构示意图。
[0021]其中:1、上料工位;11、上料分割器;12、上料接近开关;13、上料电磁阀组;14、上料伺服电机;15、上料直线模组;16、上料推料气缸;17、上料光纤传感器;
[0022]2、搬运工位;21、搬运第一电磁阀组;22、第一真空发生器;23、搬运第一推料气缸;24、第二真空发生器;25、搬运第二推料气缸;26、第三真空发生器;27、搬运第三推料气缸;28、三动子直线电机;29、搬运第二电磁阀组;30、搬运第三电磁阀组;310、搬运第一电机;320、搬运第二电机;330、搬运第三电机;
[0023]3、检测工位;31、视觉检测直线模组;32、视觉检测CCD工业相机;33、视觉检测伺服电机;34、厚度检测伺服电机;35、补光灯套组;36、厚度检测直线模组;37、厚度检测激光对射模组;38、视觉检测料架;39、厚度检测料架;40、补光灯套组;41、厚度检测激光对射模组
[0024]4、下料工位;;42、下料接近开关;43、下料电磁阀组;44、下料伺服电机;45、下料直线模组;46、下料拉料气缸;47、下料光纤传感器;48、下料分割器
[0025]5、不合格插片下料装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设备整体结构正面示意图。包括:上料工位1、搬运工位2、检测工位3、下料工位4四个工位;其中上料工位1将待检测纺织横机插片进行上料工作,搬运工位2完成上料工位1推动过来的插片进行搬运,检测工位3将搬运工位2上的插片进行视觉与厚度两次检测,检测完成后由搬运工位2将检测正常的插片运送至下料工位4。
[0028]如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设备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检测工位3检测完成的不合格插片将被搬运工位2运输至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高精度纺织横机插片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工位(1)、搬运工位(2)、检测工位(3)和下料工位(4),所述上料工位(1)运行方向的末端设置搬运工位(2),搬运工位(2)的末端设置有下料工位(4),所述搬运工位(2)上设置有对待检测插片进行视觉与厚度两次检测的检测工位(3);所述上料工位(1)用于实现待检测纺织横机插片的输送,搬运工位(2)用于实现待检测纺织横机插片的运输搬运,检测工位(3)用于完成对待检测纺织横机插片的表面缺陷以及尺寸厚度检测,下料工位(4)用于实现检测已完成的纺织横机插片的输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高精度纺织横机插片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工位(2)的水平末尾位置设置有不合格插片下料装盘(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高精度纺织横机插片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工位(1)包括用于放置待检测的纺织横机插片的弹夹结构,所述弹夹结构共四个通过机械锁固定在上料工位(1)的水平面上,所述弹夹结构为上方可以装下插片尺寸的钢板,下方为正常尺寸钢板,中间由六根圆钢柱固定两块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高精度纺织横机插片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检测插片通过上料直线模组(15)推动,上料直线模组(15)通过上料伺服电机(14)提供动力使得插片沿上料直线模组(15),位于上料直线模组(15)顶部设置有上料光纤传感器(17),所述待检测插片通过上料推料气缸(16)推动至搬运工位(2),所述上料推料气缸(16)上设置有上料电磁阀组(13),所述上料工位(1)通过上料分割器(11)控制进行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高精度纺织横机插片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工位(2)包括用于吸取待检测插片的第一真空发生器(22),第一真空发生器(22)后方依次设置有搬运第一电机(310)、搬运第二电机(320)和搬运第三电机(330),所述搬运第一电机(310)处设置有第一真空发生器(22)和搬运第一推料气缸(23),所述搬运第二电机(320)处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宗方范朋新宋琳罗婵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