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长型高瓦斯隧道压入式施工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140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特长型高瓦斯隧道压入式施工通风系统,包括主进风单元、主回风单元和支路通风单元,进风单元包括进风区、主压风机、新风风机和风管,进风区位于右线和平导的后端,进风区与泄水洞连通,主压风机和新风风机均设置在进风区内,三台新风风机分别对应左线、平导和右线,每一新风风机通过风管向对应的开挖面送新风,主压风机位于右线内并向支路通风单元送新风;主回风单元包括回风区,回风区位于左线的后端并与斜井连通;支路通风单元包括通风区,通风区位于左线、右线及平导的前端,通风区分别与进风区和回风区连通,主压风机向通风区吹送新风,使通风区内旧风从回风区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新风与旧风分开输送,安全性高。全性高。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长型高瓦斯隧道压入式施工通风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具体是涉及一种特长型高瓦斯隧道压入式施工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近些年新建的一些特长型双线(双洞分修)+平导隧道修建中,应用了一种新型特长隧道“阶段型混合式”通风系统方案,该方案主要针对双洞分修+平导的特长型隧道施工组织模式,利用隧道斜井和泄水洞的自然高差所形成的气压差,通过右线结合风墙设置,形成总体的进风巷道(泄水洞)及回风巷道(斜井),从而达到负压排风式通风模式。在施工期间采用“阶段型”通风技术,结合平导超前左右正线施工状态,通过多次移动风墙位置将总体独头通风距离分割成三段,每段2

3km,实现10Km独头掘进“长隧短风”动态通风管理的效果。
[0003]但是该通风系统方案主要是针对整体工区为无瓦斯环境,需风量小的隧道施工,其新风进风主要是靠在风室风墙上各作业面配置的轴流风机的吸风作业实现。随着隧道的掘进施工,其风室风墙需要进行阶段式前移,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轴流风机的送风距离,但是会增加右线新风进入进风通道的距离,同时进风摩擦阻力也随之增加,这会导致风室风墙处的轴流风机吸风极其困难,导致其向开挖面送风出现困难,进而导致送风不足,使得隧道施工出现安全性问题。而且,该通风系统方案中,新风与旧风混合在一起,难以分辨到达开挖面的空气是新风还是旧风,或者是两者的混合气体。因此,该通风系统方案不能应用于瓦斯隧道或高瓦斯隧道施工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新风与旧风分隔开并独立输送的、安全高效的、特别适用于瓦斯或高瓦斯隧道的特长型高瓦斯隧道压入式施工通风系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特长型高瓦斯隧道压入式施工通风系统,包括泄水洞、斜井、左线、右线和平导,左线和右线分设在平导的两侧,斜井设置在左线的一侧,泄水洞设置在右线的一侧,左线、右线及平导内分别设置有开挖面,通风系统还包括主进风单元、主回风单元和支路通风单元,主进风单元通过支路通风单元与主回风单元连通;进风单元包括进风区、主压风机、至少三台新风风机和至少三根风管,进风区位于右线和平导的后端,进风区与泄水洞连通,进风区能沿施工方向向前扩展,主压风机和新风风机均设置在进风区内,三台新风风机分别对应左线、平导和右线,每一新风风机通过风管向对应的开挖面吹送新风,主压风机位于右线内并向支路通风单元送新风;主回风单元包括回风区,回风区位于左线的后端并与斜井连通,回风区能沿施工方向向前扩展;支路通风单元包括通风区,通风区位于左线、右线及平导的前端,通风区分别与进风区和回风区连通,主压风机向通风区吹送新风,使得通风区内的旧风从回风区排出。
[0006]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进风区内设置主压风机和多台新风风机,主压风机能从
进风区向通风区吹送新风,不仅能确保进风区内新风量能满足新风风机的吸风量,还能使得通风区内的旧风向回风区流动,有利于排走隧道内含有瓦斯气体的旧风,以降低隧道内瓦斯气体的含量,达到隧道的通风效果,防止在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发生爆炸,提高施工的安全性;而新风风机通过风管将新风直接输送至各个开挖面,方便施工人员的正常自由呼吸,防止发生缺氧现象;由于本技术特别适用于瓦斯或高瓦斯隧道施工中,隧道内的旧风中包含有瓦斯气体,本技术利用主压风机吹走含有瓦斯气体的旧风,利用新风风机和风管独立输送新风,一方面能减少隧道内瓦斯气体的含量,另一方面还能保证新风在输送过程中不会与旧风混合,防止新风被旧风的瓦斯气体所污染,有利于保证开挖面附近区域内的新鲜空气供给量,有利于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0007]进一步的方案是,斜井内设置有第一回风风机,第一回风风机从内向外抽送旧风;通风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回风风机,第二回风风机向回风区抽走旧风。
[0008]由上方案可见,通过增加设置第一回风风机和第二回风风机,有利于提高回风流速,加快旧风排出速度,以加快降低旧风中的瓦斯气体含量。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斜井与左线之间设有分隔部,分隔部将斜井分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左线的后端连通,第二流道与左线的前端连通;左线内设置有用于调节左线前后两端风流量的第一活动风门,第一活动风门位于分隔部的一侧。
[0010]又进一步的方案是,斜井和泄水洞之间设置有第一横道和第二横道,第一横道分别与第一流道、左线、平导及右线连通,第二横道分别与第二流道、左线、平导及右线连通;第一横道与右线之间设置有第一风墙,第一横道与平导之间设置有第二风墙,右线设置有两个第三风墙,第二横道及泄水洞均位于两个第三风墙之间,第二横道内设置有第四风墙,第四风墙封堵地设置在左线及平导之间,平导内设置有第五风墙,第五风墙位于第二横道的前侧,第一风墙、第二风墙、第三风墙、第四风墙和第五风墙之间形成进风区。
[0011]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多个风墙,将新风汇聚在进风区内,以保证主压风机和各个新风风机的吸风量达标,进而保证主压风机及新风风机的排风量达标,还能避免新风从泄水洞进入后直接从斜井排出的情况发生。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活动风门、第四风墙和左线的后端之间形成回风区。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平导与右线之间设置有多个右横道,右横道的两端分别与平导及右线连通;平导与左线之间设置有多个左横道,左横道的两端分别与平导及左线连通;左线的前端、右线的前端、平导的前端、右横道和左横道形成通风区。
[0014]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左横道和右横道,一方面有利于加快隧道施工进度,另一方面方便风管的铺设。
[0015]进一步的方案是,左线设置有多个左线开挖面,右线设置有多个右线开挖面,平导设置有一个平导开挖面,在施工方向上,平导开挖面超前于所有左线开挖面及右线开挖面;新风风机分别与左线开挖面、平导开挖面及右线开挖面一一对应,风管的数量与新风风机的数量相等。
[0016]进一步的方案是,当进风区沿施工方向向前扩展后,进风区内形成有主进风通道和备用进风通道,主进风通道与备用进风通道之间设置有第二活动风门,主进风通道和备用进风通道内均设置有多台射流风机,射流风机的出风端均朝向通风区。
[0017]由上述方案可见,在主压风机检修或故障时,可打开第二活动风门,即启用备用进
风通道,有利于保证隧道施工通风系统的正常、持续运行。
[0018]进一步的方案是,当回风区沿施工方向向前扩展后,回风区与进风区之间设置有多个挡风墙。
[0019]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多个挡风墙,有利于调整进风区的延伸方向,以最大限度地吸走隧道前端施工区域内的旧风,避免新风区内的新风尚未达到施工区域就被吹走。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进风区和回风区的放大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次向前扩展后的结构图。
[0023]图4是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长型高瓦斯隧道压入式施工通风系统,包括泄水洞、斜井、左线、右线和平导,所述左线和所述右线分设在所述平导的两侧,所述斜井设置在所述左线的一侧,所述泄水洞设置在所述右线的一侧,所述左线、所述右线及所述平导内分别设置有开挖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系统还包括主进风单元、主回风单元和支路通风单元,所述主进风单元通过所述支路通风单元与所述主回风单元连通;所述进风单元包括进风区、主压风机、至少三台新风风机和至少三根风管,所述进风区位于所述右线和所述平导的后端,所述进风区与所述泄水洞连通,所述进风区能沿施工方向向前扩展,所述主压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均设置在所述进风区内,三台所述新风风机分别对应所述左线、所述平导和所述右线,每一所述新风风机通过所述风管向对应的所述开挖面送新风,所述主压风机位于所述右线内并向所述支路通风单元吹送新风;所述主回风单元包括回风区,所述回风区位于所述左线的后端并与所述斜井连通,所述回风区能沿施工方向向前扩展;所述支路通风单元包括通风区,所述通风区位于所述左线、所述右线及所述平导的前端,所述通风区分别与所述进风区和所述回风区连通,所述主压风机向所述通风区吹送新风,使得所述通风区内的旧风从所述回风区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长型高瓦斯隧道压入式施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井内设置有第一回风风机,所述第一回风风机从内向外抽走旧风;所述通风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二回风风机,所述第二回风风机向所述回风区抽送旧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长型高瓦斯隧道压入式施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井与所述左线之间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所述斜井分成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左线的后端连通,所述第二流道与左线的前端连通;所述左线内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左线前后两端风流量的第一活动风门,所述第一活动风门位于所述分隔部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特长型高瓦斯隧道压入式施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井和所述泄水洞之间设置有第一横道和第二横道,所述第一横道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左线、所述平导及所述右线连通,所述第二横道分别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强王俊涛姜波潘开方周跃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