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再充电的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电保护。
技术介绍
当正确设计和构造时,可再充电的锂离子电池能够显示出优秀的充电-放电循环寿命、较少或没有记忆效果、以及高度特异性和体积能。然而,锂离子电池的确具有一些缺点,包括不能耐受再充电至电位超过制造商推荐的充电终止电压,而不降低循环寿命;电池再充电至电位超过推荐充电终止电压时的过热、着火或爆炸的危险;和难以制备具有用于消费者应用的电学和机械滥用的充分耐受性的大电池。单个和互连(例如串联)锂离子电池通常包括充电控制电子学,以防止个体电池超过所述推荐的充电终止电压。这种线路增加了成本和复杂性,并减少了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在低成本大市场电学和电子装置如手电筒、收音机、CD播放器等中的用途。作为替代,这些低成本装置通常由不可再充电的电池组如碱性电池供应能量。已经有人提出各种化学材料来为可再充电的锂离子电池提供过充电保护。被称为“氧化还原梭(redox shuttles)”或“梭”的化学材料在理论上可以提供可氧化和可还原的电荷运输物质,一旦充电电位达到所需值,该物质就可以在所述负极和正极之间重复运输电荷。还有人已经提出了起到保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再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其包括:(a)具有再充电电位的正极;(b)负极;(c)电荷携带电解质,其包括电荷携带介质和锂盐;和(d)可循环的氧化还原化学梭,其包括溶于或可溶于所述电解质中的N-取代或C-取代的吩 噻嗪化合物,且其所具有的氧化电位高于所述正极的再充电电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5-5-17 11/130,8501.一种可再充电的锂离子电池,其包括:(a)具有再充电电位的正极;(b)负极;(c)电荷携带电解质,其包括电荷携带介质和锂盐;和(d)可循环的氧化还原化学梭,其包括溶于或可溶于所述电解质中的N-取代或C-取代的吩噻嗪化合物,且其所具有的氧化电位高于所述正极的再充电电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吩噻嗪化合物在其氮原子上被取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吩噻嗪化合物在一个或多个环碳原子上被取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吩噻嗪化合物被一个或多个包含1至约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吩噻嗪化合物被一个或多个下列基团取代:酰基、酰氧基、烷芳基、烷氧基、乙酰氨基、酰氨基、氨基、芳基、芳烷基、烷基羧基、芳基羧基、烷基磺酰基、苯甲酰基、氨基甲酰基、脲基、羧基、氰基、甲酰基、卤素、卤代乙酰氨基、卤代酰基、卤代烷基磺酰基、卤代芳基、羟基、异硫氰酸根合、甲基磺酰氧基、硝基、氧基、氧基苯甲酰基、或苯膦氧基、或其组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吩噻嗪化合物包括:10-甲基-吩噻嗪、10-乙基-吩噻嗪、3-氯-10-乙基-吩噻嗪、10-异丙基-吩噻嗪、或10-乙酰基-吩噻嗪或其混合物。-->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吩噻嗪化合物包括:2-全氟甲基-吩噻嗪、2-氯-10-甲基-吩噻嗪、2-乙基-10-甲基-吩噻嗪、3-溴-10-乙基-吩噻嗪、3-氯-10-甲基-吩噻嗪、3-碘-10-甲基-吩噻嗪、10-甲基-吩噻嗪-3-酚、10-甲基-吩噻嗪-3-基胺、2,10-二甲基-吩噻嗪、3,10-二甲基-吩噻嗪、3-甲基-10-乙基-吩噻嗪、4,10-二甲基-吩噻嗪、3,7,10-三甲基-吩噻嗪、10-(2-氯乙基)-吩噻嗪、10-甲酰基-吩噻嗪、10-甲氧基-吩噻嗪、10-甲氧基甲基-吩噻嗪、10-苯基-吩噻嗪、10-丙酰基-吩噻嗪、10-甲基-吩噻嗪-4-羧酸或其混合物。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吩噻嗪化合物包括:2-氰基-10-全氟甲基磺酰基-吩噻嗪、2-甲氧基-10-全氟甲基磺酰基-吩噻嗪、2-全氟甲基-10-全氟甲基磺酰基-吩噻嗪、10-全氟甲基-吩噻嗪、10-全氟甲基磺酰基-吩噻嗪、10-(1,1,1,2,3,3)-六氟丙基-吩噻嗪或其混合物。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吩噻嗪化合物溶于所述电解质中。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包括共溶剂。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杰弗里R达恩,克劳迪娅布尔梅斯特,王良琛,威廉M拉曼纳,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