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容器及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41313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树脂被覆不锈钢箔、使用了该树脂被覆不锈钢箔的容器及二次电池,该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即使在电解液中也能维持牢固的与薄膜的密合力而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并且在加工性、设计性、抗戳穿性方面也很优异。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如下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使用了该树脂被覆不锈钢箔的容器及二次电池,所述树脂被覆不锈钢箔特征在于,在不锈钢箔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2nm~200nm的铬酸盐处理层,在该铬酸盐处理层上至少具有含有具有极性的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A)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腐蚀性、加工性、设计性、抗戳穿性优良的树脂被覆 不锈钢箔、容器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在电子设备及电子部件中,特别是在手机、笔记本电脑、摄像机、 卫星、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中,广泛地使用镍一镉电池、镍一氢电池、 锂离子电池等二次电池。以往,在使用镍一镉、镍一氢等强碱电解质的 二次电池中,使用由镀镍的冷轧钢板制成的外壳或塑料外壳。另外,在 像锂离子电池那样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中,也是将内置于铝袋中的电 解质用塑料外壳包覆,或者使用镀镍钢板或不锈钢板外壳。近年来,伴随着电子和电气部件的小型化,二次电池也逐渐要求小 型化、轻量化。在这些动向之中,二次电池容器的薄壁化作为可以利用 有所限定的容积搭载较多的电解液或离子而增大电池容量的手段而受 到关注。但是,如果因薄壁化而使容器的强度降低,则在被施加外力或 戳穿之吋会变形或者破损,从而有产生作为内容物的电解液的漏液的危 险性。电解液的漏液对内置有二次电池的装置造成极大的阻碍的可能性很高。因此,在容器的构件为塑料或铝的情况下,如果壁厚在200um 以下,则强度不够充分,为实现进一步的薄壁化就需要强度高的材料。 另外,如果考虑到批量化生产,则优选是通用材料。作为满足这些要求特性的材料,有不锈钢箔。不锈钢箔是将不锈钢 薄壁化至200ym的厚度以下的箔,由于不锈钢的拉伸强度、维氏硬度 一般来说是塑料或铝的2 10倍的高强度,因此有望用作二次电池容器 的薄壁材料。但是,金属箔在电解液中的耐腐蚀性差,当用于电池的框体或引线 时,会有被电解液腐蚀的情况。作为补偿金属箔的耐腐蚀性的弱点的对 策,公开了在进行了铬酸盐处理的铝箔上层叠具有腐蚀原因物质的屏蔽性的氧改性聚烯烃薄膜的金属箔(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0—357494号 公报)。虽然利用该技术可以将加工性或耐腐蚀性改善至某种程度, <旦 是如果铬酸盐处理层的厚度不合适,则会有无法发挥足够的薄膜的密合 力的情况。另外,如果铬酸盐处理层厚到必需的程度以上,则会有白白 地使用环境负担大的铬酸盐的缺点。另外,特别是在不锈钢箔中,由于 铬酸盐处理层与作为母材的不锈钢之间的密合力弱,因此会有铬酸盐处 理层从母材上脱落而使薄膜剥离等问题。另外,将不锈钢拉伸至200u m厚度以下的不锈钢箔作为薄壁且机 械强度优良的原料而受到关注,其广泛地用作冰箱的绝热箱等家电部fK 硬盘驱动器的臂、加载梁(loadbeam)、悬架(7k年、乂亇一)、外罩等 OA器具部件、二次电池的引线或袋用原材料。但是,作为不锈钢箔的 普遍的问题,其有加工性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点,公开有将组成和热处 理适当化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4—52100号公报)等。但是, 在深冲加工等成形时需要润滑剂的情况较多,在加工前后需要脱脂、、凃 布润滑油、除去润滑油这三个工序。其结果是,经常是在成形时不仅需 要增加这些工序,而且还需要除去水与润滑油的分离工序。另外,即使 使用润滑剂也无法充分地防止模具磨损,因而还有模具寿命不能足够长 的情况。另外,如上所述,最近的二次电池的使用用途多为移动式产品用途, 由于在移动式产品中用户个人进行电池更换的机会很多,因此对于良好 的设计性的需求很高。但是,由于通过向不锈钢箔上的直接印刷而清晰 地印字或使色彩变化一致在技术上很烦杂,在成本上比较贵,因此很难 对不锈钢箔赋予较高的设计性。
技术实现思路
所以,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不锈钢箔、使用了该树脂被覆不锈钢箔的容器及使用了该容器的二次电 池,该不锈钢箔即使在电解液中也能维持牢固的与薄膜的密合力而具有 良好的耐腐蚀性,并且在加工性、设计性、抗戳穿性方面也很优异。本专利技术人等详细地分析了实施了被覆氧改性聚烯烃薄膜等含有具有极性的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组合物的铬酸盐处理而得到的不锈钢 箔在电解液中的剥离状况,结果发现,如果铬酸盐处理层过薄,则无法 发挥与树脂组合物的牢固的密合力,如果过厚,则在加工时会在电镀处 理层中产生裂纹和剥离等缺陷,基于该见解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发 明以下述作为着眼点,即,铬酸盐处理层与含有具有极性的官能团的聚 烯烃薄膜之间的密合力和铬酸盐处理层自身的性质都与铬酸盐处理层 的厚度相关,并实现与含有具有极性的官能团的聚烯烃薄膜的实用上的 必需的足够的密合力、实用上的必需的加工性这两个方面均得以满足的 铬酸盐处理层的厚度的最佳范围,并且即使利用现有的装置也可以没有 困难地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另外,由于通过进行镍触击电镀等适当的基 底处理,可以将铬酸盐处理层更为牢固地与不锈钢箔密合,因此本专利技术 是可以进一步提高耐腐蚀性并且在实际操作上可以稳定生产的技术。如此,本专利技术以通过下述步骤得到的不锈钢箔为主旨,即,将铬酸 盐处理层控制为适当的范围的厚度,优选进行镍触击电镀等适当的基底 处理,并且在其一面或两面被覆了合适的树脂组合物的薄膜,由此得到 了不锈钢箔。艮口,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如下所示。(1) 一种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在不锈钢箔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2nm 200nm的铬酸盐处理层,在该铬酸盐处理层上至少具 有含有具有极性的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A)层。(2) 根据(1)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不 锈钢箔的一个面上具有2nm 200nm的铬酸盐处理层,在该铬酸盐处理 层上至少具有含有具有极性的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A)层,并且在 所述不锈钢箔的另一个面上具有树脂层。(3) 根据(1)或(2)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 所述铬酸盐处理层具有5nm 60nm的厚度。(4) 根据(1)或(2)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 所述铬酸盐处理层具有8nm 40nm的厚度。(5) 根据(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 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系树脂(A)中的所述具有极性的官能团是选自酸酐基、羟基、羧基、酰胺基、氨基、氨基甲酸酯基、酯基、酰亚胺基、 马来酰亚胺基、氯基、溴基、醚基、巯基、环氧基、氰基、一S03—中 的至少一种。(6) 根据(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 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系树脂(A)中的所述具有极性的官能团的含量 为0扁5 5mmol/g。(7) 根据(1)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聚烯烃系树脂(A)中分散有0.01 50质量%的层状 无机物(B)。(8) 根据(7)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所述层状 无机物(B)的最长直径在1 P m以下。(9) 根据(7)或(8)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 所述层状无机物(B)是蒙脱石。(10) 根据(1) (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铬酸盐处理层与所述不锈钢箔之间具有触击电镀层。(11) 根据(10)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所述触 击电镀的镀层种类为镍。(12) 根据(1) (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 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箔具有10 200lim的厚度,所述聚烯烃系树 脂(A)层具有0.5 200ym的厚度。(13) 根据(2) (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被覆不锈钢箔, 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箔的另一个面的树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树脂被覆不锈钢箔,其特征在于,在不锈钢箔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厚度为2nm~200nm的铬酸盐处理层,在该铬酸盐处理层上至少具有含有具有极性的官能团的聚烯烃系树脂(A)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茨木雅晴上代洋大石浩
申请(专利权)人:新日铁高新材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