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用后悬置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悬置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通用后悬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代动力总成纵置车型中,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后悬置连接变速器和车身。且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同一底盘需要搭载多款不同排量的动力总成,但由于发舱空间限制,变速箱安装位置差别不大,通常在X、Y、Z三向的差别仅在20mm左右。变速器安装点位置不同,造成后悬置结构的安装孔必须在X,Y,Z三向进行变动以匹配不同动力总成位置,造成零部件种类繁多,成本增加。同时作为整车隔振系统重要的一环,后悬置支架的固有频率一般要求大于500Hz,尽量减少支架被动力总成激励导致共振的风险。
[0003]现有的悬置结构中,后悬置软垫橡胶通常采用V型布置,其上部的支架成U型,与后悬置连接支架连接后形成空腔,导致组合后的支架模态较低,可能导致支架整体结构共振,振动与噪声增大,舒适性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后悬置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解决支架模态低的问题,降低振动和噪声,且便于装配。<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通用后悬置结构,包括橡胶主簧(4),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主簧(4)由橡胶顶板(9)、橡胶底板(10)和橡胶支撑块(11)组成,所述橡胶顶板(9)和所述橡胶底板(10)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橡胶支撑块(1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橡胶支撑块(11)之间形成缓冲腔,所述橡胶顶板(9)的顶部固设有上支架总成,所述橡胶底板(10)的底部固设有下支架总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总成包括上安装螺柱(1)、过渡支架(2)和后悬置上支架(3),所述过渡支架(2)为开口朝下的倒U字型结构,所述过渡支架(2)与所述后悬置上支架(3)的顶面焊接固定,所述过渡支架(2)的顶面为平面,所述过渡支架(2)顶面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根所述上安装螺柱(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用后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支架(2)顶面中心位置形成有第一安装孔(12),所述后悬置上支架(3)的中部为平面,所述后悬置上支架(3)的两端均向上翘起,所述后悬置上支架(3)的中心位置形成有第二安装孔(13),所述后悬置上支架(3)的两端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小相等,均为10
技术研发人员:刘双双,秦政委,李广涛,汪俊,薛博之,胡俊生,刘军,刘天伍,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