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油箱止回背压阀的液压举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618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压举升装置领域,公开了一种带油箱止回背压阀的液压举升装置,包括油箱和手动泵,手动泵上设有油箱,油箱内充满油液,手动泵和油液之间设有油箱止回背压阀,油箱止回背压阀包括弹性簧片、托盘和密封圈,弹性簧片和托盘连接,托盘上设有密封圈;手动泵包括泵体,泵体和密封圈接触,泵体和弹性簧片连接。弹性簧片、托盘、密封圈及泵体紧密贴合,形成一个密封环,密封环的内部为回油管路,密封环的外部为油液。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油液单向流通,避免受污染的油箱油液进入系统回油管路中,降低系统的故障率的优点。故障率的优点。故障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油箱止回背压阀的液压举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举升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带油箱止回背压阀的液压举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商用车驾驶室液压举升系统中,一般使用手动泵为系统提供液压动力源,在手动泵上设有油箱,作为油液存储空间。商用车驾驶室液压举升系统的回油管路直通油箱内部,方便油液回流。申请号CN202022680955.X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重卡汽车驾驶室翻转系统举升液压手摇泵。
[0003]但是由于油箱内的油液经过长时间使用,往往会携带有各种细小杂质和颗粒,如果此油液通过回油管路直接进入液压系统,就会造成系统内油液污染,容易引起系统失效。
[0004]并且当系统经过初次使用后,液压系统内的执行元件与管路都会充满油液,如果长时间不用,系统内的油液会在重力或汽车颠簸等原因下回流到油箱内,使液压系统管路吸入空气,造成如:下次使用无法快速建压、举升缸自动下滑、内部零件因缺少润滑而损坏等各种失效。现行结构均为直接回油,无特殊措施,商用车驾驶室液压举升系统因此原因引发的相关故障的概率一直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带油箱止回背压阀的液压举升装置。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7]一种带油箱止回背压阀的液压举升装置,包括油箱和手动泵,手动泵上设有油箱,油箱内充满油液,手动泵和油液之间设有油箱止回背压阀,油箱止回背压阀包括弹性簧片、托盘和密封圈,弹性簧片和托盘连接,托盘上设有密封圈;手动泵包括泵体,泵体和密封圈接触,泵体和弹性簧片连接。
[0008]作为优选,弹性簧片、托盘、密封圈及泵体紧密贴合,形成一个密封环,密封环的内部为回油管路,密封环的外部为油液。
[0009]作为优选,弹性簧片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托盘上设有凸起,凸起安装到第一安装孔内;托盘上还设有凹槽和过油槽,凹槽内设有密封圈,过油槽和回油管路相对。通过凸起和第一安装孔将托盘和弹性簧片连接起来,结构稳定。
[0010]作为优选,油箱止回背压阀还包括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弹性簧片上位于第一安装孔的两侧还设有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第一铆钉穿过第二安装孔后和泵体铆接,第二铆钉穿过第三安装孔后和泵体铆接。通过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将油箱止回背压阀安装在泵体上,结构稳定。
[0011]作为优选,弹性簧片包括第一弯曲段、弹性段和第二弯曲段,第一弯曲段通过弹性段和第二弯曲段连接,第一弯曲段上设有第二安装孔,弹性段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弯曲段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一弯曲段、弹性段和第二弯曲段的组合,使弹性簧片具有合适的弹性。
[0012]作为优选,弹性簧片为金属制成的弹性簧片,密封圈为丁腈橡胶制成的密封圈,密封圈为O型密封圈,托盘为尼龙材质制成的托盘。弹性簧片为金属薄片,可使用冲压模具大批量生产;托盘为尼龙材质,密封圈为丁腈橡胶,均可通过橡塑,模具大批量生产,且零件一致性极好。
[0013]作为优选,当回油管路内的压力大于弹性簧片的弹性力时,密封圈和泵体脱离接触,回油管路内的油液流到油箱内;当回油管路内的压力小于或等于弹性簧片的弹性力时,密封圈回位与泵体恢复接触,形成密封。油液单向流通,系统回油管路的油液可以进入油箱,而油箱内的油液无法进入回油管路。
[0014]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
[0015]1.油液单向流通,系统回油管路的油可以进入油箱,而油箱内的油液无法进入回油管路;从而受污染的油箱油液不会进入系统回油管路中,避免引起系统失效的情况。
[0016]2.具有一定的开启压力,系统回油管路内的油液无法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回到油箱,从而避免液压系统管路吸入空气,维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系统的故障率。
[0017]3.制造简单,主要零件为弹性簧片、托盘和密封圈,弹性簧片为金属薄片,可使用冲压模具大批量生产;托盘为尼龙材质,密封圈为丁腈橡胶,均可通过橡塑,模具大批量生产,且零件一致性极好。
[0018]4.装配简单,零件组合后,只需要将铆钉铆压入泵体即可完成。
[0019]5.密封性能强,使用了丁腈橡胶材质的O形密封圈作为密封件,有较好的密封性,抗污染性强,不易受到油液内杂质颗粒影响,破坏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油箱止回背压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中弹性簧片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图2中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图4托盘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5]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手动泵、101—泵体、2—油箱、201—油液、3—油箱止回背压阀、301—弹性簧片、3011—第一弯曲段、3012—弹性段、3013—第二弯曲段、3014—第二安装孔、3015—第一安装孔、3016—第三安装孔、302—托盘、3021—凸起、3022—凹槽、3023—过油槽、303—密封圈、3041—第一铆钉、3042—第二铆钉、4—回油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实施例1
[0028]一种带油箱止回背压阀的液压举升装置,如图所示,包括油箱2和手动泵1,手动泵1上设有油箱2,油箱2内充满油液201,手动泵1和油液201之间设有油箱止回背压阀3,油箱止回背压阀3包括弹性簧片301、托盘302和密封圈303,弹性簧片301和托盘302连接,托盘302上设有密封圈303;手动泵1包括泵体101,泵体101和密封圈303接触,泵体101和弹性簧
片301连接。
[0029]弹性簧片301、托盘302、密封圈303及泵体101紧密贴合,形成一个密封环,密封环的内部为回油管路4,密封环的外部为油液201。
[0030]弹性簧片30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3015,托盘302上设有凸起3021,凸起3021安装到第一安装孔3015内;托盘302上还设有凹槽3022和过油槽3023,凹槽3022内设有密封圈303,过油槽3023和回油管路4相对。通过凸起3021和第一安装孔3015将托盘302和弹性簧片301连接起来,结构稳定。
[0031]油箱止回背压阀3还包括第一铆钉3041和第二铆钉3042,弹性簧片301上位于第一安装孔3015的两侧还设有第二安装孔3014和第三安装孔3016,第一铆钉3041穿过第二安装孔3014后和泵体101铆接,第二铆钉3042穿过第三安装孔3016后和泵体101铆接。通过第一铆钉3041和第二铆钉3042将油箱止回背压阀3安装在泵体101上,结构稳定。
[0032]弹性簧片301包括第一弯曲段3011、弹性段3012和第二弯曲段3013,第一弯曲段3011通过弹性段3012和第二弯曲段3013连接,第一弯曲段301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3014,弹性段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油箱止回背压阀的液压举升装置,包括油箱(2)和手动泵(1),手动泵(1)上设有油箱(2),油箱(2)内充满油液(201),其特征在于:手动泵(1)和油液(201)之间设有油箱止回背压阀(3),油箱止回背压阀(3)包括弹性簧片(301)、托盘(302)和密封圈(303),弹性簧片(301)和托盘(302)连接,托盘(302)上设有密封圈(303);手动泵(1)包括泵体(101),泵体(101)和密封圈(303)接触,泵体(101)和弹性簧片(30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油箱止回背压阀的液压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簧片(301)、托盘(302)、密封圈(303)及泵体(101)紧密贴合,形成一个密封环,密封环的内部为回油管路(4),密封环的外部为油液(2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油箱止回背压阀的液压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簧片(30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3015),托盘(302)上设有凸起(3021),凸起(3021)安装到第一安装孔(3015)内;托盘(302)上还设有凹槽(3022)和过油槽(3023),凹槽(3022)内设有密封圈(303),过油槽(3023)和回油管路(4)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油箱止回背压阀的液压举升装置,其特征在于:油箱止回背压阀(3)还包括第一铆钉(3041)和第二铆钉(3042),弹性簧片(30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正中邵金龙吴卓泉刘先镇杨轩王俊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力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