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气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229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气道,包括:进气道,与发动机缸头上的进气门相连,用于为发动机工作时所需的工作气体提供进入发动机气缸的通道;所述进气道流线为光滑弧线,能够将进入所述发动机气缸的所述工作气体形成滚流;排气道,与所述发动机缸头上的排气门相连,用于为排出发动机工作后产生的废气提供排出所述发动机气缸的通道。述发动机气缸的通道。述发动机气缸的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气道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气道。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进、排气道作为发动机工作过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新鲜的空气或燃料混合气通过进气道以一定的组织流动方式进入燃烧室,燃烧后的废气通过排气道进入排气系统。
[0003]对于两气门多缸发动发动机,缸头通常采用并排对称布置型式,且空间受限,缸头上既要布置进、排气气门、火花塞(有的机型还需要配置双火花塞)、配气机构,又要布置进出水管(采用水冷方式的发动机)等其它零部件。同时为了提高燃烧效率,降低发动机的油耗和排放,要求进气道能够提供足够的流量系数和的滚流强度,排气道阻力小,同时进排气道间有足够的冷却保证疲劳强度,这对进、排气道的结构设计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道,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发动机气道导致的燃烧效率低等技术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道,包括:
[0008]进气道,与发动机缸头上的进气门相连,用于为发动机工作时所需的工作气体提供进入发动机气缸的通道;所述进气道流线为光滑弧线,能够将进入所述发动机气缸的所述工作气体形成滚流;
[0009]排气道,与所述发动机缸头上的排气门相连,用于为排出发动机工作后产生的废气提供排出所述发动机气缸的通道。
[001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道包括:
[0011]进气入口,其中心线与所述进气门与所述排气门的连线垂直;所述工作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入口进入所述进气道;
[0012]进气出口,与所述进气门相连,所述进气出口的中心线与所述进气门与所述排气门的连线平行,所述工作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出口进入所述发动机气缸。
[001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进气道沿所述进气入口至所述进气出口方向的垂直于所述进气道的中轴线的截面逐渐缩小。
[001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出口的在进气入口侧与所述缸头底面的所在平面的夹角α满足α大于等于35度且小于等于55度。
[001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出口的在进气入口对侧与所述缸头底面的所在平面的夹角β满足β大于等于65度且小于等于85度。
[001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道包括:
[0017]排气入口,与所述排气门相连,所述废气通过所述排气入口进入所述排气道;
[0018]排气出口,其中心线平行于所述进气门与所述排气门的连线;所述废气通过所述排气出口排到外部。
[001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道沿所述排气出口至所述排气入口方向的垂直于所述排气道的中轴线的截面逐渐增大。
[002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气道,还包括:
[0021]进排气道冷却装置,设置于所述进气出口与所述排气入口之间,用于对所述进气出口与所述排气入口之间所形成的区域进行冷却。
[002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进排气道冷却装置为冷却水套。
[0023](三)有益效果
[0024]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发动机气道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或其中一部分:
[0025](1)在有限的发动机布置空间内,进气道能提供足够的流量系数及滚流强度;以及
[0026](2)同时排气道阻力小,进排气道间鼻梁区冷却充分,且布置合理、设计紧凑。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发动机气道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发动机气道的原理俯视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发动机气道的原理侧视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发动机气道的进气道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003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发动机气道的进气道的各截面示意图。
[003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发动机气道的进气道的各截面面积趋势图。
[003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发动机气道的排气道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003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发动机气道的水套间隙的主视示意图。
[003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发动机气道的水套间隙的侧视示意图。
[0036]【附图中本技术实施例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7]P
ꢀꢀꢀꢀꢀꢀꢀꢀꢀꢀꢀꢀ
缸头底面所在平面
[0038]1ꢀꢀꢀꢀꢀꢀꢀꢀꢀꢀꢀꢀ
进气道
[0039]2ꢀꢀꢀꢀꢀꢀꢀꢀꢀꢀꢀꢀ
进气入口
[0040]3ꢀꢀꢀꢀꢀꢀꢀꢀꢀꢀꢀꢀ
两气门连线
[0041]4ꢀꢀꢀꢀꢀꢀꢀꢀꢀꢀꢀꢀ
进气出口
[0042]5ꢀꢀꢀꢀꢀꢀꢀꢀꢀꢀꢀꢀ
进气道的中轴线
[0043]6ꢀꢀꢀꢀꢀꢀꢀꢀꢀꢀꢀꢀ
夹角α
[0044]7ꢀꢀꢀꢀꢀꢀꢀꢀꢀꢀꢀꢀ
夹角β
[0045]8ꢀꢀꢀꢀꢀꢀꢀꢀꢀꢀꢀꢀ
截面
[0046]9ꢀꢀꢀꢀꢀꢀꢀꢀꢀꢀꢀꢀ
排气道
[0047]10
ꢀꢀꢀꢀꢀꢀꢀꢀꢀꢀꢀ
避让部
[0048]11
ꢀꢀꢀꢀꢀꢀꢀꢀꢀꢀꢀ
排气道加大流通处
[0049]12
ꢀꢀꢀꢀꢀꢀꢀꢀꢀꢀꢀ
水套间隙
[0050]13
ꢀꢀꢀꢀꢀꢀꢀꢀꢀꢀꢀ
进气流向
[0051]14
ꢀꢀꢀꢀꢀꢀꢀꢀꢀꢀꢀ
排气流向
[0052]15
ꢀꢀꢀꢀꢀꢀꢀꢀꢀꢀꢀ
排气入口
[0053]16
ꢀꢀꢀꢀꢀꢀꢀꢀꢀꢀꢀ
排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5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道,解决了两气门多缸发动发动机由于进、排气道布置空间受限,进排气道、排气道结构设计不能提供足够的流量系统及滚流强度,同时更难布置冷却通道的问题,为两气门发动机进、排气道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可克服现有的发动机气道的主要缺点和不足之处。
[005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发动机气道,如图1至2所示,所述发动机气道,包括:
[0057]进气道1,与发动机缸头上的进气门相连,用于为发动机工作时所需的工作气体提供进入所述发动机气缸的通道;所述进气道1流线为光滑弧线,能够将进入所述发动机气缸的所述工作气体形成滚流;
[0058]排气道,与所述发动机缸头上的排气门相连,用于为排出发动机工作后产生的废气提供排出所述发动机气缸的通道。
[005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从缸头顶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气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道,与发动机缸头上的进气门相连,用于为发动机工作时所需的工作气体提供进入发动机气缸的通道;所述进气道流线为光滑弧线,能够将进入所述发动机气缸的所述工作气体形成滚流;排气道,与所述发动机缸头上的排气门相连,用于为排出发动机工作后产生的废气提供排出所述发动机气缸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包括:进气入口,其中心线与所述进气门与所述排气门的连线垂直;所述工作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入口进入所述进气道;进气出口,与所述进气门相连,所述进气出口的中心线与所述进气门与所述排气门的连线平行,所述工作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出口进入所述发动机气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道沿所述进气入口至所述进气出口方向的垂直于所述进气道的中轴线的截面逐渐缩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出口的在进气入口侧与所述缸头底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长利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