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静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335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静音结构,所述失电制动器为盘式制动器,该盘式制动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动板和静板,所述动板和静板均呈圆盘状,所述静板正对所述动板的一面为光滑面,所述光滑面上向内凹设有一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与静板同心设置,环状凹槽的设置减少了静板与动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多个柔性胶条的设置,使得静板与动板接触时,两者之间相对成了“点”接触,两者之间产生噪音的因果关系少,在静板上背向动板的一面还设置有玻璃纤维吸音板,该玻璃纤维吸音板通过一通孔与环状凹槽相通,可通过该玻璃纤维吸音板吸收静板与动板之间可能产生的噪音,通过上述几者的共同作用可大大减少静板与动板接触时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静音结构
本技术涉及制动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静音结构。
技术介绍
失电盘式制动器在制动器磁力线圈输入对应的DC电压后,制动器即刻产生磁场,动板克服弹簧压力吸向静板,因制动盘组件内齿套呈滑配状态,齿套固定在曳引机主轴上,此时制动盘组件就悬浮在动板和曳引机制动面中间,摩擦片脱离制动面装置,此时电梯曳引机处于松闸状态,电梯工作。当制动器失电后依靠弹簧的弹力,制动器释放,摩擦片表面与制动面接触,并产生摩擦力(扭矩),将电梯固定。制动器动板与静板之间的工作间隙为0.4±0.05mm,当制动器工作时,动板与静板接触的瞬间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制动时,动板和静板的两端面,理论上是全接触的,即两者为面接触,两者之间可能产生噪音的面积相对较大,产生的噪音难以抑制。为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是本技术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静音结构。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静音结构,所述失电制动器为盘式制动器,该盘式制动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动板和静板,所述动板和静板均呈圆盘状,所述静板正对所述动板的一面为光滑面,所述光滑面上向内凹设有一环状凹槽,所述环状凹槽与静板同心设置,所述静板的光滑面的边缘围绕所述环状凹槽均匀固定有多个柔性胶条和多个通风槽,多个所述柔性胶条和多个所述通风槽均环形排列,所述通风槽的一端与所述环状凹槽相连通,其另一端贯穿所述静板,多个所述柔性胶条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环状凹槽的槽底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静板上背向所述动板的一面对应所述环状凹槽开设有一圆形容纳槽,所述圆形容纳槽内固定有一玻璃纤维吸音板,所述玻璃纤维吸音板呈圆盘状,所述玻璃纤维吸音板与静板同轴设置,多个所述通孔均连通所述圆形容纳槽,并朝向所述玻璃纤维吸音板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静板的光滑面上对应各所述柔性胶条均开设有一嵌槽,所述柔性胶条嵌入固定在所述嵌槽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环状凹槽的深度为0.04±0.01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环状凹槽的边缘距离静板的边缘的距离为15mm~20mm。相对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在静板正对动板的一面上开设有环状凹槽,该环状凹槽与静板同心设置,且其边缘围绕环状凹槽均匀固定有多个柔性胶条,环状凹槽的设置减少了静板与动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多个柔性胶条的设置,使得静板与动板接触时,两者之间相对成了“点”接触,两者之间产生噪音的因果关系少,从而能够减少噪音的产生;在静板上背向动板的一面还设置有玻璃纤维吸音板,该玻璃纤维吸音板通过一通孔与环状凹槽相通,可通过该玻璃纤维吸音板吸收静板与动板之间可能产生的噪音,通过上述几者的共同作用可大大减少静板与动板接触时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动板和静板的配合示意图;图3为玻璃纤维吸音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00动板、200静板、201光滑面、202环状凹槽、203柔性胶条、204通风槽、205通孔、206圆形容纳槽、207玻璃纤维吸音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参见图1-3,一种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静音结构,失电制动器为盘式制动器,该盘式制动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动板100和静板200,动板100和静板200均呈圆盘状,静板200正对动板100的一面为光滑面201,光滑面201上向内凹设有一环状凹槽202,环状凹槽202与静板200同心设置,具体的,环状凹槽202的深度为0.04±0.01mm,环状凹槽202的边缘距离静板200的边缘的距离为15mm~20mm;静板200的光滑面201的边缘围绕环状凹槽202均匀固定有多个柔性胶条203和多个通风槽204,具体的,静板200的光滑面201上对应各柔性胶条203均开设有一嵌槽,柔性胶条203嵌入固定在嵌槽内;多个柔性胶条203和多个通风槽204均环形排列,通风槽204的一端与环状凹槽202相连通,其另一端贯穿静板200,设置有多个通风槽204在静板200与动板100接触时能够及时排出两者之间的空气;多个柔性胶条203均位于同一平面上,环状凹槽202的槽底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205,静板200上背向动板100的一面对应环状凹槽202开设有一圆形容纳槽206,圆形容纳槽206内固定有一玻璃纤维吸音板207,玻璃纤维吸音板207呈圆盘状,玻璃纤维吸音板207与静板200同轴设置,多个通孔205均连通圆形容纳槽206,并朝向玻璃纤维吸音板207设置;环状凹槽202的设置减少了静板200与动板100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多个柔性胶条203的设置,使得静板200与动板100接触时,两者之间相对成了“点”接触,两者之间产生噪音的因果关系少,从而能够减少噪音的产生;在静板200上背向动板100的一面还设置有玻璃纤维吸音板207,该玻璃纤维吸音板207通过一通孔205与环状凹槽202相通,可通过该玻璃纤维吸音板207吸收静板200与动板100之间可能产生的噪音,通过上述几者的共同作用可大大减少静板200与动板100接触时产生的噪音。本技术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静音结构,所述失电制动器为盘式制动器,该盘式制动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动板(100)和静板(200),所述动板(100)和静板(200)均呈圆盘状,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板(200)正对所述动板(100)的一面为光滑面(201),所述光滑面(201)上向内凹设有一环状凹槽(202),所述环状凹槽(202)与静板(200)同心设置,所述静板(200)的光滑面(201)的边缘围绕所述环状凹槽(202)均匀固定有多个柔性胶条(203)和多个通风槽(204),多个所述柔性胶条(203)和多个所述通风槽(204)均环形排列,所述通风槽(204)的一端与所述环状凹槽(202)相连通,其另一端贯穿所述静板(200),多个所述柔性胶条(203)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环状凹槽(202)的槽底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205),所述静板(200)上背向所述动板(100)的一面对应所述环状凹槽(202)开设有一圆形容纳槽(206),所述圆形容纳槽(206)内固定有一玻璃纤维吸音板(207),所述玻璃纤维吸音板(207)呈圆盘状,所述玻璃纤维吸音板(207)与静板(200)同轴设置,多个所述通孔(205)均连通所述圆形容纳槽(206),并朝向所述玻璃纤维吸音板(207)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曳引机失电制动器的静音结构,所述失电制动器为盘式制动器,该盘式制动器包括相对设置的动板(100)和静板(200),所述动板(100)和静板(200)均呈圆盘状,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板(200)正对所述动板(100)的一面为光滑面(201),所述光滑面(201)上向内凹设有一环状凹槽(202),所述环状凹槽(202)与静板(200)同心设置,所述静板(200)的光滑面(201)的边缘围绕所述环状凹槽(202)均匀固定有多个柔性胶条(203)和多个通风槽(204),多个所述柔性胶条(203)和多个所述通风槽(204)均环形排列,所述通风槽(204)的一端与所述环状凹槽(202)相连通,其另一端贯穿所述静板(200),多个所述柔性胶条(203)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环状凹槽(202)的槽底面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205),所述静板(200)上背向所述动板(100)的一面对应所述环状凹槽(202)开设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小牛祝桢丞杨艺忱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威倍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