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障碍公交车通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715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障碍公交车通行装置,包括踏板,踏板连接升降驱动装置以实现上下升降和复位;踏板上设置有相对滑移的内板,内板相对踏板滑移并与踏板共同组成向路面延伸的站立平台,所述的站立平台向路面延伸时向下倾斜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障碍公交车通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无障碍公交车通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公交车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公交车一般设置前门和后门,其中前门用于上车,后门用于下车,公交车在车站停靠后,人们有序排队上下车可有效缩短公交车在车站的停靠时间。但针对行动不便的群体,或年幼孩童而言,上下公交车是一项较为费力的行动,尤其是乘坐轮椅的残疾人士,更是难以独自上下公交车。
[0003]现有的公交车上下车工具包括设置在公交车车门处的斜板,在需要时将其搭设在公交车开启的车门处,形成一个斜坡以供人员上下,但这种斜板容易导致人员上下过程中滑倒,且走斜坡仍然需要消耗极大的体力,对于残疾群体并不实用。
[0004]因此,现有的公交车车门处的上下车结构亟待改进,在满足常人上下车需求的同时,也需要使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士和年幼孩童能够方便上下车,为其提供便利并且减少安全隐患。故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内容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障碍公交车通行装置,通过上下可动的踏板结构和前后可动的内板结构提供上下车平台,当乘客上到平台后通过装置自行移位将其带动到指定位置,从而实现上车或下车,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士和年幼孩童上下车提供了便利,保障了上下车安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无障碍公交车通行装置,包括踏板,踏板连接升降驱动装置以实现上下升降和复位;踏板上设置有相对滑移的内板,内板相对踏板滑移并与踏板共同组成向路面延伸的站立平台,所述的站立平台向路面延伸时向下倾斜8
°
~10
°
;所述的踏板还连接滑移驱动装置以驱动内板滑移和复位。
[0008]上述公开的通行装置,通过升降驱动装置带动踏板的上升和下降,其可升至齐平于公交车内地板的高度,同时可降至接近路面一定距离的高度,在升降的过程中能够带动人员同步升降;内板设置于踏板上,通过滑移驱动装置能向踏板外延伸和向踏板内收缩,进而改变站立平台的面积,为人员上下提供足够的空间。
[0009]进一步的,本技术所采用的升降驱动装置结构并不唯一限定,可被构造为多种形式并从中进行选择,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踏板两侧的被动提升件,被动提升件连接配合设置于公交车体上的主动提升件,还包括升降驱动电机,升降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结构带动主动提升件件运作并带动被动提升件。采用如此方案时,升降驱动电机数量至少为二,并对称设置于踏板的两侧,两个升降驱动电机分别驱动一组被动提升件和主动提升件以实现踏板的平稳上升和下降。
[0010]进一步的,本技术中,主动提升件、被动提升件的结构并不唯一限定,其可采
用多种可行的结构,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主动提升件为齿轮,被动提升件为齿条,所述的齿条与踏板固定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并在转动的同时带动齿条和踏板上下移位。采用如此方案时,齿条与齿轮采用密齿结构,可减少踏板的晃动,提高升降过程种的平稳度。
[0011]再进一步,为了使踏板的上升和下降更加平稳,在踏板处设置定向结构,定向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公交车上的定向杆,和设置于踏板上的定向套筒,定向套筒套接在定向杆上并沿定向杆往复滑动。或者,定向杆设置于踏板上,定向套筒设置于公交车上,定向套筒与定向杆套接并往复滑动。
[0012]进一步的,本技术中的传动结构用于将升降驱动电机的载荷进行传递以实现踏板的升降,其结构并不唯一限定,可被构造为多种可行的选择,具体的,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传动结构包括与升降驱动电机同轴转动的蜗杆,和与齿轮同轴转动的蜗轮,蜗轮与蜗杆配合传动并将升降驱动电机的驱动力传递至齿轮和齿条。采用如此方案时,蜗杆带动蜗轮转动,齿轮随蜗轮同轴转动,齿条与齿轮保持啮合,因此齿条实现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踏板上下移动。
[0013]进一步的,本技术中,内板与踏板是相对滑移的,其配合结构并不唯一限定,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踏板上的两侧相对设置有水平滑槽,内板的两侧边缘嵌入水平滑槽内并沿水平滑槽滑动。采用如此方案时,可将水平滑槽设置于踏板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水平滑槽能够阻止内板向两侧移动,因而内板只能沿既定的方向滑移以实现站立平台的延伸和收缩。
[0014]进一步的,本技术中,为了减少内板与踏板之间的摩擦,使内板与踏板之间的滑移更加平顺,可对内板与踏板之间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此处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内板与踏板之间设置有滑移件,滑移件至少包括牛眼滚珠、轴承、滚轮中的一种。采用如此方案时,可将滑移件均匀不设,以实现内板的平顺滑移。
[0015]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滑移驱动装置的结构并不唯一限定,其能够被构造为多种可行的结构并从中进行选择,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滑移驱动装置包括与内板连接的固定座,与固定座连接的调节杆,还包括设于公交车连接固定并用于驱动调节杆的滑移驱动电机。采用如此方案时,滑移驱动装置可推动内板前后移动。
[0016]进一步的,在本技术中,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滑移驱动装置的具体结构:所述的固定座包括螺纹座,所述的调节杆包括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与螺纹座螺纹配合,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滑移驱动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采用如此方案时,滑移驱动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进而实现内板的前后调节。
[0017]再进一步,在本技术中,举出其中一种可行的滑移驱动装置的具体结构:所述的固定座包括铰接座,调节杆的一端与铰接座铰接,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滑移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曲轴连接。采用如此方案时,通过滑移驱动曲轴带动调节杆往复摆动进而实现内板的前后调节。
[0018]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内板的滑移稳定,对滑移驱动装置进行优化:所述的滑移驱动装置数量为二,且在内板的两侧对称布置。
[0019]常态下,踏板处于初始位置,其位于常人可正常上下公交车的高度,其可被当作台阶使用。具体使用本技术所公开的装置时,包括上车和下车两个过程。其中,上车过程
包括:
[0020]司机启动该装置,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踏板下移至一定的高度,在滑移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内板延伸一定的距离并触达路面,此时站立平台与路面形成10
°
的夹角;带人员移动至站立平台后,司机触发下一步操作并使站立平台上移至与公交车地板齐平,人员可进入公交车内部;当人员进入公交车内部,司机继续触发下一步操作,使内板回缩,踏板下降回归至初始位置。
[0021]下车过程包括:
[0022]司机启动该装置,在升降驱动装置的驱动下踏板上升至与公交车内底板齐平,同时内板外伸以增加站立平台的空间,待人员上到站立平台之后,司机触发下一步操作,站立平台下降至既定位置,使站立平台与路面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障碍公交车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1),踏板(1)连接升降驱动装置以实现上下升降和复位;踏板(1)上设置有相对滑移的内板,内板相对踏板(1)滑移并与踏板(1)共同组成向路面延伸的站立平台,所述的站立平台向路面延伸时向下倾斜8
°
~10
°
;所述的踏板(1)还连接滑移驱动装置以驱动内板滑移和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障碍公交车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踏板(1)两侧的被动提升件(7),被动提升件(7)连接配合设置于公交车体上的主动提升件(6),还包括升降驱动电机,升降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结构带动主动提升件(6)件运作并带动被动提升件(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障碍公交车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提升件(6)为齿轮,被动提升件(7)为齿条,所述的齿条与踏板(1)固定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并在转动的同时带动齿条和踏板(1)上下移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障碍公交车通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结构包括与升降驱动电机同轴转动的蜗杆(8),和与齿轮同轴转动的蜗轮(9),蜗轮(9)与蜗杆(8)配合传动并将升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保成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