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240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提供能够使形成缝隙的电极的透射率提高的液晶显示装置。使形成显示部(2)的像素(3),至少包括挟持液晶分子(M)而相对向的第1基板(12)及第2基板(29)、与设置于该第1基板(12)及第2基板(29)之一方而挟持绝缘膜(23)所配置的对前述液晶分子(M)进行驱动的共用电极(22)及像素电极(24);前述共用电极(22)及前述像素电极(24)之中的前述液晶分子(M)侧的电极,具有相对于摩擦方向倾斜预定角度且平行的多个缝隙(S1),并具有与该缝隙(S1)相平行的对向外周缘(31、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能够使透射率提高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可得到高对比度及广视场角的液晶显示装置,已知使液晶采用相对于2块透明a基本水平方向的电场对液晶分子的取向进行控制的液晶 显示装置,即、通过FFS (Fringe-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模式、 IPS (In-Plain Switching,平面内开关)模式进行工作的液晶显示装置。在 该液晶显示装置中,在一方透明M,配设供给显示信号的像素电极与供 应共用电位的共用电极的双方。若关于该液晶显示装置为FFS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则例如,在像素 电极交替地平行配置多个线状部及缝隙,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通过绝缘 膜相对向所配置。液晶分子,相应于取向膜的摩擦方向所初始取向。然后, 若在像素电极施加显示信号,则相应于在从像素电极的线状部延伸于缝隙 的下层的共用电极上延伸的电场、即相对于透明;i^L基本水平方向的电场, 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通过该液晶分子进行光学性控制,进行白色显 示或黑色显示。可是,作为FFS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提出了具有如下构成的 边缘场开关模式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包括多个液晶分子的液晶层而以预定 的距离对向配置第1及第2透明绝缘M,并在第1透明M上形成多条 栅总线及数据总线而对单位像素进行限定地以矩阵形式进行配置,在与它 们的交叉部处设置薄膜晶体管,将由透明导电体构成的反电极配置于各单位像素;包括使与反电极一起形成边缘场的多个上部缝隙及下部缝隙与前 述反电极相绝缘而配置于各单位像素,按以像素的长边为中心成为对称的 预定的倾斜进行排列,并且,由透明导电体构成的像素电极(例如,参见 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特开2002-182230号公报(第1页,图3) 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例中,在以栅总线及数据总线所 包围的区域配设长方形状的像素电极,公开了在该像素电极互相平行地形 成相对于与栅总线相平行的短边发生倾斜的多个缝隙的情况、和形成具有 以像素电极的长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成为对称关系的倾斜角的上部缝隙及下 部缝隙的情况,虽然能够通过缝隙而使透射率提高,但是因为像素电极形 成为长方形状,相对于此而形成相对于短边发生倾斜的缝隙,所以因短边 侧的对向外周缘而在缝隙与外周边缘之间残留直角三角形状的电极部,存 在因该部分而透射率降低的未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着眼于上述现有例的未解决的问题所作出,目的在于 提供能够使形成缝隙的电极的透射率提高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征为使形成显示 部的像素,至少包括挟持液晶层而相对向的一对M、与设置于前述一对 基板之一方基板而挟持绝缘膜所配置的对前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进行驱动 的共用电极及像素电极;前述共用电极及前述像素电极之中的前述液晶层 侧的电极,具有相对于前述像素的长度方向倾斜了预定角度的缝隙,并具 有与该缝隙相平行的对向外周缘。由此,因为共用电极;s^象素电极之中形成有缝隙的电极具有与缝隙相平行的对向外周缘,所以能够将电极的外形形成为平行四边形状,因为在 与缝隙相平行的对向外周缘并不存在多余的电极部,所以能够使像素的透 射率提高。并且,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征为在上述中,前述缝隙,在前述液晶层侧的电极的该缝隙的长度方向的比对向外周缘靠内侧形成为平 -f亍四边形状。由此,因为液晶层侧的电极形成为平行四边形状,所以能够容易地形 成当为了形成该电极而对电极层薄膜进行蚀刻时的曝光掩^f莫。进而,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征为在上述中,前述缝隙,延 长直至前述液晶层侧的电极的该缝隙的长度方向的对向外周缘之一方而该 电极成为梳状。由此,因为缝隙的一端延长直至缝隙的长度方向侧的对向外周缘之一 方而电极成为梳状,所以相比较于将电极形成为平行四边形状的情况能够 进一步使透射率提高。而且,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征为在上述中,前述缝隙,在 前述液晶层侧的电极上互相平行地形成多个。由此,因为缝隙互相平行地形成多个,所以能够使像素的透射率提高。更进一步,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征为在上述中,前述液晶 层侧的电极中外侧电极部至少一部分不与栅线相重叠地所配设。由此,因为液晶层侧的电极的外侧电极部至少一部分不与栅线相重叠 地所配设,所以通过外侧电极部与形成得比液晶层侧的电极大的下部电极 的电场,能够对外侧电极部与栅线之间的液晶分子进行控制,能够佳j象素 中的透射率进一步提高。并且,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征为在上述中,前述液晶层侧 的电极中外侧电极部至少一部分与漏线相重叠地所配设。由此,通过对液晶装置侧的电极的外侧电极部与漏线使得至少一部分 互相重叠地进行配置,能够使缝隙的端部接近漏线,能够使像素中的透射 率进一步提高。进而,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征为在上述中,形成于前述液 晶层侧的电极的缝隙,相对于摩擦方向倾斜预定角度所形成。由此,因为缝隙相对于摩擦方向倾斜预定角度所形成,所以能够使液 晶层的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稳定。进而,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征为在上述中,前述缝隙在向 错所发生的部位使用形成有扩展缝隙部的掩模所形成。由此,因为在缝隙的向错所发生的部位使用形成有扩展缝隙部的掩模 所形成,所以能够抑制缝隙的形状变成圆弧状而对向错的发生进行抑制。而且,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征为前述缝隙在开口部侧的向 错所发生的部位使用形成有扩展电极部的掩模所形成。由此,当使电极形成为梳状时,因为在该的开口部侧的向错所发生的 部位使用形成有扩展电极部的掩模而进行,所以能够抑制开口部的长度方 向端部变成圆弧状形状,能够对向错进行抑制。并且,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征为使形成显示部的像素,至 少包括挟持液晶层而相对向的一对M、与设置于前述一对^L之一方基 板而挟持绝缘膜所配置的对前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进行驱动的共用电极及 像素电极;前述共用电极及前述像素电极之中的前述液晶层侧的电极,具 有相对于摩擦方向倾斜了预定角度的缝隙的至少一对缝隙形成区域中前述像素的长度方向与前述缝隙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变成补角的关系地所配 置,并且前述一对缝隙形成区域之一方缝隙形成区域中的与另一方缝隙形 成区域相反侧的外周边缘和该缝隙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地所形成。由此,因为共用电极及前述像素电极之中的前述液晶层侧的电极,具 有相对于摩擦方向倾斜了预定角度的缝隙的至少一对缝隙形成区域中前述 像素的长度方向与前述缝隙的长度方向形成的角度变成补角的关系地所配 置,并且前述一对缝隙形成区域之一方缝隙形成区域中的与另一方缝隙形 成区域相反侧的外周边缘和该缝隙的长度方向基本平行地所形成。所以能 够使电极的外形形成为多缝隙构成的梯形状,因为在形成有缝隙的电极的 与缝隙相平行的对向外周缘并不存在多余的电极部,所以能够使像素的透 射率提高。并且,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征为在上述中,在前述一对缝 隙形成区域的各自中,形成于前述液晶层侧的电极的缝隙互相平行地形成 多个。由此,在缝隙形成区域的各自中,因为形成于液晶层侧的电极的缝隙 互相平行地形成多个,所以能够使在各缝隙形成区域的透射率提高。进而,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征为在上述中,前述缝隙,延 长直至前述液晶层侧的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使形成显示部的像素,至少包括挟持液晶层而相对向的一对基板、与设置于前述一对基板之一方基板而挟持绝缘膜所配置的对前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进行驱动的共用电极及像素电极; 前述共用电极及前述像素电极之中的前 述液晶层侧的电极,具有相对于前述像素的长度方向倾斜了预定角度的缝隙,并具有与该缝隙相平行的对向外周缘。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11-21 301300/2007;JP 2007-11-21 301301/200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形成显示部的像素,至少包括挟持液晶层而相对向的一对基板、与设置于前述一对基板之一方基板而挟持绝缘膜所配置的对前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进行驱动的共用电极及像素电极;前述共用电极及前述像素电极之中的前述液晶层侧的电极,具有相对于前述像素的长度方向倾斜了预定角度的缝隙,并具有与该缝隙相平行的对向外周缘。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缝隙,在前述液晶层侧的电极的该缝隙的长度方向的比对向外周 缘靠内侧形成为平行四边形状。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缝隙,延长直至前述液晶层侧的电极的该缝隙的长度方向的对向 外周缘之一方,该电极成为梳状。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缝隙,在前述液晶层侧的电极上互相平行地形成多个。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液晶层侧的电极中外侧电极部至少一部分不与栅线相重叠地所配设。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液晶层侧的电极中外侧电极部至少一部分与漏线相重叠地所配设。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前述液晶层侧的电极的缝隙,相对于摩擦方向倾斜预定角度所形成。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缝隙在开口部侧的向错所发生的部位使用形成有扩展缝隙部的掩才莫所形成。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缝隙在向错所发生的部位使用形成有扩展电极部的掩模所形成。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田龙也
申请(专利权)人: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