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494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组件,具体说是电动自行车车架。它包括上管、头管和五通管。上管含有两个支撑管,支撑管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直线段、上连接段和第二直线段,第二直线段一端上有折弯段,两个折弯段对接在一起。支撑管的下方均有下管,下管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弯折段、下连接段和第二弯折段。头管倾斜固定在两组支撑管与上管的前端间。五通管与下管相连。其特点是撑管的第一直线段、上连接段、第二直线段均和弯折段呈一体连接,且两个支撑管的弯折段间也呈一体连接述下管的第一弯折段、下连接段和第二弯折段间呈一体连接。该支架的制造工艺简单,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强度较高、使用者的安装系数较高。使用者的安装系数较高。使用者的安装系数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组件,具体说是用于安装电动自行车各个部件的电动自行车车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传统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上管、头管和五通管。所述上管含有两个水平布置的支撑管,两个支撑管间呈对称布置,支撑管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直线段、上连接段和第二直线段,两个支撑管的第一直线段间呈平行并排布置,所述上连接段呈向着远离一个支撑管倾斜向外布置,远离上连接段的第二直线段一端上均有朝向另一个第二直线段弯折的折弯段,两个折弯段对接在一起;所述支撑管的下方均有下管,两个下管间呈对称布置,下管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弯折段、下连接段和第二弯折段,下连接段呈水平布置,第一弯折段的上端与对应第一支撑段的前端固定在一起,第一弯折段的下端向后弯折,第二弯折段的上端与远离上连接段的第二直线段一端的底部相连,第二弯折段的下端向前弯折,所述下连接段位于第一弯折段与第二弯折段的下端间。所述头管倾斜固定在两组支撑管与上管的前端间。所述五通管与下管相连。这种电动自行车车架上管和下管均是有多个管料首尾焊接而成的,制造工艺复杂。而且,多段管料组合成型导致支架结构复杂,生产过程使用的工装数量较多,生产成本较高,造成资源浪费。同时,焊接工艺参差不齐导致支架强度较低,严重威胁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该支架的制造工艺简单,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强度较高、使用者的安装系数较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r/>[0005]本技术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上管、头管和五通管。所述上管含有两个水平布置的支撑管,两个支撑管间呈对称布置,支撑管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直线段、上连接段和第二直线段,两个支撑管的第一直线段间呈平行并排布置,所述上连接段呈向着远离一个支撑管倾斜向外布置,远离上连接段的第二直线段一端上均有朝向另一个第二直线段弯折的折弯段,两个折弯段对接在一起。所述支撑管的下方均有下管,两个下管间呈对称布置,下管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弯折段、下连接段和第二弯折段,下连接段呈水平布置,第一弯折段的上端与对应第一支撑段的前端固定在一起,第一弯折段的下端向后弯折,第二弯折段的上端与远离上连接段的第二直线段一端的底部相连,第二弯折段的下端向前弯折,所述下连接段位于第一弯折段与第二弯折段的下端间。所述头管倾斜固定在两组支撑管与上管的前端间。所述五通管与下管相连。其特点是所述支撑管的第一直线段、上连接段、第二直线段均和弯折段呈一体连接,且两个支撑管的弯折段间也呈一体连接。所述下管的第一弯折段、下连接段和第二弯折段间呈一体连接。
[0006]其中,两个第一直线段的下部间固定有水平布置的第一加强管,两个第一弯折段
上部的外侧有沿第一弯折段上部布置的第二加强管。
[0007]所述第一直线段的前端与第一弯折段上端的后侧间有加强板。
[0008]两个第一弯折段上部的外侧间有沿第一弯折段上部布置的条形板,条形板上沿其纵向均布有第一安装孔。
[0009]两个第二直线段的上部间依次设置有两个平行并排布置的安装条,两个安装条的底部间有支撑盒,支撑盒通过螺栓与安装条相连。
[0010]所述五通管位于两个第一弯折段下部的上方,且五通管的外侧壁与第一弯折段间呈固定连接;所述五通管后方与两个第一弯折段的下部间有连接块,连接块上有便于安装铭牌的连接孔。
[0011]所述第二弯折段呈向着远离另一个下管倾斜向外布置。
[0012]所述第一直线段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0013]所述第二弯折段上部的后方有勾抓板,勾抓板上有用于安装脚踏板的预留孔。
[0014]两个支撑管的上部间自上连接段和第二直线段间依次设置不少与两个支撑条,支撑条上均有便于安装坐垫的坐垫孔。两个第二直线段的后部间有加强管,加强管的底部有向下布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上有便于与尾灯相连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二直线段与第二弯折段上部后侧间有斜撑管,两个斜撑管间有U形管,U形管上有第四安装孔。所述加强管对应的第二直线段外侧、斜撑管两端对应的第二直线段和第二弯折段外侧上均有第五安装孔。
[0015]采取以上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6]由于本技术的电动自行车车架的支撑管的第一直线段、上连接段、第二直线段均和弯折段呈一体连接,且两个支撑管的弯折段间也呈一体连接,下管的第一弯折段、下连接段和第二弯折段间呈一体连接。这种自行车一体式支架的上管和下管均采用一根管料一体成型制得,制造工艺简单。而且,一体成型确保支架的结构简单,生产过程无需较多工装,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一体成型避免了焊接工艺参差不齐导致支架强度较低的问题,使得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不会受到威胁。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电动自行车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的电动自行车车架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上管、头管1和五通管17。所述上管含有两个水平布置的支撑管,两个支撑管间呈对称布置,支撑管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直线段2

1、上连接段2

2和第二直线段2

3,两个支撑管的第一直线段2

1间呈平行并排布置,所述上连接段2

2呈向着远离一个支撑管倾斜向外布置,远离上连接段2

2的第二直线段2

3一端上均有朝向另一个第二直线段2

3弯折的折弯段2

4,两个折弯段2

4对接在一起。所述支撑管的第一直线段2

1、上连接段2

2、第二直线段2

3均和弯折段呈一体连接,且两个支撑管的弯折段间也呈一体连接。所述支撑管的下方均有下管,两个下管间呈对称布
置,下管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弯折段16

1、下连接段16

2和第二弯折段16

3,下连接段16

2呈水平布置,第一弯折段16

1的上端与对应第一支撑段的前端固定在一起,第一弯折段16

1的下端向后弯折,第二弯折段16

3的上端与远离上连接段2

2的第二直线段2

3一端的底部相连,第二弯折段16

3的下端向前弯折,所述下连接段16

2位于第一弯折段16

1与第二弯折段16

3的下端间。所述头管1倾斜固定在两组支撑管与上管的前端间。所述五通管17与下管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包括上管、头管(1)和五通管(17);所述上管含有两个水平布置的支撑管,两个支撑管间呈对称布置,支撑管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直线段(2

1)、上连接段(2

2)和第二直线段(2

3),两个支撑管的第一直线段(2

1)间呈平行并排布置,所述上连接段(2

2)呈向着远离一个支撑管倾斜向外布置,远离上连接段(2

2)的第二直线段(2

3)一端上均有朝向另一个第二直线段(2

3)弯折的折弯段(2

4),两个折弯段(2

4)对接在一起;所述支撑管的下方均有下管,两个下管间呈对称布置,下管自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弯折段(16

1)、下连接段(16

2)和第二弯折段(16

3),下连接段(16

2)呈水平布置,第一弯折段(16

1)的上端与对应第一支撑段的前端固定在一起,第一弯折段(16

1)的下端向后弯折,第二弯折段(16

3)的上端与远离上连接段(2

2)的第二直线段(2

3)一端的底部相连,第二弯折段(16

3)的下端向前弯折,所述下连接段(16

2)位于第一弯折段(16

1)与第二弯折段(16

3)的下端间;所述头管(1)倾斜固定在两组支撑管与上管的前端间;所述五通管(17)与下管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的第一直线段(2

1)、上连接段(2

2)、第二直线段(2

3)均和弯折段呈一体连接,且两个支撑管的弯折段间也呈一体连接;所述下管的第一弯折段(16

1)、下连接段(16

2)和第二弯折段(16

3)间呈一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两个第一直线段(2

1)的下部间固定有水平布置的第一加强管(24) ,两个第一弯折段(16

1)上部的外侧有沿第一弯折段(16

1)上部布置的第二加强管(8)。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权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圣达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