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344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包含复数个发光单元、一基板、一壳体、以及一散热装置;发光单元用以提供光源;基板则用以装设复数个发光单元;壳体至少具有一通孔,且其内部容置于复数个发光单元以及基板;散热装置包含一导热管与复数个鳍片;导热管接触于基板,且导热管通过通孔而向壳体外部延伸。复数个鳍片装设于壳体外部的导热管上,用以增加散热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散热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此外,散热装置的外观形状比现有的散热结构较为扁平,使得发光二极管灯具得以缩小体积且厚度变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特别是具有高散热能力的发光二极 管灯具。
技术介绍
自从爱迪生专利技术电灯以后,人类开始利用电力来发光。到了今日,已开 发出比爱迪生的电灯更亮、更省电以及寿命更长的照明设备,例如日光灯。 现今的日光灯,相较于先前的电灯,具有耗电量小和工作温度低的优点。然 而日光灯需要汞,做为激发光能的媒介。由于汞有剧毒,因此坏掉的日光灯 必须回收而不能任意丢弃,否则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另外,日光灯外壳由 玻璃所组成,容易发生玻璃破裂而造成汞外泄的缺点。为此, 一些欧洲国家 为了担心汞对环境的污染,正计划禁止进口含汞的日光灯。到了今天, 一种 比日光灯更为省电,且符合环保需求的照明技术已产生,即发光二极管灯具。发光二极管灯具利用发光二极管(LED, Light Emitting Diode)作为光源。而 发光二极管主要结构为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的P-N接面结构(P-N junction)。当外加顺向偏压至发光二极管时,内部的电洞与电子受到电压的 驱使,会在P-N接面结合。电洞与电子结合后,电子的能量除了一部份用在 电能之外,另一部份能量会用以释放光子,使发光二极管得以发光。这种产 生光的机制具有低驱动电压和低耗电量的优点。此外,发光二极管不含汞,不会污染环境。其次,发光二极管还具有体 积小,以及不易破裂的优点。由上述得知,发光二极管具有低驱动电压、低 耗电量、具环保需求、体积小以及不易破裂的优点。请参阅图la,该图为发光二极管灯具示意图。发光二极管灯具1由灯座110以及复数个发光单元10所组成。灯座110包含基板105以及散热结构107。 基板105的主要功能为承载发光单元10。基板105表面上可利用铜箔或铝箔 等金属材质作成导线图案以电性连接发光单元10。或者利用打线的方式装设 导线电路,以电性连接发光单元IO,达到传输电能的目的。散热结构107则 是帮助发光二极管灯具1的热能散出,避免受热影响效能或是过热而损毁。请参阅图lb,该图为由A点到B点(请参考图la)对发光二极管灯具1 剖面分析的剖面图。发光单元IO包含透光树脂101、导线102、发光二极管 103、以及金属座104。发光二极管103为光源,并安置在金属座104的凹槽 内。导线102连接该发光二极管103,作为输入电力之用。透光树脂101密封 发光二极管103,以保护并固定发光二极管103与导线102。且,透光树脂101 的圆弧表面,可将发光二极晶片103发出的光线集中,达到聚光的功效。在发光二极管的发展过程中,早期的发光二极管仅作为指示灯或信号之 用,利如许多电子产品的电源指示灯,或者是马路上的交通号志灯皆有采用 发光二极管的例子。当时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并非应用以作为照明灯具,个别 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甚至小于1W,因此没有严重的发热问题,所以无需 安装散热结构。然而时至今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能已大幅提升,且已可应用于照明 灯具。大体上,输出功率在50W以下的发光二极管灯具1,尚可免于增设如 图la、图lb所示的散热结构107。然而对于输出功率在100W以上的发光二 极管灯具1而言,因为总体输入电流较大,使得基板105内部的导线(图中 未显示),或是导线图案产生高热,造成严重的发热问题。高热不但会影响 发光效能,造成耗电提升,且会造成发光二极管103寿命减低,甚至因为过 热而损毁等问题。因此,对于输出功率大于100W的发光二极管灯具1而言, 散热结构107成为不可或缺的元件。一般而言,散热结构107由具有热能传导速率快的金属所制成。且,散 热结构107包含复数个鳍片106,如此一来,可大幅地扩大散热面积,通过金属热传导以及空气对流达到散热的功效。然而,虽然利用散热结构107可使得现有发光二极管灯具1提高散热能力,而使大于100W的发光二极管灯具1可商品化。但是,散热结构107同 时也使得发光二极管灯具1的体积变大、厚度变厚。发光二极管灯具1厚度 太厚,在使用上会遭到限制,且不符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趋势。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不但可以提高发光二极管 灯具的输出功率,达到30W以上,更可以縮小发光二极管灯具的体积。如此, 可使发光二极管灯具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利用在发光二极管 灯具。该散热装置可以帮助发光二极管灯具散热,使发光二极管灯具的输出 功率达到30W以上。本专利技术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改善使用现有发光二极 管灯具时,因为散热结构所造成的体积大与厚度厚的缺点,导致使用发光二 极管灯具受到限制。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改善上述的缺点,縮小 发光二极管灯具的体积,以及其厚度变薄。如此,发光二极管灯具使用时不 受到限制,达到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的功效。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其中的主要元件大体包含复数个发光单元、 一基板、 一壳体、以及一散热装置。复数个发光单元用以发光,以提供光源输出。基板主要则是用来装设复 数个发光单元。复数个发光单元以及基板容置于壳体的内部,以保护复数个 发光单元与基板。散热装置则包含一导热管与复数个鳍片。导热管接触于基板。由于壳体 具有至少一通孔。导热管通过该通孔向壳体外部延伸。导热管的主要功能是将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热能导出,使发光二极管灯具不会因为过热而损毁。而导热管的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内部的冷却介质循环,达到导出热能的功效。 复数个鳍片装设于导热管上,且复数个鳍片的位置位在壳体的外部。鳍 片为高热传导速率的材料所制成,且具有较大的散热面积。鳍片主要是利用 热传导与空气自然对流的原理,达到将热能散逸到外界的功效。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散热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能力,使发光二极管灯具的输出功率大于30W以上。此外,散热装置的外观形状比现有的散热结构较为扁平, 使得发光二极管灯具得以縮小体积且厚度变薄。如此,使发光二极管不会因 为体积大以及厚度厚的缺点,而遭到使用上的限制。附图说明图la:现有发光二极管灯具。图lb:现有发光二极管灯具线段AB的剖面图。图2a:本专利技术的发光二极管灯具。 图2b:本专利技术的线段DE剖面图。 图2c:本专利技术的线段CD剖面图。 图2d:本专利技术的针状结构与圆柱结构。图2e: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针状结构与圆柱结构。图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图4: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图5: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底视图。图6: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7a:图6中壳体与导热管间的连接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7b:图6中壳体与导热管间的连接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图8: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9: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图10: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示意图。附图标号发光二极管灯具1、 2 发光单元10、 200 透光树脂101、 201导线102、 202 发光二极管103、 204 金属座104、 205 基板105、 210 鳍片106、 2320散热结构107 灯座110二极管导线图案203 外接导线211 电极212 基板电路图案213 灯具基板214壳体220、 400 套筒2340 U型部分2311 结合件2314、 2014' 凹槽610螺孔600a、 600b、 500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灯具包含: 复数个发光单元,用以提供光源; 一基板,用以装设所述的复数个发光单元; 一壳体,所述的复数个发光单元以及所述的基板容置于所述的壳体内部,且所述的壳体具有至少一通孔;以及 一散热装置,包含一导热管与复数个鳍片,所述的导热管接触于所述的基板,且所述的导热管通过所述的通孔而向所述的壳体外部延伸,上述复数个鳍片装设于所述的壳体外部的所述的导热管上,用以增加散热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家齐季宝琪
申请(专利权)人:齐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