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式电池及其保护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198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扣式电池及其保护壳结构,保护壳结构包括:壳体,壳体的底壁设有通孔;盖板,盖板连接于壳体;极柱,极柱嵌于通孔,包括绝缘层、金属层及金属层表面设置的凸部;其中,金属层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绝缘层设置在金属层与底壁之间,且与底壁化学键连接;凸部穿过通孔,不突出于底壁的内侧或外侧,且与通孔之间设置有结构密封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极柱为具有凸部的金属层与绝缘层的复合结构,金属层与凸部的结构保证了极柱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了电池的厚度,从而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凸部与壳体通孔之间设置有结构密封胶,能够阻断电解液的渗透和绝缘层脱层,提高了扣式电池的密封可靠性。了扣式电池的密封可靠性。了扣式电池的密封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扣式电池及其保护壳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扣式电池及其保护壳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智能化和便捷化。各种电子设备的出现减少了人们的劳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市场对可穿戴设备,譬如无线耳机、运动手表、助听器、手环、戒指等电子产品的需求日益提升,其中,电子设备的电池是电子设备续航必不可少的配置之一。
[0003]扣式电池是一种全金属壳密封电池,目前市场上的二次扣式锂离子电池被广泛用在各类电子小产品中,且此类小型化的产品对于电池产品有着较高的要求。现有的扣式电池是极柱设计在盖板,铆钉作为电池极柱,此结构占据电池厚度空间,降低电池能量密度,且焊接极柱操作中,密封可靠性无法绝对的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式电池及其保护壳结构,解决了扣式电池能量密度降低与极柱处密封性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式电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扣式电池保护壳结构,包括:
[0007]壳体,所述壳体的底壁设有通孔;
[0008]盖板,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壳体;
[0009]极柱,所述极柱嵌于所述通孔,包括绝缘层、金属层及所述金属层表面设置的凸部;
[0010]其中,所述金属层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尺寸;
[0011]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金属层与所述底壁之间,且与所述底壁化学键连接;
[0012]所述凸部穿过所述通孔,不突出于所述底壁的内侧或外侧,且与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结构密封胶。
[0013]可选地,所述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所述金属层与所述底壁的外侧之间设置有所述绝缘层。
[0014]可选地,所述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金属层与所述底壁的内侧之间设置有所述绝缘层。
[0015]可选地,所述极柱的厚度为0.25

0.6mm。将所述极柱的厚度设置在0.25

0.6mm,既能够降低极柱的厚度,进而降低电池的厚度,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又不会影响极柱的导电性能。优选的,将所述极柱的厚度设置在0.25

0.5mm,能够进一步降低极柱的厚度,同时不会影响极柱的导电性。
[0016]可选地,所述凸部的厚度等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加上所述底壁的厚度。将所述凸部的厚度设置为等于所述绝缘层的厚度加上所述底壁的厚度,能够使所述凸部在穿过所述
通孔后的平面与所述底壁的内侧或外侧持平,通过上述方案降低了所述扣式电池的厚度,从而提高扣式电池的能量密度。
[0017]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边缘设置为环形台阶结构。将所述壳体的侧壁边缘设置为环形台阶结构,在所述盖板与所述壳体进行连接时,能够嵌入进环形台阶结构,进而降低了所述扣式电池的厚度,同时,由于所述盖板嵌入所述壳体的环形台阶结构,在焊接时避免了所述盖板移位,方便了焊接与提高了焊接的优率。
[0018]可选地,所述盖板设置有注液孔。在盖板上设置注液孔能够在化成工序后,通过注液孔将电解液注入扣式电池。
[0019]可选地,所述盖板设置有防爆阀。在电芯产生气压时,并在气压上升到超过一定值时,可以冲破防爆阀,将气体泄出,避免了电池内部气压过高,引起电池损坏或爆炸。
[0020]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扣式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方案中任一项的扣式电池保护壳结构,以及放置于所述扣式电池保护壳结构内部的电芯,所述电芯的第一极耳与所述极柱焊接,所述电芯的第二极耳与所述盖板焊接。
[0021]可选地,所述电芯包括单极耳电芯与多极耳电芯。
[0022]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3](1)金属层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且金属层表面设置的凸部穿过通孔,避免了极柱发生相对移动,保证了极柱结构的稳定性;
[0024](2)绝缘层设置在金属层与底壁之间,且与底壁化学键连接,防止了金属层与壳体接触,导致扣式电池短路;
[0025](3)由于凸部穿过通孔,不突出于底壁的内侧或外侧,降低了电池的厚度,从而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凸部与通孔之间设置有结构密封胶,能够阻断电解液的渗透和绝缘层脱层,提高了极柱处的密封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扣式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扣式电池保护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顶盖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扣式电池保护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7为图6中的B处放大图;
[0033]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单极耳电芯与保护壳的焊接图;
[0034]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单极耳电芯与保护壳的焊接图;
[0035]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多极耳电芯与保护壳的焊接图;
[0036]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多极耳电芯与保护壳的焊接图在附图中,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37]图中标记说明:
[0038]1‑
扣式电池;
[0039]2‑
保护壳;
220的尺寸,通过将绝缘层222设置在金属层220与底壁200之间,阻止了金属层220与底壁200的接触,防止可电池短路。
[0058]绝缘层222的绝缘材料包括聚丙烯胶、氟橡胶、氯丁橡胶、溴化丁基、聚乙烯、聚脂化合物、防电解液氧化胶、乙丙、丁基、固化胶、FPA、陶瓷、玻璃中的至少一种,绝缘材料将极柱22复合在壳壁上的方式包括注塑、胶水粘合、热压合、超声波焊接、热固化、紫外线固化、高温烧结中的至少一种。
[0059]金属层220与凸部221一体成型,凸部221设置在第一金属层 220表面的中心位置,凸部221的尺寸小于通孔201的尺寸,凸部221 穿过通孔201,凸部221的厚度等于底壁的厚度200加上绝缘层222 的厚度,使得凸部221的平面与底壁200的外侧表面持平,且凸部 221的侧面与通孔201的之间设置有结构密封胶23,能够阻断电解液的渗透和绝缘层222脱层。
[0060]如图8所示,电芯3为单极耳电芯,包括单极耳正极片300、单极耳负极片301、隔膜32。
[0061]单极耳正极片300、隔膜32与单极耳负极片301依次卷绕成卷芯,正极单极耳302与负极单极耳303从卷芯的两侧端引出。
[0062]正极单极耳302与负极单极耳303分别为铝带和铜镀镍带(铜带,镍带),采用超声波焊/激光焊等焊接方式焊接在对应极片的空箔上。
[0063]单极耳电芯30的正极单极耳302通过超声波焊、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扣式电池保护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壁设有通孔;盖板,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壳体;极柱,所述极柱嵌于所述通孔,包括绝缘层、金属层及所述金属层表面设置的凸部;其中,所述金属层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的尺寸;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金属层与所述底壁之间,且与所述底壁化学键连接;所述凸部穿过所述通孔,不突出于所述底壁的内侧或外侧,且与所述通孔之间设置有结构密封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保护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部,所述金属层与所述底壁的外侧之间设置有所述绝缘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保护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金属层与所述底壁的内侧之间设置有所述绝缘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式电池保护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的厚度为0.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琳张鑫陈杰杨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锂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