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酸丙烯酯反应热综合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242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6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酸丙烯酯反应热综合利用装置。其技术方案是:碳酸丙烯酯反应器的侧线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高压换热器的管程进口,高压换热器的管程出口通过管线和碳酸丙烯酯循环泵连接到碳酸丙烯酯反应器的进料口;甲醇塔釜的下端出口通过管线和甲醇循环泵连接到高压换热器的壳程进口,所述高压换热器的壳程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甲醇产品罐。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碳酸丙烯酯循环泵入口连接至高压换热器,碳酸丙烯酯走管程,在换热过程中碳酸丙烯酯温度从200℃降温至70℃左右;甲醇塔釜一侧的甲醇循环泵连接高压换热器,甲醇走壳程,使甲醇从40℃升温至70℃左右,从而能将能量相互利用上。能将能量相互利用上。能将能量相互利用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酸丙烯酯反应热综合利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碳酸丙烯酯制备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碳酸丙烯酯反应热综合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酸丙烯酯是一种优良的极性溶剂,主要用于高分子作业、气体分离工艺及电化学,也可以用来吸收天然气、石化厂合成氨原料其中的二氧化碳等。传统的碳酸丙烯酯制备中,碳酸丙烯酯产物的温度很高,碳酸丙烯酯的反应环境温度为200℃左右,反应完全后需冷却至50℃左右进入循环泵,由循环泵再次打入反应器,以较低的温度进入反应器后用来控制碳酸丙烯酯反应放热的特点,控制反应温度一直在200℃左右,需要冷媒给它吸热。
[0003]甲醇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外观为无色、透明、易燃、易挥发的有毒液体,相对密度0.792(20/4℃),熔点

97.8℃,沸点6Chemicalbook4.5℃,闪点12.22℃,自燃点463.89℃,蒸气密度1.11,蒸气压13.33KPa(100mmHg21.2℃),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6~36.5%(体积比),能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通常用作溶剂、防霜剂(antifreeze)、燃料或中和剂。在工业生产中,反应釜的温度为70℃左右,甲醇含量在99%以上,塔釜循环泵循环甲醇时,循环的甲醇温度需要换热升温来确保塔釜温度维持在70℃左右,需要热媒给它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碳酸丙烯酯反应热综合利用装置,通过将热媒碳酸丙烯酯送入管程,将冷媒甲醇送入壳程,两者互相进行热交换,在换热过程中碳酸丙烯酯温度从200℃降温至70℃左右,甲醇则从40℃升温至70℃左右,从而能将能量相互利用上。
[0005]本技术提到的一种碳酸丙烯酯反应热综合利用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高压换热器(2)、甲醇塔釜(3)、甲醇产品罐(4)、碳酸丙烯酯循环泵(5)、甲醇循环泵(8),所述的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的侧线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高压换热器(2)的管程进口,高压换热器(2)的管程出口通过管线和碳酸丙烯酯循环泵(5)连接到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的进料口;
[0006]甲醇塔釜(3)的下端出口通过管线和甲醇循环泵(8)连接到高压换热器(2)的壳程进口,所述高压换热器(2)的壳程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甲醇产品罐(4)。
[0007]优选的,上述的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的一侧设有备用降温器(6),备用降温器(6)的进液口连接到碳酸丙烯酯循环泵(5),备用降温器(6)的出液口连接到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的进料口。
[0008]优选的,上述的备用降温器(6)的进液口并联回流管线(9),且在回流管线(9)上安设控制阀(7)。
[0009]优选的,上述的高压换热器(2)内设有多个换热管(2.1),换热管(2.1)的外表面设
有石墨烯薄膜(2.1.1)。
[0010]优选的,上述的高压换热器(2)的壳程内表面设有碳化硅涂层。
[0011]优选的,上述的备用降温器(6)采用换热器。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本技术采用的碳酸丙烯酯循环泵入口连接至高压换热器,采用高进低出设计,碳酸丙烯酯走管程,在换热过程中碳酸丙烯酯温度从200℃降温至70℃左右;甲醇塔釜一侧的甲醇循环泵连接高压换热器,采用低进高出设计,甲醇走壳程,使甲醇从40℃升温至70℃左右,从而能将能量相互利用上;
[0013]另一方面,高压换热器的壳程的内表面设有碳化硅涂层,利用碳化硅涂层所具有的高导热、耐腐蚀的性质,能够增强与流体直接接触的内表面的耐腐蚀性,并且不需要影响换热管的导热性;每个换热管的外表面设有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兼具较高的强度和导热性能,增设石墨烯薄膜能有效提高换热管的整体强度又不损失换热管的导热性能;并且,高压换热器可以承受出口压力5.0Mpa左右的耐压能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高压换热器内的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上图中: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高压换热器2、甲醇塔釜3、甲醇产品罐4、碳酸丙烯酯循环泵5、备用降温器6、控制阀7、甲醇循环泵8、回流管线9,换热管2.1、石墨烯薄膜2.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实施例1,参照图1,本技术提到的一种碳酸丙烯酯反应热综合利用装置,包括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高压换热器2、甲醇塔釜3、甲醇产品罐4、碳酸丙烯酯循环泵5、甲醇循环泵8,所述的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的侧线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高压换热器2的管程进口,高压换热器2的管程出口通过管线和碳酸丙烯酯循环泵5连接到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的进料口;
[0020]甲醇塔釜3的下端出口通过管线和甲醇循环泵8连接到高压换热器2的壳程进口,所述高压换热器2的壳程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甲醇产品罐4。
[0021]参照图3,上述的高压换热器2内设有多个换热管2.1,换热管2.1的外表面设有石墨烯薄膜2.1.1。
[0022]优选的,上述的高压换热器2的壳程内表面设有碳化硅涂层。
[0023]优选的,上述的备用降温器6采用换热器。
[0024]实施例2,参照图2,本技术提到的一种碳酸丙烯酯反应热综合利用装置,包括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高压换热器2、甲醇塔釜3、甲醇产品罐4、碳酸丙烯酯循环泵5、甲醇循环泵8,所述的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的侧线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高压换热器2的管程进口,高压换热器2的管程出口通过管线和碳酸丙烯酯循环泵5连接到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的进料口;
[0025]甲醇塔釜3的下端出口通过管线和甲醇循环泵8连接到高压换热器2的壳程进口,所述高压换热器2的壳程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甲醇产品罐4。
[0026]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
[0027]本实施例的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的一侧设有备用降温器6,备用降温器6的进液口连接到碳酸丙烯酯循环泵5,备用降温器6的出液口连接到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的进料口,这样,可以根据现场的使用情况,保证了碳酸丙烯酯的进料温度维持在70℃左右,从而使碳酸丙烯酯以较低的温度进入反应器后用来控制碳酸丙烯酯反应放热,从而控制反应温度一直在200℃左右。
[0028]另外,上述的备用降温器6的进液口并联回流管线9,且在回流管线9上安设控制阀7,便于更好的控制碳酸丙烯酯。
[0029]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技术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换,尽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酸丙烯酯反应热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高压换热器(2)、甲醇塔釜(3)、甲醇产品罐(4)、碳酸丙烯酯循环泵(5)、甲醇循环泵(8),所述的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的侧线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高压换热器(2)的管程进口,高压换热器(2)的管程出口通过管线和碳酸丙烯酯循环泵(5)连接到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的进料口;甲醇塔釜(3)的下端出口通过管线和甲醇循环泵(8)连接到高压换热器(2)的壳程进口,所述高压换热器(2)的壳程出口通过管线连接到甲醇产品罐(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酸丙烯酯反应热综合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碳酸丙烯酯反应器(1)的一侧设有备用降温器(6),备用降温器(6)的进液口连接到碳酸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彬胡涛袁磊王玉申
申请(专利权)人:胜华新能源科技东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