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夹臂机构以及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9196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停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臂机构及其机械手。所述夹臂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于框架体,并作为动力输出源;第一联动单元,所述第一联动单元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其可被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而转动;两组第一传动单元,两组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分别布设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联动单元连接;两组夹臂组,分别布设于所述第一联动单元的两侧,且每组所述夹臂组分别与一组第一传动单元传动连接;其中,各夹臂组包括至少两条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传动单元连接的夹臂,各夹臂在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带动下可相对框架体展开或者收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同步性好且生产成本低。本低。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手夹臂机构以及机械手


[0001]本技术涉及停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手夹臂机构以及机械手。

技术介绍

[0002]机械手是立体车库中常用设备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实现车辆的流转,以使车辆停至立体车库中预定的停车平台或者从停车平台取出车辆。
[0003]目前,机械手上的四条夹臂均是通过四个独立的电机分别控制,每个电机匹配一个驱动器,其部件的数量较多,不仅成本高且四个电机的同步性难以调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问题,提供一种同步性好,成本低的机械手夹臂机构以及机械手。
[0005]一种机械手夹臂机构,安装于框架体上,用以夹持车辆,所述机械手夹臂机构包括:
[0006]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于框架体,并作为动力输出源;
[0007]第一联动单元,所述第一联动单元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其可被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而转动;
[0008]两组第一传动单元,两组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分别布设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联动单元连接;
[0009]两组夹臂组,分别布设于所述第一联动单元的两侧,且各所述夹臂组分别与一组第一传动单元传动连接;
[0010]其中,各夹臂组包括至少两条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传动单元连接的夹臂,各夹臂在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带动下可相对框架体展开或者收拢。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上的第一减速器以及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减速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单元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一减速器之间,用以连接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轴。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的第一主动轮、第一联动轮、第二联动轮以及传动带,所述第一联动轮固定于其中一组所述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二联动轮固定于其中另一组所述第一传动单元上,所述传动带套设于所述第一联动轮以及所述第二联动轮上,并与所述第一主动轮传动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联动单元还包括可转动的中间联动轮,所述中间联动轮与传动带连接,用以调节传送带的松紧度。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组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第一蜗杆、第二蜗杆以及第二联轴器,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连接,并且与一组夹臂中的一条夹臂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蜗杆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一蜗杆连接,且所述第二蜗杆与一组夹臂中的另一条夹臂传动连接。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轴线与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轴线平行设置。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条所述夹臂包括臂体以及与臂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第一蜗杆,所述夹臂的连接部上具有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的啮合部,所述夹臂的臂体随所述啮合部的动作而转动,并实现收拢或者展开。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臂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上。
[0019]本技术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20]一种机械手,包括框架体以及夹臂机构,所述夹臂机构安装于所述框架体上,且所述夹臂机构采用上述的夹臂机构。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夹臂机构通过设置第一联动单元以及两组第一传动单元,以实现一个驱动电机同时带动至少四条夹臂运动,有效地保证了四条夹臂整体运动的同步性;并且通过上述布局,减少了与驱动电机对应的驱动器的数量,以主机械手整体的零部件数量,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主机械手组装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主机械手收拢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主机械手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夹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夹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图7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30]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对比例简支梁受力模型图。
[0031]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图9简支梁在F作用力下的剪切力示意图。
[0032]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图9简支梁在F作用力下的弯矩示意图。
[0033]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图9简支梁在F作用力下截面的扭转角示意图。
[0034]图1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图9简支梁在F作用力下挠度示意图。
[0035]图1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本技术简支梁受力模型图。
[0036]图1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4简支梁在F作用力下的剪切力示意图。
[0037]图1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4简支梁在F作用力下的弯矩示意图。
[0038]图1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4简支梁在F作用力下截面的扭转角示意图。
[0039]图1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图14简支梁在F作用力下挠度示意图。
[0040]其中,200、立体车库;201、车辆;202、竖直轴线;203、车辆入口;210、主体;220、搬运装置;230、平移机构;240、停车平台;250、竖直移动平台;260、水平移动平台;100、机械手;101、主机械手;102、从机械手;10、框架体;11、第一侧;12、第二侧;13、连接轴;14、安装
槽;20、夹臂机构;21、第一驱动单元;211、第一驱动电机;212、第一减速器;213、第一传动轴;214、第一联轴器;22、第一联动单元;221、第一主动轮;222、第一联动轮;223、第二联动轮;224、传动带;225、中间联动轮;23、第一传动单元;231、第一蜗杆;232、第二蜗杆;233、第二联轴器;24、夹臂组;241、夹臂;2411、第一夹臂;2411a、臂体;2411b、连接部;2411c、啮合部;2411d、加强件;2411e、滚轮;2412、第二夹臂;2413、夹持空间;30、行走机构;30a、传动机构;31、第二驱动单元;311、第二驱动电机;312、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313、第二减速器;314、第二联轴器;32、第二联动单元;321、第一伞齿轮;322、第二伞齿轮;323、第二传动轴;324、壳体;325、第三传动轴;33、第二传动单元;331、第四传动轴;332、第三联轴器;333、齿轮组;3331、第一齿轮;3332、第二齿轮;3333、第三齿轮;34、主动行走轮单元;341、主动行走轮;35、从动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手夹臂机构,安装于框架体上,用以夹持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夹臂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于框架体,并作为动力输出源;第一联动单元,所述第一联动单元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其可被第一驱动单元驱动而转动;两组第一传动单元,两组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分别布设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两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联动单元连接;两组夹臂组,分别布设于所述第一联动单元的两侧,且各所述夹臂组分别与一组第一传动单元传动连接;其中,各夹臂组包括至少两条分别与对应所述第一传动单元连接的夹臂,各夹臂在所述第一传动单元的带动下可相对框架体展开或者收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手夹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上的第一减速器以及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减速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联动单元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手夹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还包括第一联轴器,所述第一联轴器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一减速器之间,用以连接第一减速器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手夹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连接的第一主动轮、第一联动轮、第二联动轮以及传动带,所述第一联动轮固定于其中一组所述第一传动单元,所述第二联动轮固定于其中另一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岳芳褚志斌施晓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西子智能停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