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516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包括:两个拉拔小车,所述拉拔小车沿直线排列,其中,各所述拉拔小车均包括一配合部;两个凸轮单元,所述凸轮单元沿直线排列并转动设置,各凸轮单元均包括一引导部,各所述引导部分别与一所述配合部连接,引导部沿着凸轮单元的周向环绕并封闭衔接,其中,在所述凸轮单元的周向上,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凸轮单元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变化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夹钳是用过基座的两个外约束面从外侧约束,并由内侧部从内侧约束,无论是基座或者内侧部均不是动力部件,因此不会产生松动,从而实现了对棒材的稳定夹持。动力部件则只进行单一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因此结构简单,不容易产生运动故障,也便于维护。维护。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金属材料拉拔是材料加工的重要加工手段,可以实现材料强化、定径和减面三个目的。现有拉拔技术中,金属材料拉拔主要要经过两个过程即制头和拉拔两个阶段。
[0003]对于直条棒材一般制头是采取线外人工冷轧或热轧的方法制头。然后采用链式拔机经过:拉拔-空车返回-再拉拔-再空车返回再拉拔的方法进行。通过这样往复间歇的方式,实现拉拔生产过程。
[0004]通常实现往复的移动需要通过气缸或者直线电机实现。但是多个拉拔小车之间的交接需要很高的匹配精度以保持同步运行,采用现有设备驱动的控制成本很高。并且,任意一个拉拔小车的驱动设备的运行出现问题就可能导致配合的小车无法匹配,轻则导致棒材损坏,重则导致拉拔小车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小车的控制精度要求高,同步困难,容易造成棒材以及拉拔小车损坏的缺陷,提供一种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一种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用于拉拔棒材,其特点在于,所述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包括:
[0008]两个拉拔小车,所述拉拔小车沿直线排列,其中,各所述拉拔小车均包括一配合部;
[0009]两个凸轮单元,所述凸轮单元沿直线排列并转动设置,各所述凸轮单元均包括一引导部,各所述引导部分别与一所述配合部连接,所述引导部沿着所述凸轮单元的周向环绕并封闭衔接,其中,在所述凸轮单元的周向上,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凸轮单元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变化设置。
[0010]本方案中,两个拉拔小车的运动通过凸轮单元的引导部进行引导,由于凸轮单元在转动过程中与拉拔小车接触的点会变化,因此引导部在周向上的各个点的相对于轴向方向的位置变化后,拉拔小车在对应的轴向方向也会产生位置变化,从而实现了拉拔小车的移动。
[0011]由于凸轮单元的引导部分的轨迹固定,且是预先设置,因此拉拔小车的运动也得到稳定的设置。利用现有的电机以及闭环控制,可以简单就实现两个凸轮单元的转动控制,因此通过简单匹配两个凸轮单元的转动就可以实现两个拉拔小车之间的精确移动。
[0012]较佳地,两个所述凸轮单元之间同步转动设置,其中,在所述凸轮单元的周向上,两个所述引导部之间的轴向距离在一最大距离和一最小距离之间变化。通过同步转动设置的凸轮单元可以保证两个拉拔小车之间随时随地都是同步运行,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进一
步减少了控制难度。
[0013]较佳地,沿着所述凸轮单元的周向,两个所述引导部之间的轴向距离从最小距离持续增加到最大距离,并从最大距离持续减小到最小距离。凸轮单元的引导部由于转动是会重复进行引导,因此只需要设置最大距离和最小距离即可保证运行,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之间的过渡则可以根据各种情况自由设置,提高了兼容性。
[0014]较佳地,所述凸轮单元均包括一转轴,两个所述凸轮单元的所述转轴之间通过连接单元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凸轮单元同步转动。通过物理同步的方式彻底将两个拉拔小车的运动绑定在一起,产生故障时,其中一个拉拔小车不运动,另一个拉拔小车必然也停止运动,可以避免棒材被损坏,也保护拉拔小车不受到损伤。
[0015]较佳地,所述凸轮单元之间设置有一支撑单元,所述连接单元的形状为圆柱状,所述支撑单元具有圆孔,所述连接单元被容纳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圆孔内。支撑单元可以支撑连接单元,提高连接强度。
[0016]较佳地,各所述引导部的轴向方向的两个引导面之间的距离在周向上保持相同,其中,所述配合部从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引导面贴合。两个引导面可以确保配合部被限位在其两侧运动,同时两侧引导面在拉拔小车的正向和反向移动中分别提供驱动力,保证了运动的持续。
[0017]较佳地,所述配合部包括两个滚轮,所述滚轮从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引导面贴合,并沿着所述引导面滚动设置。滚轮可以减少与引导面之间的摩擦,减少引导面的磨损,避免引导面磨损导致的精度影响。
[0018]较佳地,各所述引导部的两个所述引导面均为曲面。曲面的引导面可以使得滚轮能够更顺畅的滚动,同时避免驱动拉拔小车时产生的力集中在引导面的某一点。
[0019]较佳地,所述拉拔小车连接有棒材夹持装置,所述棒材夹持装置包括:
[0020]两个夹钳,所述夹钳之间用于夹持棒材,其中,两个所述夹钳的外表面均为斜面,且两个所述夹钳的外表面之间沿着第一方向变窄,第一方向与拉拔小车的排列方向平行;
[0021]基座,所述基座的内部具有用于容纳所述夹钳的空腔,所述空腔具有两个外约束面,所述外约束面为与所述夹钳的外表面贴合的斜面,且两个所述外约束面之间沿着第一方向变窄;
[0022]内侧部,所述内侧部从内侧将两个所述夹钳顶靠在所述外约束面上;
[0023]动力部件,所述动力部件驱动所述夹钳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一方向的反向之间往复运动。
[0024]本方案中,在动力部件沿着第一方向或者其反向的驱动下,夹钳进行移动,并通过外侧的外约束面以及内侧的内侧部的引导下,使得夹钳在沿着第一方向移动的时候逐渐互相靠近,在沿着第一方向的反向的移动的时候逐渐相互远离,由此实现了夹钳的夹紧和松开。
[0025]本方案的夹钳是用过基座的两个外约束面从外侧约束,并由内侧部从内侧约束,无论是基座或者内侧部均不是动力部件,因此不会产生松动,从而实现了对棒材的稳定夹持。动力部件则只进行单一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因此结构简单,不容易产生运动故障,也便于维护。
[0026]较佳地,所述内侧部具有两个内约束面,所述内约束面为斜面,其中,两个所述内
约束面之间沿着第一方向变窄。内约束面与外约束面一起形成沿着第一方向变窄的趋势从而能够稳定推动夹钳收窄,避免在内侧和外侧产生松动,影响稳定性。
[0027]较佳地,所述夹钳的上下两侧具有一上端盖以及一下端盖,所述上端盖以及所述下端盖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所述内侧部。上端盖以及下端盖可以封闭基座的空腔,避免夹钳从基座上掉出。
[0028]较佳地,所述内约束面与所述外约束面之间形成有配合凹槽,所述夹钳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形成有内配合凸台,所述内配合凸台嵌入所述配合凹槽并相对滑动设置,其中,所述配合凹槽倾斜设置,且两个所述配合凹槽之间的距离沿着第一方向变窄。内配合凸台的两侧被限位从而引导夹钳在第一方向上收窄。
[0029]较佳地,所述上端盖以及所述下端盖固定连接所述基座的上端和下端。通过固定的方式可以使得上端盖、基座以及下端盖之间形成为一个整体,一方面可以避免夹钳从基座掉出,另一方面则可以通过固定的上端盖和下端盖,使得内约束面能够相对固定,更稳定地引导夹钳移动。所述基座的与所述内配合凸台的贴合的两侧具有外配合凸台,所述上端盖以及所述下端盖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外侧部,其中,所述内配合凸台以及所述外配合凸台被夹持于所述外侧部以及所述内侧部之间。夹钳上的内配合凸台除了对夹钳的引导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用于拉拔棒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包括:两个拉拔小车,所述拉拔小车沿直线排列,其中,各所述拉拔小车均包括一配合部;两个凸轮单元,所述凸轮单元沿直线排列并转动设置,各所述凸轮单元均包括一引导部,各所述引导部分别与一所述配合部连接,所述引导部沿着所述凸轮单元的周向环绕并封闭衔接,其中,在所述凸轮单元的周向上,所述引导部在所述凸轮单元的轴线方向上的位置变化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凸轮单元之间同步转动设置,其中,在所述凸轮单元的周向上,两个所述引导部之间的轴向距离在一最大距离和一最小距离之间变化。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凸轮单元的周向,两个所述引导部之间的轴向距离从最小距离持续增加到最大距离,并从最大距离持续减小到最小距离。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单元均包括一转轴,两个所述凸轮单元的所述转轴之间通过连接单元连接,以使得两个所述凸轮单元同步转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单元之间设置有一支撑单元,所述连接单元的形状为圆柱状,所述支撑单元具有圆孔,所述连接单元被容纳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圆孔内。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引导部的轴向方向的两个引导面之间的距离在周向上保持相同,其中,所述配合部从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引导面贴合。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包括两个滚轮,所述滚轮从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引导面贴合,并沿着所述引导面滚动设置。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引导部的两个所述引导面均为曲面。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拉拔小车凸轮运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小车连接有棒材夹持装置,所述棒材夹持装置包括:两个夹钳,所述夹钳之间用于夹持棒材,其中,两个所述夹钳的外表面均为斜面,且两个所述夹钳的外表面之间沿着第一方向变窄,第一方向与拉拔小车的排列方向平行;基座,所述基座的内部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仁曹雨吴聪聪罗俊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北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