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去除杂质的履带式抛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8375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13
本申请提供有自动去除杂质的履带式抛丸装置,包括,基础组件,所述基础组件包括壳体;防渗入处理组件,所述防渗入处理组件包括固定在壳体内腔的弧形罩,且弧形罩处于除杂组件中右侧下方圆辊外侧,所述弧形罩顶部固定有挡板,所述弧形罩的底端通过弧形槽活动设置有相配合的弧形封罩,且弧形封罩底部设置有与除杂组件中除杂履带外壁贴合的耐磨橡胶垫。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防渗入处理组件,在除杂组件中右侧下方圆辊处通过弧形罩、弧形板、挡板和耐磨橡胶垫,有效的保证落下的抛丸砂不会进入除杂组件中右侧下方圆辊处,造成该处的圆辊磨损或对除杂履带造成影响,保证稳定的使用。保证稳定的使用。保证稳定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去除杂质的履带式抛丸装置


[0001]本公开履带式抛丸装置
,具体涉及自动去除杂质的履带式抛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抛丸机是金属表面处理的设备之一,工作时将无数专用弹丸高速抛到铸件等金属表面,可以完成除锈、表面磨砂和消除内应力等功能。其中履带式抛丸清理机特别适合大量的小型工件的抛丸工作,工作时工件在履带上翻转,同时抛丸机进行抛丸,能完成大量工件全表面的抛丸处理。
[0003]现有技术中已有的自动去除杂质的履带式抛丸装置:例如公开号“CN213439157U”中提出的“具有除杂功能的稀土用履带式抛丸装置“,该专利虽然使得除杂履带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将抛丸沙落至第一绞龙上,第一绞龙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将用过的抛丸沙继续输送至第二绞龙,第二绞龙可以转动将抛丸沙输送至顶端,通过传送滑道将抛丸沙重新输送至抛丸机,同时,挡板的设置可以有效防止抛丸沙在下落过程中碰撞造成的四溅的情况,减轻对工作人员造成的伤害,但是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第三圆辊的位置低于第一圆辊和第二圆辊,使得下落的抛丸砂容易流入第三圆辊和除杂履带之间,导致除杂履带传动不流畅,第三圆辊磨损严重,甚至导致除杂履带损坏,同时抛丸砂进行抛丸工作后,会带动较多的杂质跟随着向下,该装置未进行处理后直接通过输送机构传动继续进行使用,降低了后续的使用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自动去除杂质的履带式抛丸装置。
[0005]第一方面,自动去除杂质的履带式抛丸装置,包括,基础组件,所述基础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内壁右侧设置有隔板,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传料抛丸组件和除杂组件;防渗入处理组件,所述防渗入处理组件包括固定在壳体内腔的弧形罩,且弧形罩处于除杂组件中右侧下方圆辊外侧,所述弧形罩顶部固定有挡板,且挡板顶部为弧形,所述弧形罩的底端通过弧形槽活动设置有相配合的弧形封罩,且弧形封罩底部设置有与除杂组件中除杂履带外壁贴合的耐磨橡胶垫,所述弧形封罩顶端通过弹簧一与弧形槽槽底固定。
[0006]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除杂组件中右侧下方圆辊圆心处的转轴后端活动贯穿壳体后侧,所述壳体后侧外壁且处于右侧下方圆辊左方的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辅助杆,所述辅助杆和右侧下方圆辊圆心处的转轴后端通过链轮传动组一传动连接,所述壳体后侧外壁且处于辅助杆左方的位置活动插设有转动轴,且转动轴的外壁后端固定套设有大齿轮,所述辅助杆外壁固定套设有与大齿轮啮合的小齿轮,所述转动轴外壁前端固定套设有与除杂组件中除杂履带外壁贴合的毛刷辊。
[000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隔板和壳体左侧内壁之间且处于除杂组件下方的位置活动设置有除杂筛网板,所述除杂筛网板底部左右侧均设置有弹簧二,所述
隔板左侧和壳体左侧内壁底部均固定有镶块,左右侧所述弹簧二分别与左右侧镶块顶部固定。
[000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除杂筛网板下方中央活动设置有转动辊,且转动辊的圆周外壁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与除杂筛网板配合的弧形凸部,所述弹簧二外侧套设有波纹橡胶管,且波纹橡胶管顶部与除杂筛网板底部固定,波纹橡胶管底部与镶块顶部固定。
[000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辊固定套设在连接杆外壁,且连接杆活动贯穿壳体后侧,连接杆和辅助杆后端通过链轮传动组二传动连接。
[00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除杂筛网板顶部左侧固定有吸附头,所述吸附头的左侧连通有吸附管,且吸附管活动贯穿壳体左侧并与收集壳底部连通,所述收集壳内腔中部固定有隔网,所述收集壳顶部设置有相连通的抽风装置。
[0011]综上所述,本申请公开有自动去除杂质的履带式抛丸装置。
[0012]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防渗入处理组件,在除杂组件中右侧下方圆辊处通过弧形罩、弧形板、挡板和耐磨橡胶垫,有效的保证落下的抛丸砂不会进入除杂组件中右侧下方圆辊处,造成该处的圆辊磨损或对除杂履带造成影响,保证稳定的使用,同时在除杂组件传动时,还通过链轮传动组一使得辅助杆带动小齿轮,小齿轮和大齿轮使得毛刷辊转动,进一步防止落下的抛丸砂进入除杂组件中右侧下方圆辊处的同时使得抛丸砂可更好的向下掉落,防止卡在除杂履带上。
[0013]更进一步地,在上述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本申请还通过设置有除杂筛网板,在除杂组件传动时,还通过链轮传动二使得转动辊转动,通过弧形凸部和弹簧二的配合使得除杂筛网板间隙震动,落在除杂筛网板上的抛丸砂过滤出杂质等后向下,有效的降低杂质等对抛丸砂后续使用造成的影响,同时当需要清除杂质时,通过打开抽风装置即可将杂质抽出至收集壳内,方便人工处理。
附图说明
[00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5]图1是本申请中剖视图;
[0016]图2是本申请图1中A结构放大图;
[0017]图3是本申请中壳体后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0]实施例1
[0021]请参考图1

3,自动去除杂质的履带式抛丸装置(本专利技术中的电器元件均通过导线
与外部电源连接),包括,基础组件1,基础组件1包括壳体11,壳体11顶部内壁右侧设置有隔板12,壳体11内设置有传料抛丸组件13和除杂组件14,隔板12、传料抛丸组件13和除杂组件14在本领域中应用广泛,例如公开号“CN213439157U”中提出的“稀土用履带式抛丸装置”已经公开,传料抛丸组件13由第一电机、第一绞龙、第二电机、第二绞龙、传送滑道、驱动电机、中心转轮、入料滑道和出料板组成;防渗入处理组件2,防渗入处理组件2包括固定在壳体11内腔的弧形罩21,弧形罩21使得向下的抛丸砂不会进入除杂组件14中右侧下方圆辊处,且弧形罩21处于除杂组件14中右侧下方圆辊外侧,弧形罩21顶部固定有挡板22,且挡板22顶部为弧形,挡板22的设置进一步使得向下的抛丸砂不会进入除杂组件14中右侧下方圆辊处,弧形罩21的底端通过弧形槽活动设置有相配合的弧形封罩24,且弧形封罩24底部设置有与除杂组件14中除杂履带外壁贴合的耐磨橡胶垫,降低接触磨损,弧形封罩24顶端通过弹簧一23与弧形槽槽底固定,弹簧一23使得弧形封罩24的一端始终接触除杂组件14中除杂履带,具体接触除杂组件14中除杂履带的底部内壁,进一步防止抛丸砂进入除杂组件14中右侧下方圆辊处;
[0022]请参考图2

3,除杂组件14中右侧下方圆辊圆心处的转轴后端活动贯穿壳体11后侧,该转轴与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去除杂质的履带式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组件(1),所述基础组件(1)包括壳体(11),所述壳体(11)顶部内壁右侧设置有隔板(12),所述壳体(11)内设置有传料抛丸组件(13)和除杂组件(14);防渗入处理组件(2),所述防渗入处理组件(2)包括固定在壳体(11)内腔的弧形罩(21),且弧形罩(21)处于除杂组件(14)中右侧下方圆辊外侧,所述弧形罩(21)顶部固定有挡板(22),且挡板(22)顶部为弧形,所述弧形罩(21)的底端通过弧形槽活动设置有相配合的弧形封罩(24),且弧形封罩(24)底部设置有与除杂组件(14)中除杂履带外壁贴合的耐磨橡胶垫,所述弧形封罩(24)顶端通过弹簧一(23)与弧形槽槽底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去除杂质的履带式抛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杂组件(14)中右侧下方圆辊圆心处的转轴后端活动贯穿壳体(11)后侧,所述壳体(11)后侧外壁且处于右侧下方圆辊左方的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设置有辅助杆(215),所述辅助杆(215)和右侧下方圆辊圆心处的转轴后端通过链轮传动组一(214)传动连接,所述壳体(11)后侧外壁且处于辅助杆(215)左方的位置活动插设有转动轴(213),且转动轴(213)的外壁后端固定套设有大齿轮(216),所述辅助杆(215)外壁固定套设有与大齿轮(216)啮合的小齿轮,所述转动轴(213)外壁前端固定套设有与除杂组件(14)中除杂履带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风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市长青石油管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