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前围加强结构、车架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8720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架前围加强结构,涉及汽车技术领域,所述车架前围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前围板的第一表面以及所述前轮罩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前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侧围板固定连接;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前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侧围板固定连接。在车辆正面或是偏置碰撞过程中,来自前纵梁的碰撞能量通过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传递至车辆的侧围板上,避免了碰撞能量全部集中于前纵梁与前围板的连接处,导致前纵梁侵入乘员舱的问题,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架前围加强结构、车架总成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车架前围加强结构、车架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满足要求,通常要对汽车进行碰撞测试。
[0003]传统的车架前段结构单一,通常是前纵梁直接与前轮罩板以及前围板连接,同时,前轮罩板多是独立钣金件,为便于冲压,通常选择屈服强度较低或较薄的材料,导致前轮罩自身强度较低。在碰撞测试中,尤其是偏置碰撞时,由于前纵梁与前轮罩板以及前围板之间结构单一,无法将来自前纵梁的碰撞能量有效吸收或是传递至车辆的其他部位,导致前纵梁侵入乘员舱,乘员舱的变形较大,乘员所受伤害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架前围加强结构、车架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架前围无法将来自前纵梁的碰撞能量有效吸收或是传递至车辆的其他部位,导致前纵梁侵入乘员舱,乘员舱的变形较大,乘员所受伤害也较大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架前围加强结构,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纵梁、前轮罩板、前围板以及侧围板;所述前纵梁与所述前轮罩板固定连接;所述前轮罩板与所述前围板固定连接;所述前围板与所述侧围板固定连接;所述车架前围加强结构包括:
[0007]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为槽型结构,所述第一加强件的底面设有凸起的第一加强筋;
[0008]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前围板的第一表面以及所述前轮罩板固定连接;
[0009]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前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侧围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件的第二端为沿所述第一加强筋延伸方向相互背离的两端;
[0010]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为槽型结构,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底面设有凸起的第二加强筋;
[0011]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前围板靠近所述车辆机舱的表面;
[0012]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前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二端与所述侧围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件的第二端为沿所述第二加强筋延伸方向相互背离的两端;
[0013]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二加强件固定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车架前围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三加强件;
[0015]所述第三加强件包括:第三加强件本体、弯曲部以及连接部,所述第三加强件本体与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弯曲部固定连接;
[0016]所述第三加强件本体与所述前围板的第二表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表面为所述前围板靠近乘员舱的表面;
[0017]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侧围板固定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三加强件为槽型结构,所述第三加强件的底面设有凸起的第三加强筋。
[0019]可选地,所述车架加强结构还包括:
[0020]第四加强件,所述第四加强件与所述侧围板、所述第三加强件以及所述车辆的地板固定连接。
[0021]可选地,所述第四加强件设有至少一个凸起的第四加强筋。
[0022]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第三加强件扣合形成第一空腔。
[0023]可选地,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四加强件扣合形成第二空腔。
[0024]可选地,所述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三加强件以及所述第四加强件均为一体式结构。
[0025]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车架前围加强结构的车架总成。
[0026]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车架总成的车辆。
[002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架加强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0028]本技术中车架前围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第一加强件与前围板的第一表面以及前轮罩板固定连接,第一加强件的第一端与前纵梁固定连接,第一加强件的第二端与侧围板固定连接;第二加强件与第一表面固定连接,第二加强件的第一端与前纵梁固定连接,第二加强件的第二端与侧围板固定连接。在车辆正面或是偏置碰撞过程中,来自前纵梁的碰撞能量通过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传递至车辆的侧围板上,避免了碰撞能量全部集中于前纵梁与前围板的连接处,导致前纵梁侵入乘员舱的问题,有效地保证了的乘员的安全;同时,第一加强件与第二加强件均采用槽型结构,在槽型结构的底面设置有加强筋,提高了第一加强件和第二加强件的刚度和强度,进而提升了前轮罩板以及前围板的刚度和强度,大大提升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车架前围加强结构示意图之一;
[00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车架前围加强结构示意图之二;
[00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图1沿A

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00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003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003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0036]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四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0037]附图标记说明
[0038]1‑
前纵梁;2

前轮罩板;3

前围板;4

侧围板;5

第一加强件;6

第二加强件;7

第三加强件;8

第四加强件;9

地板;10

第一空腔;11

第二空腔;501

第一加强筋;601

第二加强筋;701

第三加强筋;801

第四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40]参照图1、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架前围加强结构,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纵梁1、前轮罩板2、前围板3以及侧围板4;所述前纵梁1与所述前轮罩板2固定连接;所述前轮罩板2与所述前围板3固定连接;所述前围板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前围加强结构,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纵梁(1)、前轮罩板(2)、前围板(3)以及侧围板(4);所述前纵梁(1)与所述前轮罩板(2)固定连接;所述前轮罩板(2)与所述前围板(3)固定连接;所述前围板(3)与所述侧围板(4)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围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加强件(5),所述第一加强件(5)为槽型结构,所述第一加强件(5)的底面设有凸起的第一加强筋(501);所述第一加强件(5)与所述前围板(3)的第一表面以及所述前轮罩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件(5)的第一端与所述前纵梁(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加强件(5)的第二端与所述侧围板(4)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加强件(5)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加强件(5)的第二端为沿所述第一加强筋(501)延伸方向相互背离的两端;第二加强件(6),所述第二加强件(6)为槽型结构,所述第二加强件(6)的底面设有凸起的第二加强筋(601);所述第二加强件(6)与所述第一表面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表面为所述前围板(3)靠近所述车辆机舱的表面;所述第二加强件(6)的第一端与所述前纵梁(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件(6)的第二端与所述侧围板(4)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加强件(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加强件(6)的第二端为沿所述第二加强筋(601)延伸方向相互背离的两端;所述第一加强件(5)与所述第二加强件(6)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围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前围加强结构还包括:第三加强件(7);所述第三加强件(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