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进双出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2993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进双出过滤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与滤芯,所述上壳体通过螺纹与下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两侧设有第一进油口与第二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与第二出油口,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放气孔与安装孔,其中放气孔通过顶部螺栓填充,上壳体的一侧设有讯号器,讯号器通过压紧螺栓在安装孔处固定在上壳体的侧面,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弹簧,所述滤芯设在下壳体内并通过弹簧支撑,所述滤芯的顶部通过上壳体压合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放油孔;该新型双进双出过滤器不仅能够实现发动机大流量燃油过滤,也能时刻监测内部压力,保证过滤器正常使用,且整体安装拆卸简单,更换滤芯方便,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进双出过滤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油过滤
,尤其涉及一种双进双出过滤器。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燃油在加入油箱前并不一定是真正清洁的,在加油过程中,由于加油工具、加油环境、油箱口不清洁等因素会使燃油污染,被污染后的燃油进入发动机系统内后会对油泵油嘴、缸套、活塞环等产生磨损,影响正常的使用寿命。而过滤器的作用就是将燃油中的杂质(氧化铁、不溶性粉尘等)过滤清除,防止杂质随油液进入发动机,减少磨损;但是传统的过滤器过滤效率低下,不能实现发动机大流量的燃油过滤,且过滤器内部差压无法实时检测,当滤芯损坏或堵塞时无法及时察觉,在使用过程中给人们带来困扰,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不仅能够实现发动机大流量燃油过滤,也能时刻监测内部压力,保证过滤器正常使用,且整体安装拆卸简单,更换滤芯方便的双进双出过滤器。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进双出过滤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与滤芯,所述上壳体通过螺纹与下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两侧设有第一进油口与第二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与第二出油口,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放气孔与安装孔,其中放气孔通过顶部螺栓填充,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有讯号器,所述讯号器通过压紧螺栓在安装孔处固定在上壳体的侧面,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弹簧,所述滤芯设在下壳体内并通过弹簧支撑,所述滤芯的顶部通过上壳体压合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放油孔,所述放油孔通过螺栓密封。
[0005]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设有半轴凸起,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时,所述半轴凸起抵至滤芯的顶面。
[0006]优选的,所述滤芯的顶部的内侧壁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在滤芯与半轴凸起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滤芯的顶部与底部密封,油液通过第一进油口与第二进油口进入下壳体内,通过滤芯过滤后在第一出油口与第二出油口处排出。
[0008]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顶部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的安装螺栓。
[0009]优选的,所述讯号器为S5目视压差讯号器。
[0010]本技术公开本技术公开一种双进双出过滤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与滤芯,所述上壳体通过螺纹与下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两侧设有第一进油口与第二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与第二出油口,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放气孔与安装孔,其中放气孔通过顶部螺栓填充,上壳体的一侧设有讯号器,讯号器通过压紧螺栓在安装孔处固定在上壳体的侧面,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弹簧,所述滤芯设在下壳体内并通过弹簧支撑,所述滤芯的
顶部通过上壳体压合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放油孔;该新型双进双出过滤器不仅能够实现发动机大流量燃油过滤,也能时刻监测内部压力,保证过滤器正常使用,且整体安装拆卸简单,更换滤芯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进双出过滤器的主视图。
[0012]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进双出过滤器的右视图。
[0013]图3为本技术一种双进双出过滤器的俯视图。
[0014]图4为本技术图1的剖视图。
[0015]图5为本技术一种双进双出过滤器中上壳体的剖视图。
[0016]图6为本技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安装板;31、安装螺栓;4、讯号器;5、第一进油口;51、第二进油口;6、第一出油口;61、第二出油口;7、顶部螺栓;8、安装孔;81、压紧螺栓;9、放油孔;10、滤芯;101、密封圈;102、半轴凸起;1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9]请参照图1

6,一种双进双出过滤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与滤芯10,所述上壳体1通过螺纹与下壳体2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1的两侧设有第一进油口5与第二进油口51和第一出油口6与第二出油口61;当发动机启动时在下壳体内产生差压,使油液从第一进油口5与第二进油口51内进入下壳体2后直接向滤芯10内流动并过滤,发动机停止运行后内部压差消失,油液流至下壳体2的底部;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设有放气孔与安装孔8,其中放气孔通过顶部螺栓7填充,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有讯号器4,所述讯号器4通过压紧螺栓81在安装孔8处固定在上壳体1的侧面,所述下壳体2内设有弹簧11,所述滤芯10设在下壳体2内并通过弹簧11支撑,所述滤芯10的顶部通过上壳体1压合连接,所述下壳体2的底部设有放油孔9,所述放油孔9通过螺栓密封,防止内部油液通过防油扣渗出。
[00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1的底部设有半轴凸起102,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连接时,所述半轴凸起102抵至滤芯10的顶面,当上壳体1与下壳体2拆卸时,便于滤芯10的更换或清洗。
[002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滤芯10的顶部的内侧壁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设有密封圈101,所述密封圈101设在滤芯10与半轴凸起102之间,增大其密封性。
[002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滤芯10的顶部与底部密封,油液通过第一进油口5与第二进油口51进入下壳体内,通过滤芯10过滤后在第一出油口6与第二出油口61处排出。
[002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一侧设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上设有用于固定连接的安装螺栓31,该双进双出过滤器通过安装板3与安装螺栓31固定。
[002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讯号器4为S5目视压差讯号器。
[0025]由于发动机流量过大,因此在上壳体1上设置两个进油口与两个出油口,过滤前油液通过第一进油口5与第二进油口51经油路进入下壳体2,油液在下壳体2内经滤芯10 过滤
出杂质,过滤后干净的油液经油路在第一出油口6与第二出油口61处排出供发动机使用,当滤芯10使用一段时间后堵塞无法正常使用时,第一进油口5与第二进油口51还不断的向下壳体2内注油,因此导致下壳体2内压力过大,此时讯号器4会发出警告,接收到报警后停止发动机并更换滤芯10;该双进双出过滤器不仅能够实现发动机大流量燃油过滤,也能时刻监测内部压力,保证过滤器正常使用,且整体安装拆卸简单,更换滤芯方便,便于使用。
[0026]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进双出过滤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与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通过螺纹与下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两侧设有第一进油口与第二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与第二出油口,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放气孔与安装孔,其中放气孔通过顶部螺栓填充,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有讯号器,所述讯号器通过压紧螺栓在安装孔处固定在上壳体的侧面,所述下壳体内设有弹簧,所述滤芯设在下壳体内并通过弹簧支撑,所述滤芯的顶部通过上壳体压合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底部设有放油孔,所述放油孔通过螺栓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进双出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设有半轴凸起,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时,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关兴郭立颖郭冬冬张文革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超滤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