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钛酸酯改性剂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778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钛酸酯改性剂混合装置,包括:第一电机、釜盖、输送机构和安装架结构;釜盖安装在混合釜的上端,所述釜盖与混合釜之间拆分连接,且混合釜的底部右侧设置有抽样结构;第一电机安装在釜盖上;输送机构设置在混合釜的下部,所述输送机构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控制阀;安装架结构安装在混合釜下,所述安装架结构的左部设置有左支撑架,且安装架结构的右部设置有右支撑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进行分开投料,更安全干净,同时在反应釜的内部设置带有刮板的搅拌结构,使其在搅拌的同时可以同步挂除反应釜内环壁上所粘住的原料,使得内部原料混合更干净彻底,搅拌和刮料同时进行,效率更高,且后期清理更方便。且后期清理更方便。且后期清理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钛酸酯改性剂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钛酸酯改性剂混合
,具体涉及一种钛酸酯改性剂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比文件CN201620425177.0一种钛酸酯改性剂混合装置,该说明书中提及“包括混合罐、温度控制器、电机、计时器、进料管、加热装置、冷却盘管、搅拌装置、取样口、排料管,在混合罐的顶部左侧连接有进料管,在混合罐的顶部右侧安装有温度控制器,在混合罐的顶部中心设有电机,电机的右侧连接有计时器,电机的下部连接搅装置,在混合罐内部左侧设有设有加热装置,在混合罐内中心设有冷却盘管,在混合罐的底部连接排料管,在排料管上设有取样口,上述的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第一搅拌叶片、第二搅拌叶片、第三搅拌叶片,在搅拌轴的上部安装有第一搅拌叶片,在搅拌轴的中部安装有第二搅拌叶片,在搅拌轴的下部安装有第三搅拌叶片”。但是,对比文件中混合罐的底部连接排料管,虽然可以将物料排出,但是管道在长久使用下,可能会存在堵塞,导致物料输出并不顺畅,排出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钛酸酯改性剂混合装置,以解决对比文件中混合罐的底部连接排料管,虽然可以将物料排出,但是管道在长久使用下,可能会存在堵塞,导致物料输出并不顺畅,排出不方便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钛酸酯改性剂混合装置,包括:第一电机、釜盖、输送机构和安装架结构;
[0005]釜盖,安装在混合釜的上端,所述釜盖与混合釜之间拆分连接,且混合釜的底部右侧设置有抽样结构;
[0006]第一电机,安装在釜盖上;
[0007]输送机构,设置在混合釜的下部,所述输送机构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控制阀;
[0008]安装架结构,安装在混合釜下,所述安装架结构的左部设置有左支撑架,且安装架结构的右部设置有右支撑架,并且安装架结构的下部开设有凹槽;
[0009]所述混合釜的左上部安装有左固定套,左固定套上固定有两组左连接轴,所述混合釜的右上部设置有右固定套,且右固定套上固定有两组右连接轴。
[0010]进一步的,所述釜盖上端面中心设置有安装座,且第一电机安装在安装座上,并且釜盖的左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上扭合有第一扭盖,且釜盖的右部设置有第二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上扭合有第二扭盖。
[0011]进一步的,所述混合釜的外部套置有外套筒,且外套筒内设置有加热板,并且混合釜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料口,且第一出料口的下端口通向输送机构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输送机构的后部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上安装有第一转轴,并且第一转轴上连续设置有多组螺旋桨,且输送机构的前部设置有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
口外扭合有外端盖。
[0013]进一步的,所述抽样结构上安装有出口,且抽样结构的外端设置有第二电动控制阀,并且抽样结构的内端头通向混合釜的内底部。
[0014]进一步的,所述混合釜的中心设置有搅拌结构,且搅拌结构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上端连接在第一电机下,并且第二转轴上套置有轴套,所述轴套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搅拌桨,且搅拌桨的外端头固定在刮板。
[0015]进一步的,所述混合釜左侧的两组左连接轴固定在左支撑架的上部,且混合釜右侧的右连接轴固定在右支撑架的上部,并且左支撑架与右支撑架、左连接轴与右连接轴之间均关于混合釜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设置。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方便进行分开投料,更安全干净,同时在反应釜的内部设置带有刮板的搅拌结构,使其在搅拌的同时可以同步挂除反应釜内环壁上所粘住的原料,使得内部原料混合更干净彻底,搅拌和刮料同时进行,效率更高,且后期清理更方便,同时排料更方便快速,避免出料口堵料,以及本技术中抽样结构的设置用于混合过程中,进行取料使用,有助于工作人员更好的掌握原料混合情况,无需费力取料上方的釜盖来抽取内部物料检测,更方便省事。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合釜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搅拌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第一电机;2、釜盖;20、安装座;21、第一进料口;22、第一扭盖;23、第二进料口;24、第二扭盖;3、混合釜;30、左固定套;31、左连接轴;32、右固定套;33、右连接轴;34、第一出料口;35、外套筒;36、加热板;4、输送机构;40、第一电动控制阀;41、第一转轴;42、螺旋桨;43、第二电机;44、第二出料口;45、外端盖;5、安装架结构;50、凹槽;51、左支撑架;52、右支撑架;6、抽样结构;60、第二电动控制阀;61、出口;7、搅拌结构;70、第二转轴;71、搅拌桨;72、刮板;73、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混合釜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搅拌结构示意图。
[0026]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钛酸酯改性剂混合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釜盖2、输送机构4和安装架结构5;釜盖2安装在混合釜3的上端,釜盖2与混合釜3之间拆分连接,且混合釜3的底部右侧设置有抽样结构6;第一电机1安装在釜盖2上,输送机构4设置在混合釜3的下部,输送机构4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控制阀40;安装架结构5安装在混合釜3下,安装架结构5的左部设置有左支撑架51,且安装架结构5的右部设置有右支撑架52,并且安装架结构5的下部开设有凹槽50;混合釜3的左上部安装有左固定套30,左固定套30上固定有两组左连接轴31,混合釜3的右上部设置有右固定套32,且右固定套32上固定有两组右连接轴33。
[0027]在本实施例中,釜盖2上端面中心设置有安装座20,且第一电机1安装在安装座20上,并且釜盖2的左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21,第一进料口21上扭合有第一扭盖22,且釜盖2的右部设置有第二进料口23,第二进料口23上扭合有第二扭盖24。
[0028]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中釜盖2的左右两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料口21和第二进料口23,设置两进料口主要是用于投干料和湿料,分开投入更安全方便,避免相互干扰,同时料口下部设置斜口,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钛酸酯改性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机(1)、釜盖(2)、输送机构(4)和安装架结构(5);釜盖(2),安装在混合釜(3)的上端,所述釜盖(2)与混合釜(3)之间拆分连接,且混合釜(3)的底部右侧设置有抽样结构(6);第一电机(1),安装在釜盖(2)上;输送机构(4),设置在混合釜(3)的下部,所述输送机构(4)上安装有第一电动控制阀(40);安装架结构(5),安装在混合釜(3)下,所述安装架结构(5)的左部设置有左支撑架(51),且安装架结构(5)的右部设置有右支撑架(52),并且安装架结构(5)的下部开设有凹槽(50);所述混合釜(3)的左上部安装有左固定套(30),左固定套(30)上固定有两组左连接轴(31),所述混合釜(3)的右上部设置有右固定套(32),且右固定套(32)上固定有两组右连接轴(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酸酯改性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2)上端面中心设置有安装座(20),且第一电机(1)安装在安装座(20)上,并且釜盖(2)的左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21),第一进料口(21)上扭合有第一扭盖(22),且釜盖(2)的右部设置有第二进料口(23),第二进料口(23)上扭合有第二扭盖(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钛酸酯改性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釜(3)的外部套置有外套筒(35),且外套筒(35)内设置有加热板(36),并且混合釜(3)的下端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席日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沸点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