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沿河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30792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海绵城市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沿河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系统,包括流通组件和湿地组件,所述流通组件包括卵石排水渠、溢流管、河道、雨水管和入水管,所述溢流管和雨水管分别设置于所述卵石排水渠的两侧壁,且一端均与所述卵石排水渠内部相连通,所述溢流管远离所述卵石排水渠的一端连通河道,所述入水管固定于所述卵石排水渠底部,所述湿地组件包括梯级湿地和出水管,所述梯级湿地位于卵石排水渠和河道之间;通过将沿河的道路雨水收集后通过卵石排水沟进行转输,雨水通过河岸设置的梯级湿地储存、渗排、净化后排放至河道;雨水量较大时,超标雨水通过卵石排水渠设置的溢流管直接排放至河道。置的溢流管直接排放至河道。置的溢流管直接排放至河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沿河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海绵城市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沿河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0003]目前国内海绵项目中,城市道路海绵项目设计大多仅考虑道路及绿化带本身海绵设计,少有结合周边河道联合设计的案例,对河道边坡较大的情况基本难以设置海绵设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沿河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系统,旨在解决河道边坡较大的情况基本难以设置海绵设施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沿河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系统,包括流通组件和湿地组件,所述流通组件包括卵石排水渠、溢流管、河道、雨水管和入水管,所述溢流管和雨水管分别设置于所述卵石排水渠的两侧壁,且一端均与所述卵石排水渠内部相连通,所述溢流管远离所述卵石排水渠的一端连通河道,所述入水管固定于所述卵石排水渠底部,所述湿地组件包括梯级湿地和出水管,所述梯级湿地位于卵石排水渠和河道之间,所述卵石排水渠通过入水管与梯级湿地相连通,所述梯级湿地通过出水管与河道相连通。
[0006]优选的,所述流通组件还包括多个截流井,所述截流井开设于所述卵石排水渠顶部,并与所述卵石排水渠内部相连通,并呈直线排列。
[0007]优选的,所述梯级湿地包括一级湿地、连通管、二级湿地和三级湿地,所述一级湿地、二级湿地和三级湿地之间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且三者之间通过连通管相互连通。
[0008]优选的,所述卵石排水渠通过入水管与所述一级湿地相连通,所述三级湿地通过出水管与河道相连通。
[0009]优选的,所述一级湿地、二级湿地和三级湿地之间间隔固定有混凝土挡墙,且混凝土挡墙内部开设有穿孔,所述连通管通过穿孔贯穿混凝土挡墙。
[0010]优选的,所述溢流管的数量为多个,并等距沿所述卵石排水渠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沿河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系统,通过将沿河的道路雨水收集后通过卵石排水沟进行转输,雨水通过河岸设置的梯级湿地储存、渗排、净化后排放至河道;雨水量较大时,超标雨水通过卵石排水
渠设置的溢流管直接排放至河道。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的梯级湿地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流通组件;11、卵石排水渠;12、截流井;13、溢流管;14、河道;15、雨水管;16、入水管;2、湿地组件;21、一级湿地;22、连通管;23、二级湿地;24、三级湿地;25、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沿河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系统,包括流通组件1和湿地组件2,流通组件1包括卵石排水渠11、溢流管13、河道14、雨水管15和入水管16,溢流管13和雨水管15分别设置于卵石排水渠11的两侧壁,且一端均与卵石排水渠11内部相连通,溢流管13远离卵石排水渠11的一端连通河道14,入水管16固定于卵石排水渠11底部,湿地组件2包括梯级湿地和出水管25,梯级湿地位于卵石排水渠11和河道14之间,卵石排水渠11通过入水管16与梯级湿地相连通,梯级湿地通过出水管25与河道14相连通。
[0018]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卵石排水渠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溢流管13,当雨水通过雨水管15流入卵石排水渠11内部,且进入的雨水量超过卵石排水渠11以及梯级湿地的处理量或荷载时,雨水便会通过卵石排水渠11内部溢流到溢流管13的内部,由于溢流管13远离卵石排水渠11的一端与河道14相连通,因此进入到溢流管13内的雨水便会随之排入到河道14内部。
[0019]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城市内的雨水通过雨水管15进入到卵石排水渠11的内部,并在卵石排水渠11的内部流动,由于卵石排水渠11的底部设置有入水管16,而卵石排水渠11通过入水管16与梯级湿地相连通,因此进入到卵石排水渠11内部的雨水便会顺着入水管16而进入到梯级湿地内部,而当进入到卵石排水渠11内部的雨水超过其荷载量时,雨水便会直接溢流进入到溢流管13中,并通过溢流管13直接排入到河道14中,且梯级湿地由一级湿地21、二级湿地23和三级湿地24组成,且三者之间通过连通管22相互连通,进而卵石排水渠11内部的雨水便会首先进入到一级湿地21的内部,当雨水在经过一级湿地21的存储、渗排以及净化之后,便会通过连通管22进入到二级湿地23的内部,并在二级湿地23内对雨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进入到三级湿地24内部,并在处理之后通过出水管25将三次处理后的雨水排入到河道14之中,而经过梯级湿地对雨水的三次处理之后,变可以减小雨水直接进入河道14的雨水污染负荷,且梯级湿地根据沿河的高差以及绿带的宽度进行设置,可以设置两级至多级的叠加,并根据现场环境进行确定设计,而在本实施例中,采取了三级的叠加。
[0020]进一步的,流通组件1还包括多个截流井12,截流井12开设于卵石排水渠11顶部,
并与卵石排水渠11内部相连通,并呈直线排列。
[002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多个截流井12的目的是为了将雨污水分离;旱季时因管中只有污水,截流井12可以将污水截住,流往新建污水管中,雨季时将部分雨水与污水截住并流入污水管中,其余雨水溢流通过井中堰,继续向下游流行。
[0022]进一步的,梯形湿地包括一级湿地21、连通管22、二级湿地23和三级湿地24,一级湿地21、二级湿地23和三级湿地24之间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且三者之间通过连通管22相互连通;卵石排水渠11通过入水管16与一级湿地21相连通,三级湿地24通过出水管25与河道14相连通。
[002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卵石排水渠11内部的雨水便会首先进入到一级湿地21的内部,当雨水在经过一级湿地21的存储、渗排以及净化之后,便会通过连通管22进入到二级湿地23的内部,并在二级湿地23内对雨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进入到三级湿地24内部,并在处理之后通过出水管25将三次处理后的雨水排入到河道14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沿河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系统,包括流通组件(1)和湿地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组件(1)包括卵石排水渠(11)、溢流管(13)、河道(14)、雨水管(15)和入水管(16),所述溢流管(13)和雨水管(15)分别设置于所述卵石排水渠(11)的两侧壁,且一端均与所述卵石排水渠(11)内部相连通,所述溢流管(13)远离所述卵石排水渠(11)的一端连通河道(14),所述入水管(16)固定于所述卵石排水渠(11)底部,所述湿地组件(2)包括梯级湿地和出水管(25),所述梯级湿地位于卵石排水渠(11)和河道(14)之间,所述卵石排水渠(11)通过入水管(16)与梯级湿地相连通,所述梯级湿地通过出水管(25)与河道(14)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沿河道路的海绵城市雨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组件(1)还包括多个截流井(12),所述截流井(12)开设于所述卵石排水渠(11)顶部,并与所述卵石排水渠(11)内部相连通,并呈直线排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昱楚飞卢靓迪马倩倩关红美闫杏丽赵龙彬张跃端胡跃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