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近基坑施工道路的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32749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地下深基坑安全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近基坑施工道路的构造,其特征在于,若干个基坑支护桩成排靠设于基坑的内壁上,若干个基坑支护桩的顶部通过混凝土冠梁相连接成一体,混凝土冠梁内设有若干个预埋套管,混凝土冠梁的一侧设有钢梁,钢梁通过地锚与地面相连接,混凝土冠梁与钢梁之间设有混凝土路面,钢筋贯穿混凝土路面设置,钢筋的一端与所述预埋套管相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钢梁相连接,所述基坑支护桩与基坑土体通过预应力钢绞线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保证施工作业过程中基坑的安全稳定,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2)无需增大支护桩的桩径和支护桩内的钢筋用量,不增加基坑支护的资金投入。入。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近基坑施工道路的构造


[0001]本技术属于地下深基坑安全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临近基坑施工道路的构造。

技术介绍

[0002]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开挖前应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结合现场附近建筑物情况,决定开挖方案,并作好防水排水工作。开挖不深者可用放边坡的办法,使土坡稳定,其坡度大小按有关施工工程规定确定。开挖较深及邻近有建筑物者,可用基坑壁支护方法,喷射混凝土护壁方法,大型基坑甚至采用地下连续墙和柱列式钻孔灌注桩连锁等方法,防护外侧土层坍入;在附近建筑无影响者,可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采用放坡明挖;在寒冷地区可采用天然冷气冻结法开挖等等。
[0003]某拟建建筑物基坑深度为15m,基坑周边较为复杂,可利用区域有限,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需要在基坑外侧2m内设置施工道路,施工道路主要用于材料运输车辆通行,荷载较大,基坑极易发生失稳,发生安全事故。传统紧邻深基坑设置施工道路加固方法,传统基坑上设置施工道路都是通过增大支护结构自身刚度来抵抗临时道路上动荷载和土体自身荷载。施工过程中需要增大支护桩的桩径和增加支护桩内钢筋用量,增加基坑支护的投入,且基坑易发生刚性失稳,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临近基坑施工道路的构造,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应用钢筋和钢绞线拉力的复合作用,将基坑支护系统压力传递至滑动面外,保证施工作业过程中基坑的安全稳定,无需增大支护桩的桩径和支护桩内的钢筋用量,不增加基坑支护的资金投入。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临近基坑施工道路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冠梁、基坑支护桩、钢筋、混凝土路面、地锚、钢梁、预埋套管和预应力钢绞线,若干个基坑支护桩成排靠设于基坑的内壁上,若干个基坑支护桩的顶部通过混凝土冠梁相连接成一体,混凝土冠梁内设有若干个预埋套管,混凝土冠梁的一侧设有钢梁,钢梁通过地锚与地面相连接,混凝土冠梁与钢梁之间设有混凝土路面,钢筋贯穿混凝土路面设置,钢筋的一端与所述预埋套管相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钢梁相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设有钢筋封头,所述基坑支护桩的中段与基坑土体通过预应力钢绞线相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路面与基坑内壁最近距离不少于1.5米,所述混凝土路面的宽度6~7米、厚度不少于200mm。
[0008]进一步的,所述基坑支护桩的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600~800mm,相邻基坑支护桩的间距为1.2~1.5m。
[0009]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冠梁的截面为矩形,其宽度为800~1000mm,高度为400~
600mm。
[0010]进一步的,所述钢筋为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中的任一种。
[0011]进一步的,所述钢梁的截面为矩形,其长度为200~300mm,宽度为180~300mm。
[0012]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为3
×
7钢绞线,其在土体中与地面成15~30
°
夹角。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通过应用钢筋和钢绞线拉力的复合作用,将基坑支护系统压力传递至滑动面外,保证施工作业过程中基坑的安全稳定,混凝土路面主要用于材料运输车辆通行,在这种荷载条件下,基坑不会发生失稳,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2)无需增大支护桩的桩径和支护桩内的钢筋用量,不增加基坑支护的资金投入,具有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17]其中:1

混凝土冠梁,2

基坑支护桩,3

预应力钢绞线,4

混凝土路面,5

钢筋,6

地锚;7

钢梁,8

预埋套管;9

钢筋封头;10

钢绞线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见图1

2,是本技术一种临近基坑施工道路的构造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包括包括混凝土冠梁1、基坑支护桩2、钢筋5、混凝土路面4、地锚6、钢梁7、预埋套管8和预应力钢绞线3,若干个基坑支护桩2成排靠设于基坑的内壁上,若干个基坑支护桩2的顶部通过混凝土冠梁1相连接成一体,混凝土冠梁1内设有若干个预埋套管8,混凝土冠梁1的一侧设有钢梁7,钢梁7通过地锚6与地面相连接,混凝土冠梁1与钢梁7之间设有混凝土路面4,钢筋5贯穿混凝土路面4设置,钢筋5的一端与预埋套管8相连接,钢筋5的另一端与钢梁7相连接,钢筋5的两端分别设有钢筋封头9,基坑支护桩2的中段与基坑土体通过预应力钢绞线3相连接,预应力钢绞线3的端部设有钢绞线封头10。
[0021]实施例中,混凝土路面4与基坑内壁最近距离为1.8米,混凝土路面4的宽度6米、厚度200mm。基坑支护桩2的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600mm,相邻基坑支护桩2的间距为1.2m。混凝土冠梁1的截面为矩形,其宽度为800mm,厚度为400mm。钢筋5为带肋钢筋,直径20mm。钢梁7的截面为矩形,其长度为200mm,宽度为180mm。预应力钢绞线3为3
×
7φ5钢绞线,其在土体中与地面成15
°
夹角。
[0022]本技术在临近深基坑建造施工道路,现场采用钢筋5、混凝土冠梁1、钢梁7、钢绞线3对基坑支护桩2进行加固,通过钢筋5和钢绞线3将基坑支护桩2的拉力传导至稳定土层中,保证施工过程中基坑安全稳定。
[0023]本技术主要用于复杂环境基坑周边设置临时道路的加固结构,可保证基坑安全稳定,且基坑在受较大荷载即将发生失稳状态下能够提前发现,采取相应措施。此结构受力传递为:荷载(道路活荷载及土体自身荷载)

基坑支护桩

钢筋或钢绞线封头

钢筋或钢绞线

稳定土层。本结构先进行基坑支护桩2的施工,基坑支护桩2的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混凝土冠梁1进行施工,施工过程中准确埋设预埋套管8;然后进行钢梁7和地锚6的施工,完成后,铺设钢筋5,与钢梁7相连接牢固后,使用千斤顶对钢筋5进行张拉固定,然后进行混凝土路面4的施工。土方开挖后进行预应力钢绞线3的施工,然后进行钢绞线封头10的安装,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近基坑施工道路的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冠梁、基坑支护桩、钢筋、混凝土路面、地锚、钢梁、预埋套管和预应力钢绞线,若干个基坑支护桩成排靠设于基坑的内壁上,若干个基坑支护桩的顶部通过混凝土冠梁相连接成一体,混凝土冠梁内设有若干个预埋套管,混凝土冠梁的一侧设有钢梁,钢梁通过地锚与地面相连接,混凝土冠梁与钢梁之间设有混凝土路面,钢筋贯穿混凝土路面设置,钢筋的一端与所述预埋套管相连接,钢筋的另一端与钢梁相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设有钢筋封头,所述基坑支护桩的中段与基坑土体通过预应力钢绞线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近基坑施工道路的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路面与基坑内壁最近距离不少于1.5米,所述混凝土路面的宽度6~7米、厚度不少于2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近基坑施工道路的构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坤玲栾天刘明超张荣福关宏生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三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