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排出系统及核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44193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6 0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余热排出系统及核电系统,包括:余热排出单元和预热单元,预热单元连接于余热排出单元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用于与余热排出单元构成循环,且将余热排出单元中的冷却剂抽入其内进行加热后回输至余热排出单元中,余热排出单元连接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热段和冷段之间,用于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降温至第一设定值,且余热排出单元中的冷却剂加热至第二设定值后,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构成循环,并将热段中的冷却剂抽入其内进行冷却后输送至冷段中。由此,本系统能够在反应堆离开热停堆状况开始工作,并在一回路满足余热排出系统接入条件后完成预加热工作,从而不占用大修时间,压缩了电厂的停堆时间,提高了电厂的经济性。济性。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余热排出系统及核电系统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余热排出系统及核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余热排出系统在投入运行以对反应堆冷却系统进行冷却前,处在常温常压的状态。余热排出系统直接接入反应堆冷却剂系统,会导致管道中的常温的介质直接注入反应堆冷却剂管道以及压力容器中,造成一回路的热应力以及热冲击,累计的疲劳会造成管道及容器失效风险增加,寿命设备缩短。因此,国内在运行的二、三代核电厂在余热排出系统投运前,均需进行预热。
[0003]预热过程为将反应堆冷却剂的系统与余热排出系统的隔离打开,将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RCV)与余热排出系统之间的隔离打开,通过RCV的阀门控制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经由余热排出系统至RCV系统的下泄流量,并启动余热排出泵,进行循环以均匀介质,并通过余热排出系统换热器旁路管线对预热升温速率进行控制。系统的介质加热到120℃左右,之后方可连通余热排出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返回管线,将余排系统接入进行反应堆的停堆降温过程。
[0004]根据相关的计算报告指出,电厂功率运行一天,即可收入达 1200万。而根据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排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排出单元和预热单元,所述预热单元连接于余热排出单元的入口和出口之间,用于在余热排出单元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断开连接时,与余热排出单元构成循环,且将余热排出单元中的冷却剂抽入其内进行加热后回输至余热排出单元中,所述余热排出单元连接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热段和冷段之间,用于在反应堆冷却剂系统降温至第一设定值,且余热排出单元中的冷却剂加热至第二设定值后,与预热单元断开连接且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构成循环,并将热段中的冷却剂抽入其内进行冷却后输送至冷段中;第一设定值大于第二设定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排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排出单元包括余热排出管、第一阀组、冷却泵、换热器和第二阀组,所述余热排出管连接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热段和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冷段之间,所述第一阀组、冷却泵、换热器和第二阀组依次设于余热排出管上,所述热段中的冷却剂经冷却泵泵入换热器中冷却后再进入所述冷段中,所述预热单元包括预热管、加热结构、加热泵和第三阀组,所述预热管连接于所述余热排出管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之间,所述第一连通口为所述第二阀组和所述换热器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连通口为所述第一阀组和冷却泵之间的位置,所述加热结构、加热泵和第三阀组设于预热管上,所述余热排出单元中的冷却剂经加热泵泵入加热结构中进行加热后再回至余热排出单元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排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流量管,所述小流量管连接于所述余热排出管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之间,所述小流量管的内径小于余热排出管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余热排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排出管沿冷却剂流动方向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母段、吸入分段、第二母段、冷却泵段、第三母段、换热器段、第四母段和返回段,第一母段与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热段相连通,返回段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皮月侯婷李博姚亦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