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CU壳体、ECU及ECU总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82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ECU壳体、ECU及ECU总成结构,该ECU壳体包括主体和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盖板和卡扣,盖板与主体的一个外壁相连,并且盖板和主体外壁之间形成有用于供连接支架的插入端插入的装配空间;卡扣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盖板相连,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端上形成有向主体的方向凸出的第一配合部;在连接支架的插入端插入装配空间的过程中,卡扣的第二端向远离主体的方向发生变形,在装配完成时,卡扣恢复到原始位置。采用该技术方案,便于安装,可以保证ECU外型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使PCB尺寸最大化,利于布置元器件。提高了ECU的防尘防水效果。高了ECU的防尘防水效果。高了ECU的防尘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ECU壳体、ECU及ECU总成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ECU壳体、ECU及ECU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0002]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车载电脑”等,是汽车的重要组成单元。当ECU与整车通过金属支架装配时,基本上是先将ECU与连接支架装配为ECU总成后,再将装有连接支架的ECU总成与车身钣金进行装配。
[0003]现有的ECU壳体主要通过两种装配方式实现与连接支架的连接。一种装配方式是通过夹紧片向外变形,卡扣不发生变形。由于夹紧片变形困难,导致装配力过大,不便于安装。另一种是通过在ECU壳体的外壁上开孔设置卡扣,装配过程中,卡扣向内变形,夹紧片基本不发生形变,由于卡扣易于变形,所以第二种装配方式所需的装配力较小,但是通过卡扣向内变形,需要预留卡扣变形的空间,因此导致放置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的空间减小,不利于元器件的布置,并且卡扣周边有间隙,不利于ECU满足防尘防水的功能。
[000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安装、防尘防水效果好、空间充分利用的ECU壳体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ECU不便于安装、防尘防水效果差并且空间不能充分利用的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ECU壳体,包括主体和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
[0007]盖板,与主体的一个外壁相连,并且盖板和主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用于供连接支架的插入端插入的装配空间;
[0008]卡扣,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盖板相连,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端上形成有向主体的方向凸出的第一配合部;
[0009]其中,连接支架的插入端上设有第二配合部,在连接支架的插入端插入装配空间的过程中,卡扣的第二端向远离主体的方向发生变形,并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配合时,卡扣恢复到原始位置。
[0010]采用该技术方案,通过卡扣向外发生变形来完成装配过程,降低了装配力,便于安装,并且无需预留向内变形的空间,可以保证ECU外型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使PCBA尺寸最大化,便于布置元器件。也无需在主体外壁上开孔来设置卡扣,提高了ECU的防尘防水效果。
[001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主体的外壁上与卡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
[0012]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位于装配空间内的主体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沿连接支架插入方向延伸的凸棱。
[00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装配空间内设有止位块,第一配合部包括远离第一端的第一表面和靠近第一端的第二表面,在卡扣第一配合部和连接支架的第二配合部配合时,止位块与连接支架的插入端抵接,且卡扣的第一表面与凹槽的侧壁抵接。
[00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配合部为凹槽或贯通槽。
[00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配合部包括远离第一端的第一表面和靠近第一端的第二表面,第一配合部的第二表面为斜面,使第二表面和主体的外壁之间的距离沿连接支架的插入方向逐渐减小。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ECU壳体包括两个连接结构,两个连接结构分别设置在主体相对的两个外壁上。
[00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ECU,包括前述任一种ECU壳体及位于主体内的PCBA。
[00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ECU总成结构,包括:
[0019]前述任一种ECU壳体或前述的ECU;及
[0020]连接支架,连接支架包括与连接结构相对应的插入端,插入端上设有第二配合部。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2]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ECU与整车的装配流程示意图;
[0023]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ECU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图2沿EE方向的剖视图;
[0025]图4是图2沿A方向的示意图;
[0026]图5是图2的ECU壳体与连接支架在装配过程中的示意图;
[0027]图6是图5沿BB方向的剖视图;
[0028]图7是图2的ECU壳体与连接支架在装配完成时的示意图;
[0029]图8是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ECU壳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是图8沿DD方向的剖视图;
[0031]图10是图8沿C方向的示意图;
[0032]图11是图8的ECU壳体与连接支架在装配过程中的示意图;
[0033]图12是图11沿FF方向的剖视图;
[0034]图13是图8的ECU壳体与连接支架在装配完成时的示意图;
[0035]图1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ECU壳体结构示意图;
[0036]图15是图14沿II方向的剖视图;
[0037]图16是图14沿HH方向的示意图;
[0038]图17是图16沿KK方向的示意图;
[0039]图18是图14的ECU壳体与连接支架在装配过程中的示意图;
[0040]图19是图18沿JJ方向的剖视图;
[0041]图20是图19沿KK方向的剖视图;
[0042]图2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ECU壳体加工时的局部示意图;
[0043]图22是本技术提供的又一种ECU壳体加工时的局部示意图。
[0044]附图标记:
[0045]ECU总成 10
[0046]ECU壳体 100
[0047]卡块 110
[0048]突起 111
[0049]夹紧片 120
[0050]主体 130
[0051]盖板 140
[0052]卡扣 150
[0053]第一配合部 151
[0054]第一表面 1511
[0055]第二表面 1512
[0056]装配空间 160
[0057]凹槽 170
[0058]止位块 180
[0059]凸棱 190
[0060]连接支架 200
[0061]第二配合部 210
[0062]车身钣金 300
[0063]PCBA 400
[0064]模具 500
[0065]最小厚度 510
[0066]插入方向 ZZ
具体实施方式
[006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技术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技术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技术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ECU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盖板,与主体的一个外壁相连,并且所述盖板和所述主体的外壁之间形成有用于供连接支架的插入端插入的装配空间;卡扣,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盖板相连,所述第二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端上形成有向所述主体的方向凸出的第一配合部;其中,所述连接支架的插入端上设有第二配合部,在所述连接支架的插入端插入所述装配空间的过程中,所述卡扣的第二端向远离所述主体的方向发生变形,并在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配合时,所述卡扣恢复到原始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CU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外壁上与所述卡扣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CU壳体,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装配空间内的所述主体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两个沿连接支架插入方向延伸的凸棱。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ECU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空间内设有止位块,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远离第一端的第一表面和靠近第一端的第二表面,在所述卡扣第一配合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峰华张晓佳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汽车研发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