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体支架的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3927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底座形成一槽孔,槽孔内卡置一金属承载体,该承载体与槽孔内缘接触的一面形成有凹凸花纹,使承截体卡置于槽孔内时,可增加承载体与槽孔内缘间的抓持力,而使承载体不易自槽孔脱离底座,并可摒除习有发光晶片置放于承载体运作时,所产生的热源使底座膨胀,令槽孔放大使承载体自槽孔脱离,进而使发光晶片与底座脱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光二极体用以承载发光晶片的支架结构改良,旨在提供一可加强定位效果的支架构造。
技术介绍
按,所谓发光二极体是一种由半导体材料构成,利用半导体晶体中的电子与电洞的结合而发出光子,产生不同频率的光谱的发光元件,亦即由n型半导体晶体和p型半导体晶体结合而成的发光晶片,在通电之后,n型半导体晶体多余的电子流动至p型半导体晶体的电洞,由于电位的差异,使n型半导体晶体的电子落入p型半导体晶体的电洞过程中,会释放出能量,其能量释放的方式即是以光的方式进行,而产生不同波长的光线。一般习有发光二极体的构造,如图1所示,是设置一绝缘塑料材的底座10,于底座上10形成一槽孔11,槽孔11内卡置一金属承载体20,利用槽孔11与承载体20相铆合,使承载体20定位于底座10中,而发光晶片30则置放于承载体20上方的凹槽21中,以形成一发光二极体;唯,发光晶片30运作时,会产生热源,该热源传送至塑料材的底座10,会使该底座10膨胀令槽孔11放大,而承载体20自槽孔11脱离,进而使发光晶片30与底座10脱落,使整体发光二极体1不会发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发光二极体支架的结构改良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发光晶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体支架的结构改良,其是设置一绝缘的底座,于底座形成一槽孔,槽孔内卡置一金属承载体,发光晶片则置放于承载体上方的凹糟;其特征在于:    该承载体与槽孔内缘接触的一面形成有凹凸花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清沂林正宗詹益洪
申请(专利权)人:金利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