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755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包括:一底座、一连杆结构、一带动结构以及一尾翼。连杆结构包含彼此转动连接的固定杆和复数作动杆,固定杆固定于底座;带动结构对应连杆结构设置且包含驱动组件和受到驱动组件驱动的复数传动件,驱动组件经由各传动件带动各作动杆相对于固定杆摆动;尾翼固定于各作动杆之一而经由跟随摆动来调整角度。各作动杆经由带动结构带动而共同伏低或撑高,尾翼经由跟随各作动杆伏低和撑高而分别对底座盖合和相对于底座掀开一角度。借此,可达成让尾翼依使用需求来调整角度的效果:欲使用时掀开一角度,不使用时则盖合。不使用时则盖合。不使用时则盖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


[0001]本技术与扰流翼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关于扰流翼,主要借由气流通过翼片时的下压力道而提升高速行驶车辆的安定性,进而增加安全性。
[0003]现行摩托车若只是街道版摩托车而非赛道版摩托车,都不会在车身设计扰流翼,现行街道版摩托车若为了增加行车安全而想要增设扰流翼时,都须使用者自行额外加装。
[0004]街道版摩托车虽能自行加装扰流翼来增加行车安全性,然而须自行加装的现有扰流翼都是固定不动的,导致无论是在高速行驶或是在塞车时,扰流翼都很高调的在车身上展开。以塞车而言,将会在车阵中受到来自车旁他人的一阵侧目。
[0005]此外,申请人还发现,即使设计出可将扰流翼收合的结构,但由于扰流翼仅只收合并未隐藏,导致易遭有心人破坏、拆拔或盗取。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能借由特殊设计的连杆结构和特殊设计的带动结构,以让尾翼可依使用需求来调整角度:欲使用时掀开一角度,不使用时则盖合。
[0007]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还能借由特殊设计的底座和尾翼,以在不使用时,还能进一步让底座和尾翼彼此对应组合成原有的车尾扶手而产生隐藏效果。
[0008]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包括:一底座;至少一连杆结构,该连杆结构包含彼此可转动地连接的一固定杆和复数作动杆,该固定杆固定于该底座;一带动结构,对应该连杆结构设置且包含一驱动组件和受到该驱动组件驱动的复数传动件,该驱动组件经由各该传动件带动各该作动杆相对于该固定杆摆动;以及一尾翼,固定于各该作动杆的其中之一而经由跟随摆动来调整角度;其中,各该作动杆经由该带动结构带动而选择性共同伏低和撑高,该尾翼经由跟随各该作动杆伏低和撑高而分别对该底座盖合和相对于该底座掀开一角度。
[0009]本技术还提供另一种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包括:一底座,具有一开口;至少一连杆结构,该连杆结构包含彼此可转动地连接的一固定杆和复数作动杆,该固定杆固定于该底座;一带动结构,对应该连杆结构设置且包含一驱动组件和受到该驱动组件驱动的复数传动件,该驱动组件经由各该传动件带动各该作动杆相对于该固定杆摆动;以及一尾翼,能对应该开口位置盖合于该底座而共同组合成一车尾扶手,该尾翼固定于各该作动杆的其中之一而经由跟随摆动来调整角度;其中,各该作动杆经由该带动结构带动而选择性共同伏低和撑高,该尾翼经由跟随各该作动杆伏低和撑高而分别对该底座盖合和相对于该底座掀开一角度。
[0010]可选地,该车尾扶手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开口连通于该容置空间,该至少一连杆结构和该带动结构均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
[0011]可选地,该固定杆和各所述作动杆是彼此围绕状连接。
[0012]可选地,各所述作动杆的其中另一者为一第一作动杆,该第一作动杆可转动地连接于该固定杆且受到该带动结构带动。
[0013]可选地,该连杆结构还包含一受动杆,各该作动杆的其中另一者为一第一作动杆,该第一作动杆可转动地连接于该固定杆且于彼此连接处设置有一转轴,该转轴活动穿插于该固定杆,且该转轴固定于该第一作动杆和该受动杆,该受动杆经由受到该带动结构带动而连动该第一作动杆相对于该固定杆摆动。
[0014]可选地,各所述作动杆包含一第一作动杆、一第二作动杆和一第三作动杆,该固定杆、该第一作动杆、该第二作动杆和该第三作动杆是彼此围绕状连接。
[0015]可选地,所述连杆结构设置为二个,该带动结构带动该连杆结构摆动,该尾翼固定于各该连杆结构中的其中之一该作动杆上而跟随摆动。
[0016]可选地,各所述传动件包含一平移传动件和至少一旋转传动件,该驱动组件具有一驱动轴,该旋转传动件设置于该驱动轴而跟随该驱动轴旋转,该平移传动件经由受到该旋转传动件带动而相对于该固定杆平移,且该平移传动件经由平移而带动各该作动杆摆动。
[0017]可选地,所述旋转传动件设置为二个且包含一第一旋转传动件和一第二旋转传动件,该第一旋转传动件固定套设于该驱动轴,该第二旋转传动件则设置于该第一旋转传动件与该平移传动件之间而传递该驱动组件的动力。
[0018]可选地,该带动结构还包括一导引架,该平移传动件滑接于该导引架且受到该导引架的导引而平移。
[0019]相较于先前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功效:能让尾翼依使用需求来调整角度:欲使用时掀开一角度,不使用时则盖合;还能在不使用时,进一步让底座和尾翼彼此对应组合成原有的车尾扶手而产生隐藏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 为本技术扰流尾翼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0021]图2 为本技术依据图1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 为本技术中的连杆结构于伏低时的侧视示意图。
[0023]图4 为本技术中的连杆结构于撑高时的侧视示意图。
[0024]图5 为本技术扰流尾翼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尾翼撑高前)。
[0025]图6 为本技术扰流尾翼装置于俯视时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7 为本技术依据图6中的7

7剖面示意图。
[0027]图8 为本技术依据图6中的8

8剖面示意图。
[0028]图9 为本技术扰流尾翼装置于俯视时的剖面示意图(尾翼撑高后)。
[0029]图10 为本技术扰流尾翼装置于尾翼撑高后的立体图。
[0030]图11 为本技术依据图9中的11

11剖面示意图。
[0031]图12 为本技术依据图9中的12

12剖面示意图。
[0032]图13 为本技术扰流尾翼装置安装于摩托车尾部的侧视示意图。
[0033]图中:
[0034]100:扰流尾翼装置1:车尾扶手11:底座111:第一对合周缘110:开口12:尾翼121:第二对合周缘13:障板3:连杆结构30:固定杆31:第一作动杆32:第二作动杆33:第三作动杆35:受动杆351:长槽36,37:连接件5:带动结构50:驱动组件501:驱动轴51:第一旋转传动件52:第二旋转传动件521:第一齿轮522:第二齿轮53:平移传动件531:拨杆54:导引架A:容置空间M:摩托车S: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6]如图1至图8以及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为摩托车专用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以下简称:扰流尾翼装置)100,包括:一车尾扶手1、至少一连杆结构3以及一带动结构5。
[00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具有一开口;至少一连杆结构,该连杆结构包含彼此可转动地连接的一固定杆和复数作动杆,该固定杆固定于该底座;一带动结构,对应该连杆结构设置且包含一驱动组件和受到该驱动组件驱动的复数传动件,该驱动组件经由各该传动件带动各该作动杆相对于该固定杆摆动;以及一尾翼,能对应该开口位置盖合于该底座而共同组合成一车尾扶手,该尾翼固定于各该作动杆的其中之一而经由跟随摆动来调整角度;其中,各该作动杆经由该带动结构带动而选择性共同伏低和撑高,该尾翼经由跟随各该作动杆伏低和撑高而分别对该底座盖合和相对于该底座掀开一角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车尾扶手具有一容置空间,该开口连通于该容置空间,该至少一连杆结构和该带动结构均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杆和各所述作动杆是彼此围绕状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作动杆的其中另一者为一第一作动杆,该第一作动杆可转动地连接于该固定杆且受到该带动结构带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杆结构还包含一受动杆,各该作动杆的其中另一者为一第一作动杆,该第一作动杆可转动地连接于该固定杆且于彼此连接处设置有一转轴,该转轴活动穿插于该固定杆,且该转轴固定于该第一作动杆和该受动杆,该受动杆经由受到该带动结构带动而连动该第一作动杆相对于该固定杆摆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作动杆包含一第一作动杆、一第二作动杆和一第三作动杆,该固定杆、该第一作动杆、该第二作动杆和该第三作动杆是彼此围绕状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设置为二个,该带动结构带动该连杆结构摆动,该尾翼固定于各该连杆结构中的其中之一该作动杆上而跟随摆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传动件包含一平移传动件和至少一旋转传动件,该驱动组件具有一驱动轴,该旋转传动件设置于该驱动轴而跟随该驱动轴旋转,该平移传动件经由受到该旋转传动件带动而相对于该固定杆平移,且该平移传动件经由平移而带动各该作动杆摆动。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传动件设置为二个且包含一第一旋转传动件和一第二旋转传动件,该第一旋转传动件固定套设于该驱动轴,该第二旋转传动件则设置于该第一旋转传动件与该平移传动件之间而传递该驱动组件的动力。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的角度可调型扰流尾翼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季达侯志达何炘浩奚仲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明芳汽车部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