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尘器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58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可以容易地装卸上部罩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装置,包括对异物进行分离、集尘,并具有排出内部空气的流出口的集尘容器;安装在集尘容器的上部,并具有与集尘容器流出口连通的排出通路的上部罩;让上部罩的一侧可装卸地与集尘容器结合的第1结合部;通过让上部罩的另一侧和集尘容器结合,与第1结合部一起把上部罩结合在集尘容器的第2结合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容易地从集尘容器装卸上部罩,可以方便地替换集尘滤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真空吸尘器的专利技术。更详细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利用漩流原理分离异物的集尘装置。
技术介绍
漩流集尘装置是利用漩流原理,对空气中的异物进行过滤的装置。漩流集尘装置适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使用于普通家庭的主要是真空吸尘器。最近,提高集尘性能,使用具有多个漩流部的多重漩流集尘装置。下面,参照图1,对现有技术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装置进行说明。现有的集尘装置包括从外部吸入吸入污染空气,对其含有的大颗粒异物进行集尘的1次漩流集尘部10、与1次漩流集尘部10连接,对小颗粒异物进行集尘的2次漩流集尘部20。1次漩流集尘部10是下端紧密接触在集尘装置底面的圆筒状容器,其上部侧面形成有把含有异物的空气按切线方向吸入的第1吸入口11、其上端中心形成有对初步净化的空气进行排出的第1排气口12。1次漩流集尘部10的上部空间,形成通过离心力分离异物的1次漩流部13。1次漩流集尘部10的下部空间,形成对分离的异物进行储存的1次灰尘储藏部14。2次漩流集尘部20包括顺着1次漩流集尘部10的上部周围,按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小型2次漩流部21、对各2次漩流部21分离的灰尘,进行储存的第2灰尘储藏部22。2次灰尘储藏部22,位于各2次漩流部21的下侧。1次灰尘储藏部14和2次灰尘储藏部22,被1次漩流集尘部10的侧壁划分。因此,被第1排气口12排出的空气流入2次漩流部21,经过2次灰尘分离过程后,被排向集尘装置的上方。在现有技术的集尘装置上部,设有单独的上部罩(图略)。上部罩包括形成有排出通路的罩壳体、以及插入在罩壳体,用于插放滤芯的滤芯插放部。滤芯插放部中,插放着集尘滤芯。流入集尘装置的异物以漩流方式得到过滤后,被集尘滤芯再次过滤,清除其含有的微小异物。由于集尘滤芯对微小异物进行过滤,为了防止真空吸尘器的吸力下降,需要周期地对集尘滤芯进行洗涤或替换。但是现有技术的集尘装置为了防止真空吸尘器吸力下降,周期地对集尘滤芯进行洗涤或替换时,很难拆卸插放着集尘滤芯的上部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真空吸尘器集尘装置,容易地装卸上部罩,替换集尘滤芯,方便地洗涤或替换集尘滤芯。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真空吸尘器集尘装置,包括对异物进行分离、集尘,并具有排出内部空气的流出口的集尘容器;安装在集尘容器的上部,并具有与集尘容器流出口连通的排出通路的上部罩;其特征在于上部罩包括让上部罩的一侧可装卸地与集尘容器结合的第1结合部;通过让上部罩的另一侧和集尘容器结合,与第1结合部一起把上部罩结合在集尘容器的第2结合部;第1结合部包括形成在上部罩和集尘容器中的某一个上的结合挂钩部;形成在上部罩和集尘容器中的另一个上,与结合挂钩部挂接的结合槽;第1结合部包括形成在集尘容器的外壁,对结合挂钩部进行操作的加压按钮;加压按钮位于与集尘容器外壁的集尘容器把手上部一侧靠近的位置;第2结合部包括形成在上部罩的下侧,用于插放集尘容器罩边缘部位一部分的挂接部件;第2结合部还包括位于集尘容器罩上,让上部罩和集尘容器对齐的定位部;第2结合部包括可旋转地连接上部罩和集尘容器的铰接部;上部罩包括内部形成有空气排出通路的罩壳体;插入在罩壳体,用于插放对集尘容器排出的空气进行净化的滤芯的滤芯插放部;集尘容器包括利用漩流原理对流入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的1次漩流部;顺着第1漩流部的上部周围形成,对1次漩流部排出的空气进行过滤的数个2次漩流部。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真空吸尘器由于可以容易地装卸上部罩,从集尘装置容易地分离集尘滤芯,因此可以方便地洗涤或替换集尘滤芯。还可以从集尘装置上方便地装卸上部罩。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真空吸尘器纵断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集尘装置的真空吸尘器外观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集尘装置的真空吸尘器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集尘装置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集尘容器的集尘部上部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集尘装置纵断面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集尘装置实施例背面分解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集尘装置实施例侧面分解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集尘装置另一实施例侧面示意图。主要符号说明100吸尘器主体200集尘装置210下部面板 220集尘容器主体230上部罩231滤芯插放部231a集尘滤芯235第4排气口236第1结合部 236a结合部挂钩236b结合槽 237第2结合部237a突出部 237b挂接部件238罩壳体239第2结合部240导向翼250集尘装置把手260面板控制装置 270集尘容器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图2是具有本专利技术集尘装置的真空吸尘器外观示意图。图3是具有本专利技术集尘装置的真空吸尘器分解示意图。如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真空吸尘器包括顺着地面移动的同时吸入含有异物的空气的吸咀(图略)、与吸咀相独立地形成的吸尘器主体100、连接吸咀和吸尘器主体100的同时,把吸咀吸入的空气导流到吸尘器主体100的连管(图略)。吸咀的底面,形成有吸咀吸入口(图略),向吸尘器主体吸入地面的异物和空气。在吸尘器主体的前方部,形成有与吸咀连通,向吸尘器主体内部吸入空气的主体吸入口162。在吸尘器主体侧面的一侧,形成有向吸尘器主体外部排出空气的主体排气口(图略)。在吸尘器主体的上端部,设有用于搬动吸尘器主体的吸尘器把手161。在吸尘器主体100的后方两侧,分别可旋转地设有让吸尘器主体100容易地移动在地面上的轮子110。在吸尘器主体100的底面前方部,连接着用于吸尘器主体100的转向的旋转式轮脚(图略)。在吸尘器主体100的后方部,可分离地安装有集尘装置200。集尘装置200对吸咀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进行集尘。在吸尘器主体100的内部,设有对真空吸尘器进行控制的配电部(图略)、以及向吸尘器主体内部吸入空气,使之强行流动的风扇电机组合体130。风扇电机组合体130被装放在顶部开放的圆筒状电机腔133内部。电机腔133设置在吸尘器主体的下部壳体120上。在电机腔133的上部,设有电机罩131。电机罩131具有可吸入流经集尘装置的空气的电机吸入口131a。在电机罩131的上部,设有电机安装部134。电机安装部134用于把电机罩131和风扇电机组合体130固定在电机腔133中。在下部壳体120上,形成有电机腔设置部(图略),用于设置电机腔。电机安装部134与形成吸尘器主体上部的上部壳体160结合。在上部壳体160上形成有吸入通路(图略)。吸入通路用于向集尘装置200内部导流从外部吸入的空气。在吸入通路的末端,形成有与集尘装置连通的第1吸入口165。在上部壳体160上,形成有排气通路(图略),排气通路向电机腔133内部导流流过集尘装置200的空气。在排气通路的一侧末端,形成有与集尘装置200连通的第1排气口163,排气通路的另一侧末端与形成在电机罩的电机吸入口131a连通。在电机腔133的侧面,设有流经电机腔的空气排出的排气腔140。排气腔140中,设有排气滤芯(图略)。流经电机腔的空气向外排出之前,被排气滤芯再次过滤。作为排气滤芯,采用可以过滤微小异物的精细滤芯为宜。排气滤芯设置在滤芯支撑部件(图略)。滤芯支撑部件可装卸地设置在排气腔内部,以便容易地进行排气滤芯的替换。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吸尘器集尘装置,包括对异物进行分离、集尘,并具有排出内部空气的流出口的集尘容器;安装在集尘容器的上部,并具有与集尘容器流出口连通的排出通路的上部罩;其特征在于:上部罩包括让上部罩的一侧可装卸地与集尘容器结合的第1结合部;通过让上部罩的另一侧和集尘容器结合,与第1结合部一起把上部罩结合在集尘容器的第2结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吸尘器集尘装置,包括对异物进行分离、集尘,并具有排出内部空气的流出口的集尘容器;安装在集尘容器的上部,并具有与集尘容器流出口连通的排出通路的上部罩;其特征在于上部罩包括让上部罩的一侧可装卸地与集尘容器结合的第1结合部;通过让上部罩的另一侧和集尘容器结合,与第1结合部一起把上部罩结合在集尘容器的第2结合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结合部包括形成在上部罩和集尘容器中的某一个上的结合挂钩部;形成在上部罩和集尘容器中的另一个上,与结合挂钩部挂接的结合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第1结合部包括形成在集尘容器的外壁,对结合挂钩部进行操作的加压按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吸尘器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压按钮位于与集尘容器外壁的集尘容器把手上部一侧靠近的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建镐徐真旭尹昌虎金镇泳李昌勋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