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40545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4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装置,包括有基座、转盘、电机、限位块、压紧装置、预压弧、限位柱及压紧弹簧;本装置利用转盘实现输送带接驳部位的预变形,再通过压紧装置将接驳部位完全压紧,使输送带的接驳部位残留有部分应力,降低了接驳后的输送带使用时与传动轮的接触位置发生崩裂的风险;同时预压弧先将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压紧,然后压紧弧向前运动,其中的顶弧进入预压弧中的缺口,确保压紧弧对输送带的压紧力始终指向转盘的圆心位置,保证了输送带接驳部位压紧的均匀度;之后预压弧随压紧弧一同运动,直至完全将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压紧,有效提升了接驳后输送带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带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大。在矿产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往往需要从很深的矿坑内通过输送带将矿石运输到外界。由于矿坑内的环境及口径的复杂性,因而对输送带的性能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输送带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往往出现输送带整体长度不足的现象,但为了节约材料及节省成本,通常需要将上述两条输送带进行接驳,但为了满足较高的性能要求,需要先将输送带的接驳端进行预处理,将两条输送带的端部切割为互补的阶梯型结构,然后在阶梯面及竖直面上涂抹胶水,将两条输送带端部的阶梯型结构加热后压紧,待彻底冷却且完全压紧后,即完成输送带的接驳,其中对输送带接驳部位的压紧作为关键的步骤之一,决定了接驳后的输送带的性能好坏及使用寿命。
[0003]目前,对输送带接驳部位的压紧通常是在水平台架上利用液压设备进行压紧。但在输送带在使用过程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位置则是输送带与传动轮的接触位置,即输送带发生弯折的部位,由于该位置的输送带内外表面的弯折拉伸率不一致,从而使输送带内外表面发生的变形不一致,导致输送带的接驳部位极易产生崩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装置,从而可解决现有的对输送带接驳部位的压紧方式导致接驳后的输送带在使用时与传动轮的接触位置极易发生崩裂的问题。
[0005]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装置,包括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设置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底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与基座内腔的顶面固定,所述转盘的外侧绕设有多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转盘之间的间距与输送带的厚度保持一致,所述转盘的左侧安装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的压紧方向指向转盘的中心,以保证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压实,所述转盘与压紧装置之间设置有预压弧,用以将输送带的接驳部位预先压紧,避免输送带的接驳部位由于自身弹性发生错位,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对应预压弧的位置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中垂直于压紧装置的压紧方向的两侧壁之间固定有若干根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穿过预压弧上的活动孔,以实现对预压弧高度的限制,所述方形通孔中靠近转盘方向的侧壁与预压弧之间连接有压紧弹簧,以利用弹簧张力保证预压弧对输送带接驳部位的预压紧效果。
[000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柱自左向右直径逐渐变小,以实现对预压弧水平位置的限定,进一步保证预压弧对输送带接驳位置的预压紧效果。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孔内套设有橡胶圈,以实现对预压弧水平
位置的限定,更进一步保证预压弧对输送带接驳位置的预压紧效果。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盘,所述支撑盘与转盘之间设置有推力球轴承,以避免支撑盘影响转盘的旋转。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紧装置包括有千斤顶及压紧弧,所述压紧弧内圈的弧度与转盘的外壁弧度一致,所述压紧弧的背面与千斤顶的活塞杆固定,所述千斤顶的侧壁与基座固定。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压弧的内表面与转盘外圈的弧度保持一致,所述预压弧与转盘之间的间距等于输送带的宽度。
[0011]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压弧的中部开设有缺口,所述压紧弧上设置有与缺口大小一致的顶弧,以始终保证压紧弧的压紧力始终指向转盘的圆心,所述顶弧的背面与连杆的一端固定,所述压紧弧的内表面开有容纳顶弧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杆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凸沿,所述连杆的另一端穿过通孔使凸沿与压紧弧的外表面卡接,所述压紧弧凹槽底部与预压弧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连杆上,以始终保证连杆上的凸沿与压紧弧的表面始终贴合。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的外表面设置有锥形钉,以提高输送带固定的稳定性。
[001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的外表面下部设置有环状凸缘,以避免输送带从转盘的外表面向下滑落。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装置,利用转盘实现输送带接驳部位的预变形,再通过压紧装置将接驳部位完全压紧,使输送带的接驳部位残留有部分应力,降低了接驳后的输送带使用时与传动轮的接触位置发生崩裂的风险;同时预压弧先将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压紧,然后压紧弧向前运动,其中的顶弧进入预压弧中的缺口,确保压紧弧对输送带的压紧力始终指向转盘的圆心位置,保证了输送带接驳部位压紧的均匀度;之后预压弧随压紧弧一同运动,直至完全将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压紧,有效提升了接驳后输送带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在使用状态时的俯视图;
[0018]图3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压紧装置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预压弧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3中圈A的放大图;
[0022]图7为图3中圈B的放大图;
[0023]图8为图3中圈C的放大图;
[0024]图9为图4中圈D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如图1

图9所示,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装置,包括有基座1,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转盘3,所述转盘3的底部与电机3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32与基座1内腔的顶面固定,所述转盘3的外侧绕设有多个限位块4,所述限位块4与转盘3之间的间距与输送带的厚度保持一致,所述转盘3的左侧安装有压紧装置2,所述压紧装置2的压紧方向指向转盘3的中心,以保证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压实,所述转盘3与压紧装置2之间设置有预压弧5,用以将输送带的接驳部位预先压紧,避免输送带的接驳部位由于自身弹性发生错位,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对应预压弧5的位置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中垂直于压紧装置2的压紧方向的两侧壁之间固定有若干根限位柱6,所述限位柱6穿过预压弧5上的活动孔53,以实现对预压弧5高度的限制,所述方形通孔中靠近转盘3方向的侧壁与预压弧5之间连接有压紧弹簧,以利用弹簧张力保证预压弧5对输送带接驳部位的预压紧效果;其中:所述限位柱6自左向右直径逐渐变小,以实现对预压弧5水平位置的限定,进一步保证预压弧5对输送带接驳位置的预压紧效果;所述活动孔53内套设有橡胶圈52,以实现对预压弧5水平位置的限定,更进一步保证预压弧5对输送带接驳位置的预压紧效果;所述转盘3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盘31,所述支撑盘31与转盘3之间设置有推力球轴承33,以避免支撑盘31影响转盘3的旋转;所述压紧装置2包括有千斤顶21及压紧弧22,所述压紧弧22内圈的弧度与转盘3的外壁弧度一致,所述压紧弧22的背面与千斤顶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座(1),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转盘(3),所述转盘(3)的底部与电机(32)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电机(32)与基座(1)内腔的顶面固定,所述转盘(3)的外侧绕设有多个限位块(4),所述限位块(4)与转盘(3)之间的间距与输送带的厚度保持一致,所述转盘(3)的左侧安装有压紧装置(2),所述压紧装置(2)的压紧方向指向转盘(3)的中心,以保证输送带的接驳部位压实,所述转盘(3)与压紧装置(2)之间设置有预压弧(5),用以将输送带的接驳部位预先压紧,避免输送带的接驳部位由于自身弹性发生错位,所述基座(1)的上表面对应预压弧(5)的位置开设有方形通孔,所述方形通孔中垂直于压紧装置(2)的压紧方向的两侧壁之间固定有若干根限位柱(6),所述限位柱(6)穿过预压弧(5)上的活动孔(53),以实现对预压弧(5)高度的限制,所述方形通孔中靠近转盘(3)方向的侧壁与预压弧(5)之间连接有压紧弹簧,以利用弹簧张力保证预压弧(5)对输送带接驳部位的预压紧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6)自左向右直径逐渐变小,以实现对预压弧(5)水平位置的限定,进一步保证预压弧(5)对输送带接驳位置的预压紧效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孔(53)内套设有橡胶圈(52),以实现对预压弧(5)水平位置的限定,更进一步保证预压弧(5)对输送带接驳位置的预压紧效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输送带的接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3)的下表面设置有支撑盘(31),所述支撑盘(31)与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文慧徐文君高兴宇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中煤平朔正嘉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