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汤寅生专利>正文

透镜阵列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36791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具有或不具有集成传感器单元的透镜或微透镜阵列或非球形透镜的系统和方法。基板和透镜材料之间的电介质具有弯曲凹槽,该凹槽被透镜材料填充。光进入透镜材料层并被弯曲凹槽部分聚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总地涉及微透镜阵列和光学透镜,更具体地涉及制造微透镜阵列或非球形透镜的方法。
技术介绍
微透镜阵列在用于成像应用的微型封装中提供了光学多功能性。传统上,微透镜定义为直径小于1毫米的透镜,然而直径大到5毫米以上的透镜有时也被认为是微透镜。 存在许多种传统的制造微透镜阵列的方法,例如使用回流或扩散。图1A-1C示出了通过沉积材料、图形化和回流的制作微透镜阵列的典型步骤顺序。在图1A中,光敏层10例如光敏树脂形成于硅基板(未示出)上的平整化层12上。光敏层的材料被用于形成微透镜阵列。在图1B中,光敏层10被图形化以形成例如矩形、条形或方形14的形状阵列,其中这些形状位于将形成各个微透镜的位置。例如可以使用传统的掩模和光致抗蚀剂工艺进行图形化,其中光致抗蚀剂沉积在光敏层10上,通过具有不透明区域的掩模被曝光,显影(或除去)光致抗蚀剂的选定部分,并蚀刻被光致抗蚀剂曝光留下的光敏层10区域。方形14随后被充分地加热致使其回流,由此形成半球形的微透镜16,如图1C所示。 然而,通过前述热回流制作的微透镜阵列存在诸多缺点。典型地,光敏树脂包含成比例地在可见光谱的蓝光区吸收更多光的成份。因此,色谱失真,产生的图像比实际图像更加呈“微黄色”。这种彩色失真由于树脂氧化而随时间增加。另一个缺点为,光敏树脂可被图形化的分辨率受树脂层厚度的限制。树脂层越厚,阵列中的微透镜间隔越大,这减小了阵列的光收集效率。另一方面,树脂层必须足够厚,使得当回流时,结果微透镜的下垂足以导致预期的聚焦效果。因此,使用这种方式制备的微透镜阵列难以获得最高的可能收集效率。又一个缺点源于如下事实,由于微透镜的曲率半径变小,所以入射光被聚焦在靠近微透镜的点上。因此,使用简单地划分成方形不透明区域和透光区域的掩模,光敏层根据单元的形状而被图形化成正方形或矩形的形状,并被热处理以形成微透镜。因此,微透镜的曲率半径减小。此外,由于形成矩形形状的微透镜沿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的曲率半径存在显著差异,难以将入射光准确无误地聚焦到相应的光电二极管上,一部分光被聚焦到平整化层或者光电二极管与微透镜之间的滤色器层上,导致光损耗以及灵敏度和分辨率的退化。 形成微透镜阵列的另一种传统方法是采用扩散,例如M.Oikawa等人在″Light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Planar Microlens″,Proc.SPIE,1544,1991,pp.226-237中所述,该文献在此被完整引用作为参考。图2A-2G示出了使用两种类型扩散形成微透镜阵列的步骤。在图2A中,提供了玻璃基板20。在图2B中,金属膜22沉积在玻璃基板20上。金属膜22随后通过例如传统工艺被图形化,以除去将形成各个微透镜的部分24,如图2C所示。图2D和图2E示出了一种类型的进一步工艺,其中使用恰当的掺杂剂和能量对曝光区域24进行扩散(图2D),随后残余金属被除去,并使用例如化学或机械抛光对表面抛光以形成微透镜26(图2E)。图2F和2G示出了另一种类型的进一步工艺,其中离子、质子或其他合适的分子被用于轰击(例如使用低能量)(图2F)并扩散到基板20内,例如使用有机蒸气除去残余金属部分且被辐射部分“隆起”(图2G)而形成微透镜28。结果形成高数值孔径的平面微透镜阵列。使用扩散形成微透镜阵列的一个缺点为,沿光轴方向的厚度的控制受限制。 微透镜阵列通常与底下的传感器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或电荷耦合器件(CCD)传感器的阵列一起使用,以形成成像器件。微透镜收集光并将光聚焦到相应传感器上。微透镜通过收集来自大的光收集区域的光并将其聚焦到传感器小的光敏感区域(即,像素)上,由此显著地改善了成像器件的光灵敏度。产生图像信号的一个传统方法如图3所示。光线30被微透镜层32收集和聚焦,其中该微透镜层32包含平整化层36上的微透镜34的阵列且例如由前述工艺形成。光线30穿过平整化层36之后,被滤波器层40内的滤色器38过滤,各个滤色器仅允许特定彩色的光例如红、绿和蓝(RGB)穿过。经过滤波器的光随后穿过传感器层42,该层包含诸如光电二极管或CCD器件的传感器44的阵列。处理器(未示出)组合来自传感器的信号以创建彩色图像。 微透镜、滤波器和传感器的这种排列具有许多缺点。需要许多工艺步骤以形成分离的微透镜层32、滤波器层40和传感器层42,这增加了成本和时间。这些层也增大了微透镜和传感器之间的分离,这会增大像素之间的串扰,其部分原因在于光入射到毗邻传感器上而非预期传感器上。 除了微透镜之外,高质量的非球形透镜对于成像领域中的许多应用而言也是关键的元件。非球形透镜在光学系统中得到广泛使用,例如在专业照相机和视频成像设备中用于控制关键光传播以及校正图像彩色质量。然而,非球形透镜的制作复杂,只能由受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员通过熟练的手工操作才能完成。不像通过使用传统机器可以快速制造的球形透镜,非球形或特殊尺寸或形状的透镜典型地需要手工且经常要逐个地成形和抛光。这种工艺不仅耗时,且成本高。 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透镜、微透镜或阵列以及包括非球形透镜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例如前述传统透镜阵列或非球形透镜和相关工艺的缺点。此外,需要一种集成透镜阵列和传感器阵列,这些阵列克服了前述传统微透镜/传感器器件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微透镜阵列或非球形透镜以及形成微透镜阵列或非球形透镜的工艺。一方面,微透镜阵列形成于传感器阵列上,从而形成了集成微透镜/传感器器件。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首先在基板上制作传感器阵列。诸如旋涂(spin-on)聚合物(例如聚酰亚胺)或氧化物(例如SiO2)的介电层被沉积在传感器阵列上。诸如旋涂光致抗蚀剂的图形化光敏介电层随后形成于该介电层上。该图形化层的选定部分被除去以暴露各个传感器上将形成微透镜的介电层区域。例如通过使用湿法蚀刻、灰阶掩模或阴影掩模,被暴露部分接着被加工形成弯曲的凹槽。该弯曲的凹槽可具有受控形状,其形状可为从浅凹槽到深球形凹槽,具体取决于微透镜的预期特性。图形化层的剩余部分随后被除去。折射率高于底下的介电层的无机透镜材料,例如SiO2、SiOxNy、Si3N4、TiO2或聚合物,沉积在该介电层上以形成微透镜和传感器的集成阵列。如果需要,则该透镜材料层可以被抛光。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介电层可以沉积在任何基板上,且不一定为传感器阵列。在这种实施方案中,该工艺形成与/或可用于制作塑料压模模板,从而形成各个球形或非球形透镜或者球形与/或任何预期的一种或多种形状的非球形微透镜的阵列。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允许形成具有不同形状非球形与/或球形透镜的透镜或微透镜阵列。这使得透镜制造者能够以折扣价格更加灵活地制作许多另外类型的透镜阵列。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优于传统微透镜阵列和方法的许多优点。由于微透镜阵列直接形成于传感器阵列上,工艺步骤少于传统方法,因此和传统器件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微透镜/传感器器件更容易制作且制作成本更低。根据用于微透镜与/或工艺控制的介电材料的类型,可以控制微透镜的焦距(即,透镜元件的曲率)。 由于可以使用湿法蚀刻、灰阶掩模或阴影掩模工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改进的传感器灵敏度。另一个优点为,使用无机透镜材料扩展了微透镜的可靠性或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作透镜或透镜阵列的方法,包括:提供基板;在所述基板上沉积介电层;在所述介电层上沉积图形化层;去除与待形成的透镜相对应的介电层的区域重叠的所述图形化层的一部分;去除所述介电层的曝光部分以在所述介电 层的曝光部分内形成弯曲凹槽;以及使用透镜材料填充所述弯曲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4-3-9 10/797,809定义,这些权利要求被并入该部分作为参考。通过考虑对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的下述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更彻底地理解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并且还可意识到本发明的另外优点。下文中将参考所附各页图示,简单描述这些图示。附图说明图1A-1C示出了根据传统工艺通过回流制作微透镜阵列的典型步骤顺序;图2A-2E示出了根据传统工艺使用一种类型的扩散形成微透镜阵列的步骤; 图2A-2C和2F-2G示出了使用另一种类型的传统工艺形成微透镜阵列的步骤;图3示出了一种类型的传统微透镜阵列和传感器阵列器件;图4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用于将微透镜阵列制作到传感器阵列上的工艺的流程图;图5A-5G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用于制作微透镜/传感器阵列的工艺的各个阶段;图6A和6B分别示出了用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中的灰阶掩模以及灰阶掩模特性;图7A-7C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使用灰阶掩模形成受控曲率凹槽的工艺的各个阶段;以及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微透镜阵列的倾斜视图。 通过参考下文中的详细描述,可以最佳地理解本发明的各实施方案及其优点。应该理解,相同的参考数字用于表示在一个或多个图示中示出的相同元件。具体实施方式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用于制作微透镜阵列或非球形透镜的方法400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402中提供基板,其中该基板可包含CMOS或CCD传感器的阵列。该传感器阵列可以是任意合适的尺寸,从小屏幕应用一直到大显示器件。在步骤404中,介电层随后沉积在基板上。在步骤406中,诸如旋涂光致抗蚀剂或其他光敏材料的图形化层沉积在介电层上。在步骤408中,例如通过传统光刻工艺除去图形化层的选定部分。被除去的部分暴露将形成微透镜或非球形透镜的介电层区域。对于具有传感器阵列的实施方案,这些暴露区域对应于各个传感器元件的位置。 在步骤410,例如使用湿法蚀刻、灰阶掩模或阴影掩模选择性地蚀刻介电层的暴露部分,从而形成受控的弯曲凹槽。这些弯曲凹槽在中心最深并朝侧边或圆周向上递减。该蚀刻并未除去所有介电材料,使得底下基板或传感器被暴露。此外,弯曲凹槽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半球形或非球形,这取决于应用。在步骤412,图形化层的剩余部分被除去,结果的模板准备好用于进一步工艺步骤,或者可以用于特殊设计透镜的塑料压模。当该模板被继续用于进一步工艺时,在步骤414中,无机透镜材料层被沉积在介电层上,从而填充弯曲凹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透镜材料的折射率高于介电层的。合适的透镜材料的示例包含但不限于SiO2、SiOxNy、Si3N4、TiO2、聚合物或者在塑料压模的情形中为塑料。如果需要,透镜材料层随后可以被抛光。 图5A-5G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制作微透镜阵列的各个阶段。图5A示出了基板500的俯视图,其中微透镜阵列将形成在基板500上。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基板500为玻璃或硅基板,其中得到的器件为微透镜阵列。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基板500为形成于诸如玻璃或硅的支持基板的顶部上的传感器阵列,其中得到的器件为集成传感器/微透镜阵列。该传感器阵列可以为CMOS或CCD传感器的阵列,例如光电二极管或其他传感器元件。该传感器阵列的制作使用了传统方法。图5A示出的实施方案中,具有单独传感器元件504的传感器阵列502形成于支持基板506上。诸如氧化物(例如SiO2、TiO2)、氮化物(例如SiOxNy)、旋涂聚合物的介电层508被沉积在传感器阵列502上,如图5B所示。介电层508的厚度取决于具体应用要求。在用于集成传感器/微透镜阵列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介电层508厚度介于1微米和几个毫米之间。在用于单独分非球形透镜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介电层508厚度可高达一厘米以上。 接着,在图5C中,图形化层510沉积在介电层508上,其中图形化层510将用于暴露将形成微透镜或非球形透镜的介电层部分。图形化层510为光敏介电材料,且基于所使用的图形化工艺而选择该图形化层。例如,对于光刻工艺,图形化层510可以是旋涂光致抗蚀剂或其他光敏材料。利用光掩模进行曝光,随后可以在图形化层510上形成预期图形。如果光致抗蚀剂为正性,则光掩模可具有圆形开口阵列,其中圆形开口对应于待形成的微透镜的位置。如果微透镜将具有不同的形状与/或尺寸,则可以相应地调整光掩模的各个开口。图形化层510被曝光的部分随后被除去从而暴露将形成微透镜或非球形透镜的介电层508部分512,如图5D所示。对于底下的传感器阵列,部分512对应于各个传感器元件504。 在图5E中,介电层508的暴露部分512随后被蚀刻以形成传感器元件504上的弯曲凹槽514。弯曲凹槽514可以是半球形的,如图5F所示,该图为图5E的俯视图。如前所述,根据微透镜的应用,可以改变各个弯曲凹槽514的形状。此外,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可通过受控蚀刻形成弯曲凹槽514,该蚀刻例如湿法蚀刻或者使用灰阶掩模或阴影掩模图形化之后进行蚀刻。用于锥形蚀刻的其他蚀刻工艺也可以适用于本发明。蚀刻的深度和锥度也决定了微透镜或透镜的光学特性,例如焦距。因此,通过控制介电层的蚀刻,可以容易地制作各种类型的微透镜阵列。 图6A和6B以及7A-7C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使用灰阶掩模工艺形成受控弯曲凹槽的方法。图6A示出了灰阶掩模的一个开口600的示例,其中典型的灰阶掩模具有许多这种开口600,开口600之间被不透明部分分隔。灰阶掩模使不同数量的光穿过开口的不同半径位置,例如图6B所示。灰阶掩模上在开口600不同半径处的灰阶水平决定了在诸如光致抗蚀剂的底下光敏电介质相应位置的光曝光程度。如图所示,从开口中心沿径向向外,穿过的光线的数量从中心处的最大值约100%到边缘或外部圆周的约0%。光投射率曲线“a”可以是用于形成预期微透镜或透镜的任何合适形状。 图7A-7C示出了使用灰阶掩模形成受控弯曲凹槽的步骤顺序。在图7A中,图形化层510(例如正光致抗蚀剂)的一小部分通过灰阶掩模的一个开口600而被曝光。注意,沿x方向的灰阶掩模开口之间的部分是不透明的。图形化层510被显影,且执行干法蚀刻将曝光图形传递到下面的介电层508,如图7B和7C所示,从而形成弯曲凹槽514。因此,通过控制灰阶掩模上的灰阶以及干法蚀刻,可以快速且不昂贵地形成不同设计的球形和非球形微透镜和透镜。 取决于图形化和蚀刻类型,弯曲凹槽514需要被处理以消除弯曲凹槽表面上的不规则。弯曲凹槽的“粗糙度”应该小于可见光波长。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粗糙度应该约为可见光波长的约1/10。这里定义的“粗糙度”是指弯曲凹槽表面上峰和谷之间的距离或变动。例如,当使用干法蚀刻形成弯曲凹槽514时,可以增加快速的湿法蚀刻或清洗以消除弯曲凹槽514表面上的任何粗糙。快速的湿法蚀刻的一个备选为使用折射率与下面的介电层508相同的薄介电材料涂敷弯曲凹槽514的表面。消除凹槽514表面区域的其他合适方法包括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寅生
申请(专利权)人:汤寅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