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3028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17
一种新型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属于建筑结构耗能减震装置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内管、外管、耗能内芯、连接立板和约束槽钢,所述内管和外管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外管套装在内管外侧,外管上下两侧外壁上均安装有约束槽钢,且约束槽钢的开口方向与内管长度方向平行,外管与约束槽钢之间设置有耗能内芯,耗能内芯一端通过连接立板与内管建立连接,耗能内芯另一端通过连接立板与外管建立连接,外管的左侧设置有左侧连接部,内管的右侧设置有右侧连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震时(小、大震),可为结构提供附加阻尼,实现多阶段耗能;震后,可减少因支撑破坏带来的主体结构的残余变形,也便于后期装置耗能机构的更换和检测。于后期装置耗能机构的更换和检测。于后期装置耗能机构的更换和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的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属于建筑结构耗能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是世界上多地震国家,也是遭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从上个世纪末到今天的短短几十年间,我国境内就发生过数次破坏性较大的地震,建筑抗震防灾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
[0003]传统的抗震理念为“以刚克刚”,现代的抗震理念为“以柔克刚”。结构由抗震到减、隔震,设防目标和安全度要求不断提高,其中耗能支撑好比建筑结构的“一只拐杖”,在地震作用下能很大程度提高结构安全度。
[0004]目前,防屈曲支撑以自重轻、滞回性能和延性良好等优势,在消能减震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但传统防屈曲支撑在多遇地震下保持弹性,仅可为结构提供抗侧刚度,不能为结构提供附加阻尼,耗散地震能量;随着地震作用增大时,支撑构件进入屈曲状态,且与构件连接的周边节点损伤严重,残余变形较大,灾后修复主体结构的难度大并且成本高,不利于灾后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而且传统防屈曲支撑中耗能装置一般位于耗能支撑内部不便于更换与检测,也不利于震后的维护。
[0005]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型的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研发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防屈曲支撑小震作用不耗能,震后结构存在残余变形且耗能机构不便于更换的问题,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新型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包括内管、外管、耗能内芯、连接立板和约束槽钢,所述内管和外管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外管套装在内管外侧,外管上下两侧外壁上均安装有约束槽钢,且约束槽钢的开口方向与内管长度方向平行,外管与约束槽钢之间设置有耗能内芯,耗能内芯一端通过约束槽钢与内管建立连接,耗能内芯另一端通过约束槽钢与外管建立连接,外管的左侧设置有左侧连接部,内管的右侧设置有右侧连接部。
[0009]本技术为了解决传统防屈曲支撑小震作用下,不能为结构提供附加阻尼,耗散地震能量;震后结构存在较大残余变形;耗能装置不便于更换与检测,且不利于震后维护的问题,提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10]优选的:还包括加固夹板,约束槽钢顶部侧壁安装有加固夹板,加固夹板底部与耗能内芯接触安装。
[0011]优选的:所述约束槽钢上加工有横向安装槽,耗能内芯端部卡装在横向安装槽内。
[0012]优选的:所述内管和外管为圆管或者方管。
[0013]本技术为了解决传统防屈曲支撑仅可为结构提供抗侧刚度,不能为结构提供附加阻尼的问题,提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14]优选的:还包括挡板组和碟簧组,所述内管外壁上安装有碟簧限位板,两个相邻的碟簧限位板之间设置有碟簧组,外管的内侧壁上安装有多个挡板组,每相邻两个挡板组之间的间距与所对应每相邻两个碟簧限位板之间的间距相同,碟簧组顶部左右两端与相邻两个挡板组之间的内侧壁贴合。
[0015]优选的:所述挡板组分为设置于同一竖直面的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安装在外管的上端内侧壁,下挡板安装在外管的下端内侧壁;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留有内管上容纳碟簧限位板通过的空隙。
[0016]优选的:所述碟簧组的数量至少为两组。
[0017]优选的:所述碟簧组包括多个首尾相连的碟簧和碟簧挡板,多个首尾相连的碟簧左右最外侧均安装有碟簧挡板,碟簧挡板顶部与挡板组贴合,碟簧挡板底部与碟簧限位板贴合。
[0018]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在地震作用下,耗能内芯实现了第一阶耗能,碟簧组实现了第二阶耗能,为结构提供附加刚度,进而更大程度的耗散地震作用力,减少主体结构的地震响应;
[0020]2.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该装置耗能内芯安装在约束槽钢和外管之间,其约束槽钢防止耗能内芯在厚度上的屈曲变形,地震作用后,方便装置耗能机构的检查、维护和更换,更大程度上减少支撑造价和后期维护的成本;
[0021]3.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该装置耗能碟簧组采用碟簧作为复位材料,其中碟簧性能较其他复位材料性能稳定,且较其他复位材料变形能力强,为装置提供自复位能力,可以抵抗因支撑破坏导致的主体结构的残余变形,更大程度上降低了灾后修复的难度和成本;
[0022]4.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该装置的耗能内芯采用全钢约束,全钢约束质轻且安装简单,适合大跨度和高层结构建筑;
[0023]5.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不仅可广泛应用于框架结构、钢结构、大跨度和高层结构中,还可以用于工业化建筑、老城区改建加固当中。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一种新型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的立体图;
[0025]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26]图3是图2的A

A剖面图;
[0027]图4是本技术耗能内芯的结构图;
[0028]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中处于正常状态时的结构原理图;
[0029]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中处于小震作用时的结构原理图;
[0030]图7是具体实施方式中处于大震作用时的结构原理图;
[0031]图中1

内管,2

外管,3

耗能内芯,4

连接立板,5

左侧连接部,6

右侧连接部,7

加固夹板,8

挡板组,9

碟簧组,10

约束槽钢,11

碟簧限位板,41

横向安装槽,81

上挡板,82

下挡板,91

碟簧,92

碟簧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技术。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33]本技术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为总能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外管(2)、耗能内芯(3)、连接立板(4)和约束槽钢(10),所述内管(1)和外管(2)均为中空的管状结构,所述外管(2)套装在内管(1)外侧,外管(2)上下两侧外壁上均安装有约束槽钢(10),且约束槽钢(10)的开口方向与内管(1)长度方向平行,外管(2)与约束槽钢(10)之间设置有耗能内芯(3),耗能内芯(3)一端通过连接立板(4)与内管(1)建立连接,耗能内芯(3)另一端通过连接立板(4)与外管(2)建立连接,外管(2)的左侧设置有左侧连接部(5),内管(1)的右侧设置有右侧连接部(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立板(4)上加工有横向安装槽(41),耗能内芯(3)端部卡装在横向安装槽(4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夹板(7),连接立板(4)顶部侧壁安装有加固夹板(7),加固夹板(7)底部与耗能内芯(3)接触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多阶自复位防屈曲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和外管(2)为圆管或者方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潘雨桐刘吉胜孟丽岩齐行军许国山王贞侯明珠李磊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