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调节装置及其调试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457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20 0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调节装置,所述失电制动器为失电盘式制动器,包括壳体及固定盘,所述壳体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一个驱动齿轮及四个从动齿轮,四个所述从动齿轮围绕所述驱动齿轮环形等距排列,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壳体的后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手轮,一种用于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调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预留工艺孔,S2,固定安装,S3,间隙调整;与传统的需要调整多个空心螺栓的来调节制动器动板和静板间的间隙相比,该装置能够对动板和静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同步调整,且只需调整一次即可,使得制动器的调试和测试更加便捷,并减少调试工时,提供了生产效益。提供了生产效益。提供了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调节装置及其调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动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调节装置及其调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主要零部件组成包括动板、静板、磁力线圈、静音柱组件、弹簧、摩擦片组件或制动盘组件(含齿轮套)、安装螺栓、微动开关、接线柱、电源盒、手释放螺母、铭牌等。
[0003]根据性能要求:制动器动板与静板之间的工作间隙为:0.4
±
0.05mm,此为制动器性能检测间隙,制动器出厂时最大间隙为1
±
0.1mm,现有制动器结构中,动板与静板之间通过一只M10mm螺栓固定,因为每个制动器都设置有8~16个弹簧(弹簧的排布是相对对称的),而每个弹簧的正压力不完全一致(弹簧的正压力P≥1100N.m
±
30N.m/个),且只有一个点固定的原因,所以固定后无法让动板和静板处于相对平行的状态(往往是处于相对倾斜状态),以致影响制动器出厂最大间隙检验和制动器工作间隙时性能测试带来麻烦与不便。
[0004]传统方法在测试时将制动器按照其实际工作的方式,将制动器固定在曳引机上,通过多个空心螺栓调整制动器动板和静板四周的最大间隙,操作过程中每个空心螺栓都需要进行调整,整个调整次数至少需要4-8次,直至所有间隙均调整至1
±
0.1mm;该种方法操作较为繁琐,且耗费时间较多,且由于是在曳引机上实际安装操作和调整,因此还有可能对制动器的外观造成局部损伤。
[0005]为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是本专利技术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调节装置及其调试方法。
[0007]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调节装置,所述失电制动器为失电盘式制动器,包括壳体及固定盘,所述壳体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一个驱动齿轮及四个从动齿轮,四个所述从动齿轮围绕所述驱动齿轮环形等距排列,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壳体的后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手轮,该手轮的转轴伸入至壳体的内腔与所述驱动齿轮传动连接,各所述从动齿轮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杆,该推杆与从动齿轮同轴设置,所述推杆具有一丝杠螺纹段和与丝杠螺纹段相连的光轴段,所述丝杠螺纹段的后端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丝杠螺纹段和光轴段均贯穿所述壳体的前侧面,并伸出至壳体的外侧;所述固定盘设置于壳体的前侧,该固定盘上对应各所述推杆均开设有一穿孔,所述穿孔内安装有螺纹套,所述推杆的丝杠螺纹段穿置在螺纹套内,并与所述螺纹套螺纹配合,所述固定盘的边缘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螺栓孔,多个所述螺栓孔环形等距排列。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光轴段的外端设置有一半圆球体。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光轴段上固定有一圈限位环,所述限位环靠近所述固定盘设置。
[0010]一种用于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调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预留工艺孔:在生产加工环节预先在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静板上开设与四个推杆一一对应的工艺孔,工艺孔的孔径大于所述推杆的直径;并同时在静板上开设多个与所述固定盘上螺栓孔一一对应的螺纹孔;S2,固定安装:将上述调节装置的四个推杆对准插入至静板上的工艺孔内,并在固定盘的螺栓孔与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静板上的螺纹孔之间穿设螺栓,通过该螺栓将固定盘锁紧贴合在静板上;S3,间隙调整:转动上述调节装置中的手轮使推杆的光轴段伸出并抵靠在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动板上;继续转动手轮,使光轴段推动动板与静板相分离,并测量动板与静板之间的间隙宽度,直至间隙宽度为.
±
.mm,调整完毕后进行制动性能的测试。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静板上的螺纹孔为盲孔。
[0012]相对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装置,包括壳体及固定盘,壳体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一个驱动齿轮及四个从动齿轮,各从动齿轮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杆,使用过程中,将推杆的端部伸入并抵靠在制动器的动板上,四个从动齿轮可同步驱动推杆伸出以此调整制动器静板和动板之间的间隙,与传统的需要调整多个空心螺栓的来调节制动器动板和静板间的间隙相比,该装置能够对动板和静板之间的间隙进行同步调整,且只需调整一次即可,使得制动器的调试和测试更加便捷,并减少调试工时,提供了生产效益;由于不必将其实际安装在曳引机上进行调整测试,也降低了制动器外观受损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调节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4为壳体的剖视图;图5为失电盘式制动器的动板和静板的配合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列表:100壳体、101驱动齿轮、102从动齿轮、200固定盘、201螺纹套、202螺栓孔、300手轮、400推杆、401丝杠螺纹段、402光轴段、403半圆球体、404限位环、500动板、600静板、700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0017]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

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19]实施例:参见图1-5,一种用于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调节装置,失电制动器为失电盘式制动器,包括壳体100及固定盘200,壳体100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一个驱动齿轮101及四个从动齿轮102,四个从动齿轮102围绕驱动齿轮101环形等距排列,并与驱动齿轮101啮合传动,壳体100的后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手轮300,该手轮300的转轴伸入至壳体100的内腔与驱动齿轮101传动连接,各从动齿轮102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杆400,该推杆400与从动齿轮102同轴设置,推杆400具有一丝杠螺纹段401和与丝杠螺纹段401相连的光轴段402,丝杠螺纹段401的后端与从动齿轮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调节装置,所述失电制动器为失电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及固定盘(200),所述壳体(100)的内腔转动连接有一个驱动齿轮(101)及四个从动齿轮(102),四个所述从动齿轮(102)围绕所述驱动齿轮(101)环形等距排列,并与所述驱动齿轮(101)啮合传动,所述壳体(100)的后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一手轮(300),该手轮(300)的转轴伸入至壳体(100)的内腔与所述驱动齿轮(101)传动连接,各所述从动齿轮(102)的前侧均固定连接有推杆(400),该推杆(400)与从动齿轮(102)同轴设置,所述推杆(400)具有一丝杠螺纹段(401)和与丝杠螺纹段(401)相连的光轴段(402),所述丝杠螺纹段(401)的后端与从动齿轮(102)固定连接,所述丝杠螺纹段(401)和光轴段(402)均贯穿所述壳体(100)的前侧面,并伸出至壳体(100)的外侧;所述固定盘(200)设置于壳体(100)的前侧,该固定盘(200)上对应各所述推杆(400)均开设有一穿孔,所述穿孔内安装有螺纹套(201),所述推杆(400)的丝杠螺纹段(401)穿置在螺纹套(201)内,并与所述螺纹套(201)螺纹配合,所述固定盘(200)的边缘沿其周向开设有多个螺栓孔(202),多个所述螺栓孔(202)环形等距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曳引机失电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小牛祝桢丞杨艺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威倍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