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铜棒加工的表面润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6006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面润滑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铜棒加工的表面润滑设备。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对铜棒所有表面进行润滑工作的用于铜棒加工的表面润滑设备。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铜棒加工的表面润滑设备,包括有:支架;油箱,安装在支架上;托板,安装在油箱右侧;传输机构,安装在油箱内上侧,用于对铜棒进行运输,使铜棒从油箱右侧移动至左侧;驱动机构,安装在油箱、托板和传输机构之间,为传输机构提供动力。伺服电机会带动第二转杆旋转,进而控制第一转杆和连杆旋转,使得推块进行摆动,令料槽上放置好的铜棒向左侧移动,使得铜棒与油箱内的润滑油接触,对铜棒进行表面润滑工作。作。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铜棒加工的表面润滑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面润滑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铜棒加工的表面润滑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对铜棒进行运输及加工过程中,铜棒会产生多次摩擦,为了减少铜棒由于摩擦从而导致表面损坏,在加工过程中通常会对铜棒表面进行润滑,以减少铜棒所产生的摩擦力。
[0003]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13236926U的专利公布了一种用于铜棒加工的外表面润滑设备,包括设备安装箱、传输带机构以及润滑机构,设备安装箱的两端面上相对应的均设置有开口,一组开口为进料口,另一组为出料口,在设备安装箱内部固定安装有两组传输带机构,两组传输带机构之间设置有润滑机构,使得通过其中一组传输带机构传输铜棒至润滑机构进行润滑,之后由另一组传输带机构将其传出。该装置虽然可以对铜棒表面进行润滑,但无法对铜棒两端位置进行润滑工作。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可对铜棒所有表面进行润滑工作的用于铜棒加工的表面润滑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目前的铜棒表面润滑装置无法对铜棒所有表面进行润滑工作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对铜棒所有表面进行润滑工作的用于铜棒加工的表面润滑设备。
[0006]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铜棒加工的表面润滑设备,包括有:支架;油箱,安装在支架上;托板,安装在油箱右侧;传输机构,安装在油箱内上侧,用于对铜棒进行运输,使铜棒从油箱右侧移动至左侧;驱动机构,安装在油箱、托板和传输机构之间,为传输机构提供动力。
[0007]进一步地,传输机构包括有:第一转杆,对称地转动式安装在油箱内上部左右两侧;连杆,安装在第一转杆内侧;推块,转动式安装在连杆之间;料槽,安装在油箱内上部前后两侧。
[0008]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有:伺服电机,安装在托板上部;第二转杆,安装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转杆与油箱转动式连接;第一皮带轮,安装在第二转杆右侧以及转动式安装在油箱右上侧;第一平皮带,安装在第一皮带轮之间;第一支撑杆,安装在油箱右上部前后两侧;第三转杆,转动式安装在第一支撑杆之间;锥齿轮,安装在第三转杆中部以及上方第一皮带轮的右侧,两个锥齿轮之间互相啮合;第二皮带轮,安装在第三转杆前后两侧以及右方第一转杆的外侧;第二平皮带,安装在前侧的第二皮带轮之间与后侧的第二皮带轮之间。
[0009]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喷洒机构,喷洒机构包括:第一空心管,安装在油箱左下侧;螺旋叶,安装在第二转杆中部,螺旋叶位于第一空心管内侧;第二支撑杆,对称地安装在油箱上部前后两侧;第二空心管,均安装在同侧的第二支撑杆之间,第二空心管尾端均与第一空
心管连接;第三空心管,至少两根第三空心管安装在第二空心管上部之间;喷头,至少两个喷头安装在第三空心管下部。
[0010]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进料机构,进料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杆,安装在油箱右上部前后两侧;料箱,安装在第三支撑杆上部之间;斜板,安装在料箱内侧左部;第一推杆,滑动式安装在料箱左下部,推块向上摆动时会与第一推杆配合;连板,转动式安装在第一推杆右侧之间;转板,转动式安装在料箱左下侧,转板左上侧与连板转动式连接。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包括:凸轮,安装在第二转杆左侧;导向杆,安装在油箱左侧中部;导向块,安装在油箱左上侧;第二推杆,滑动式安装在导向块与导向杆之间;第一弹簧,安装在第二推杆下部与导向杆上部之间;漏箱,滑动式安装在油箱左上部内侧;第二弹簧,至少两个第二弹簧安装在漏箱前后两侧均与油箱之间。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回收机构,回收机构包括:滑杆,滑动式安装在油箱左部前后两侧;第三推杆,安装在滑杆下部之间;第三弹簧,安装在滑杆下部与油箱之间;挡板,安装在滑杆右侧;第四空心管,安装在油箱左部前后两侧;滤网,安装在第四空心管上部。
[0013]进一步地,料槽表面为波浪形,至少有两个凹陷处。
[0014]有益效果:1、伺服电机会带动第二转杆旋转,进而控制第一转杆和连杆旋转,使得推块进行摆动,令料槽上放置好的铜棒向左侧移动,使得铜棒与油箱内的润滑油接触,对铜棒进行表面润滑工作。
[0015]2、第二转杆旋转时会带动螺旋叶旋转,使得油箱内的润滑油进入第三空心管内,并通过喷头喷出,从上方对铜棒进行表面润滑工作,防止铜棒在移动时有部分位置不与润滑油接触。
[0016]3、推块在摆动过程中,会间歇性的带动第一推杆移动,进而通过连板间歇性控制转板旋转,使得铜棒依次从料箱落在料槽上。
[0017]4、完成表面润滑工作的铜棒最终会落入漏箱内,凸轮旋转时会带动第二推杆进行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漏箱进行前后抖动,从而将漏箱内铜棒上带有的润滑油甩出,并使其落在油箱左侧,节省润滑油的消耗。
[0018]5、第二推杆上下移动时,还会使得第三推杆、滑杆和挡板进行上下移动,挡板上下移动便可使得油箱左侧所收集的润滑油可以间歇性的通过滤网和第四空心管流入油箱右侧,更为便于对润滑油进行循环利用,同时滤网可防止部分异物进入油箱右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剖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传输机构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传输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驱动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剖视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驱动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剖视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喷洒机构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喷洒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专利技术进料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剖视图。
[0030]图12为本专利技术进料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剖视图。
[0031]图13为本专利技术过滤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剖视图。
[0032]图14为本专利技术过滤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剖视图。
[0033]图15为本专利技术回收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剖视图。
[0034]图16为本专利技术回收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剖视图。
[0035]图17为本专利技术回收机构的第三种立体结构剖视图。
[0036]附图标号:1_支架,2_油箱,3_托板,4_传输机构,40_第一转杆,41_连杆,42_推块,43_料槽,5_驱动机构,50_伺服电机,51_第二转杆,52_第一皮带轮,53_第一平皮带,54_锥齿轮,55_第三转杆,56_第二皮带轮,57_第二平皮带,58_第一支撑杆,6_喷洒机构,60_螺旋叶,61_第一空心管,62_第二空心管,63_第二支撑杆,64_第三空心管,65_喷头,7_进料机构,70_第三支撑杆,71_料箱,72_斜板,73_第一推杆,74_连板,75_转板,8_过滤机构,80_凸轮,81_第二推杆,82_导向杆,83_第一弹簧,84_导向块,8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铜棒加工的表面润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架(1);油箱(2),安装在支架(1)上;托板(3),安装在油箱(2)右侧;传输机构(4),安装在油箱(2)内上侧,用于对铜棒进行运输,使铜棒从油箱(2)右侧移动至左侧;驱动机构(5),安装在油箱(2)、托板(3)和传输机构(4)之间,为传输机构(4)提供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铜棒加工的表面润滑设备,其特征在于,传输机构(4)包括有:第一转杆(40),对称地转动式安装在油箱(2)内上部左右两侧;连杆(41),安装在第一转杆(40)内侧;推块(42),转动式安装在连杆(41)之间;料槽(43),安装在油箱(2)内上部前后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铜棒加工的表面润滑设备,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5)包括有:伺服电机(50),安装在托板(3)上部;第二转杆(51),安装在伺服电机(50)的输出轴上,第二转杆(51)与油箱(2)转动式连接;第一皮带轮(52),安装在第二转杆(51)右侧以及转动式安装在油箱(2)右上侧;第一平皮带(53),安装在第一皮带轮(52)之间;第一支撑杆(58),安装在油箱(2)右上部前后两侧;第三转杆(55),转动式安装在第一支撑杆(58)之间;锥齿轮(54),安装在第三转杆(55)中部以及上方第一皮带轮(52)的右侧,两个锥齿轮(54)之间互相啮合;第二皮带轮(56),安装在第三转杆(55)前后两侧以及右方第一转杆(40)的外侧;第二平皮带(57),安装在前侧的第二皮带轮(56)之间与后侧的第二皮带轮(56)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铜棒加工的表面润滑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喷洒机构(6),喷洒机构(6)包括:第一空心管(61),安装在油箱(2)左下侧;螺旋叶(60),安装在第二转杆(51)中部,螺旋叶(60)位于第一空心管(61)内侧;第二支撑杆(63),对称地安装在油箱(2)上部前后两侧;第二空心管(62),均安装在同侧的第二支撑杆(63)之间,第二空心管(62)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渊张鹏奚君华邹本东何专张佳兵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瑞顺超细铜线科技协同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